晚饭过后,杨锦在房中静坐调息。万籁俱寂中,窗外山林深处,忽然传来几声凄厉的乌鸦夜啼——“呱!呱呱!”
这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杨锦心头猛地一跳!
他立刻想起当日在破庙,不悔道士听到鸦啼时骤变的脸色和忧心忡忡的话语,虽然道士当时语焉不详,但其中必有重大隐情!
事不宜迟!杨锦身形一晃,如轻烟般掠出房门,循着那渐渐远去的鸦鸣声,施展轻功追去。
他此刻身法之快,远超从前,几个起落便已远离客房区域,深入紫霞山后山之中。
此刻月隐乌云,后山夜雾弥漫,树影幢幢,透着一股阴森。
杨锦藏身于一株古柏之后,屏息凝神,仔细观察四周。但见雾气茫茫,林深草密,并无半点人迹。
“莫非是我多心了?” 杨锦心中刚升起这个念头。
就在此时!
远处浓雾深处,一棵虬劲的云松之下,一道高大的人影悄然浮现!
那人身穿一袭洗得发白的灰色道袍,背对着杨锦的方向,静静伫立,仿佛与山石松影融为一体。
恰在此时,遮蔽月亮的乌云悄然移开,一缕清冷的月光穿透雾气,恰好洒落在那人身上。
雾气在他周身缭绕,月光映照下,衣袂飘飘,竟有几分出尘脱俗、宛如谪仙临世之感!
杨锦心头一震,屏住呼吸,不敢有丝毫异动。
那人影在云松下伫立良久,直到山涧中最后几声鸦啼彻底消失,才缓缓转过身,似乎要离去。
机不可失!杨锦不再隐藏,身形如狸猫般从柏树后闪出,几个起落,已挡在了那灰袍道人身前。
“道长!”
那道人骤然见到杨锦,显然也吃了一惊,脚步一顿。
待看清来人面容,他脸上的惊愕瞬间化为一丝温和的笑意,眼中带着了然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
“无量天尊。想不到,我们这么快又见面了,小友。” 正是杨锦苦寻的不悔道人。
杨锦看着不悔道人,月光下,道士的脸色比上次分别时更加憔悴,眉宇间锁着一股化不开的忧虑。
他想起方才那诡异的鸦啼,轻声问道:“道长,晚辈斗胆相询,您似乎对这夜半乌啼……格外在意,其中是否另有玄机?”
不悔道人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心中暗赞此子心思敏锐,竟能从自己神色中窥得端倪,悟性果然不凡。
他环顾四周,山风呜咽,雾气流动,低声道:“此地非讲话之所,随我来。”
说罢,引着杨锦向山腰一处更为幽静的院落走去。
原来不悔道人身为贵客,被安排在太极门内院居住,待遇远非杨锦可比。
此时已是三更天,道人的小院外仍有侍者值夜。
不悔道人吩咐侍者准备几样精致素斋,并温一壶上好素酒。
两人进入屋内,不多时,酒菜便已备齐。道人挥手屏退所有侍从,待院中再无旁人,门窗紧闭,才与杨锦相对而坐。
道人提起酒壶,为杨锦和自己各斟满一杯清冽的酒液。
然而,他刚端起酒杯,却并未饮下,反而目光灼灼地盯着杨锦,上下打量,眼神中充满了惊异和探究。
杨锦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低头看了看自己,不明所以。
不悔道人见他误会,哑然失笑,放下酒杯,正色道:“小友莫怪。方才一路行来,老道观你步履轻盈,落地无声,足不扬尘;
印堂红润,神光内蕴;气息悠长沉稳,毫无急促之象。
种种迹象表明……”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惊叹,“你已突破了《紫阳神功》第六重‘紫气东来’之境!
只是……那壬、慧二脉,乃人体至为玄奥艰深之关窍,纵有口诀指引,若无天大机缘与外力相助,也万难自行贯通。
老道实在好奇,小友究竟是如何在短短时日内,打通这生死玄关的?”
杨锦于是将柳州城外茶棚一战,如何被秦、黄二长老寒冰掌力逼入绝境,又如何因祸得福,在极致压迫下贯通壬慧二脉、激发紫阳神功的过程,详细说了一遍。
说到凶险处,饶是他心志坚韧,也不禁心有余悸。
不悔道人听罢,沉默良久,才长叹一声,眼中既有后怕,更有浓浓的感慨:“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老道当初观你面相,便知你身负大机缘、大气运,今日果然应验!
那壬慧二脉,寻常武者穷极一生也难窥门径,强行冲击更是九死一生。
若无秦、黄二老那等绝顶高手的寒冰内力作为‘外力熔炉’,将你体内散乱的紫阳真气逼压至极致,再配合生死一线的契机,绝难有此破而后立的惊天逆转!
此乃天意,亦是你的造化!当真是……令人羡慕啊!” 他由衷地举起酒杯,“来,小友,老道敬你一杯,贺你神功大成,脱胎换骨!”
杨锦心中亦是激荡,举杯相迎:“多谢大师吉言!晚辈侥幸而已。” 两人连饮数杯,气氛渐渐融洽。
杨锦趁机问出心中最大的疑惑:“大师,那夜半乌啼……还有您追踪的那位‘阴阳法师’,究竟是何方神圣,其中又有何玄机?”
不悔道人放下酒杯,面色转为凝重。他沉吟片刻,便将那诡异乌啼与神秘莫测的阴阳法师之来历,以及自己追踪其踪迹所遭遇的种种离奇之事,缓缓道来。
其中涉及江湖机密、邪派异术,许多情节匪夷所思,听得杨锦瞠目结舌,却又不得不信。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江湖之水,比他想象的还要深得多。
不悔道人叹道:“今日入夜,老道又闻那催命般的乌啼,心知有异,立刻追踪而去。
虽未见到阴阳法师真身,但那股阴冷诡谲的气息,却如跗骨之蛆,始终萦绕在紫霞山左近。
此人行踪诡秘,所图定然不小。他察觉老道追踪后,便如鬼魅般消失无踪了。”
两人正说话间,不悔道人忽然脸色一白,闷哼一声,他端杯的手猛地一颤,那青瓷酒杯“啪”地一声掉落在地,摔得粉碎!
“大师!” 杨锦大惊,霍然站起。
不悔道人摆了摆手,示意杨锦坐下,脸上挤出一丝苦笑,声音带着压抑的痛苦:“无妨……是老道旧伤发作了。
前日追踪那阴阳法师至一处绝谷,不慎被一个戴青铜面具的神秘人从背后偷袭,中了一掌。
醒来后方知,所中之掌,乃是魔教失传已久的歹毒掌法——‘血魔掌’!
此掌力蕴含极阴极寒的血煞之气,歹毒无比,能不断侵蚀中掌者气血,直至精血枯竭而亡。
更麻烦的是,此时正值四更,乃一日中阴气最盛之时。方才为了追踪那阴阳法师,不露破绽,老道不得不强提真元,消耗过大。
此刻体内正气空虚,竟一时压制不住这血魔寒毒,乱了气息……让小友见笑了。
不过天明阳气升腾之时,伤势自会稍缓,不必过于担忧。”
话虽如此,但他额角渗出的冷汗和微微颤抖的身体,无不显示着这伤势的沉重。
以不悔道人的修为和心性,若非痛苦难当,绝不会在他人面前显露颓态。
杨锦见他强忍痛苦,心中不忍,更感佩其侠义担当。
他沉声道:“大师,晚辈曾随一位隐世神医习得几年岐黄之术,算是他老人家的记名弟子。
可否让晚辈查看一下您背上的掌伤?或许……能寻得一丝化解之法。”
不悔道人本欲推辞,但架不住杨锦言辞恳切,执意相请。
他叹息一声,缓缓褪去上身道袍,转过身去。
“嘶——!” 当杨锦看清不悔道人后背时,饶是他心志坚定,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道人宽阔的后背上,赫然印着一个清晰无比的血红色掌印!
那掌印深陷皮肉之中,边缘轮廓如同烧红的烙铁烫过,呈现出一种妖异的暗红,更令人头皮发麻的是,掌印中心及周围,竟有无数细如发丝的血线蔓延开来,仿佛活物般在微微搏动,不断汲取着道人的精血生机。
与寻常掌上的红肿淤青不同,这血魔掌印非但不肿,反而向内凹陷,触目惊心!
杨锦心中震撼更甚,不悔道人带着如此沉重的伤势,竟还能与自己谈笑风生,追踪强敌,这份坚韧与担当,真乃侠之大者。
他不再犹豫,从怀中珍而重之地取出那枚温润如玉、散发着淡淡生机的“复活珠”,将其轻轻放入一杯温酒之中。
少顷,取出后复活珠,奇异的一幕发生了,那清澈的酒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渐渐染上了一层淡淡的、充满生机的粉红色。
“这是……?” 不悔道人看到那枚玉珠,眼中骤然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芒,声音都有些颤抖:
“小友!你……你可知此珠来历?!”
杨锦摇了摇头:“此物乃是一位前辈神医所赠,只知它解毒疗伤有奇效,是难得的宝物。大师快请服下!”
不悔道人看着那杯粉红色的药酒,神色复杂,有震惊,有感慨,最终化为一声长叹:“天意……此乃天意啊!”
他不再推辞,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药酒入腹,一股温和却强大的暖流瞬间扩散至四肢百骸。
不悔道人只觉背上那如同附骨之疽的剧痛和阴冷感,竟以惊人的速度减轻,那妖异的血色掌印,颜色也肉眼可见地暗淡了几分,那些蔓延的血丝似乎也收敛了些许。
杨锦见状,正自欣喜,却听不悔道人苦笑道:“小友,此‘复活珠’确乃疗毒圣物,能化解世间百毒,滋养受损肌体。
但……这血魔掌最歹毒之处,在于其掌力中蕴含的‘血煞阴寒之气’已侵入骨髓经络,与真气纠缠难分。此珠虽能化解毒素,补充气血,却难以根除这阴寒煞气的本源。
不过,能得此珠缓解,已是老道莫大的造化了!此珠名为‘复活’,乃道门失传至宝,想不到老朽垂死之身,竟有幸得尝此神物!”
“血煞阴寒之气?” 杨锦闻言,眼睛一亮!“大师!既然那魔功是极阴寒邪之功,晚辈所练的紫阳神功,乃是至阳至刚的纯阳真气,岂非正是它的克星?让晚辈试试!”
说罢,不容不悔道人分说,已绕至其身后,双掌抵住道人背心“灵台”、“至阳”二穴,体内澎湃汹涌的紫阳真气,毫无保留地缓缓渡入!
不悔道人只觉一股至精至纯、浩瀚阳和的暖流涌入体内,所过之处,那些盘踞在经脉中的阴寒血煞之气,如同春雪遇朝阳,迅速消融退散。
他精神一振,连忙收敛心神,引导自身内力作为后盾,配合着杨锦的纯阳真气,共同驱向那背心的血魔掌印!
两股同源而异质(杨锦的纯阳,不悔的中正平和)却都至阳至大的真气汇合,威力倍增!如同两道灼热的洪流,狠狠冲刷在那妖异的血掌印上。
那顽固的血煞阴寒之气,在纯阳真火的焚烧下,发出无声的哀鸣,迅速瓦解、消散!
约莫过了一炷香时间,不悔道人背上那令人心悸的血色掌印,终于褪尽了那妖异的暗红和搏动的血丝,只留下一个淡淡的、如同旧伤的红色印记。
他原本苍白憔悴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了红润光泽,气息也变得悠长沉稳!
不悔道人自行运转内功调息片刻,待到窗外天色微明,他睁开双眼,精光四射,功力竟已恢复了七八成。
他起身活动筋骨,只觉浑身轻松,再无半分滞涩痛楚之感。
看着杨锦因消耗巨大而略显苍白、布满汗珠的脸庞,不悔道人心中又是感激,又是歉疚。
他连忙从怀中取出一个玉瓶,倒出一粒清香扑鼻、龙眼大小的碧绿色丹丸,递给杨锦:“小友,此乃我道家疗伤固本的‘九转玉露丸’,快服下!”
杨锦依言服下。丹药入口即化,一股清凉温润的药力迅速散入四肢百骸,滋养着因过度消耗而略显空虚的经脉脏腑。
不过片刻,他便觉精神一振,损耗的气血恢复了大半。两人相视一笑,劫后余生,情谊更深。
酒过三巡,气氛愈加热络。不悔道人看着杨锦,目光中满是赞许:“小友福缘深厚,际遇非凡,实乃老道生平仅见。”
他见杨锦对那“复活珠”的来历懵懂不知,便决定将这段道门秘密告知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