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初歇,竹林间雾气蒸腾,阳光透过竹叶缝隙,洒下道道金色的光柱。杨锦在竹林空地上演练归一剑法,心随意转,剑随身走。
经过禅修心法的淬炼和壁画剑意的磨砺,他的剑法愈发圆融通透,隐隐有返璞归真之势。
梅洛与梅香在一旁静静观看。只见杨锦身形飘忽,手中那柄通体乌黑、毫不起眼的无锋短剑,在他内力灌注之下,剑身周围竟隐隐有气流扭曲,剑尖所指之处,空气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撕裂,发出细微却锐利的“嗤嗤”之声!
更令人惊奇的是,偶尔在阳光映照下,那无锋的剑刃边缘,竟似有缕缕肉眼难辨的、凝练到极致的无形剑气吞吐不定!
一套剑法练罢,杨锦收势而立,气息绵长。
梅香含笑上前,递过一方素白的手帕。杨锦接过,入手温软,一股似兰似麝、清幽淡雅的馨香钻入鼻端。
这香气仿佛带着魔力,让他心神微微一荡,竟生出几分异样的感觉,耳根不由得有些发热,略显尴尬地道了声谢。
梅洛的目光却一直停留在杨锦手中的无锋剑上,眼中精光闪烁,带着几分惊异道:“锦儿,此剑……你从何处得来?”
杨锦便将神剑山庄得剑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
梅洛接过无锋剑,仔细端详。剑身触手冰凉沉重,非金非铁,乌沉沉毫无光泽,剑刃浑圆,果然无锋。他屈指在剑身上轻轻一弹,声音低沉浑厚,余韵悠长。
“果然如此!”梅洛抚须叹道,“此剑虽无锋,却是一柄绝世神兵!早年曾听一位云游的老道友提及,神剑山庄秘藏一柄无锋重剑,乃铸剑祖师欧冶子晚年封炉之作,集毕生心血所铸,返璞归真,大巧不工!今日一见,方知传言非虚!
此剑通体乌沉,烈日之下亦不反毫光,其材质之奇,世所罕见。更玄妙的是,传言此剑有灵,需与持剑者心意相通,方能激发其真正威力。锦儿你能得此剑认主,实乃天大的机缘造化!” 他将剑递给一旁的梅香。
梅香依言接过,只觉入手沉重异常,远非寻常宝剑可比。她试着挥动几下,甚感滞涩,远不如自己的佩剑灵动。
剑身依旧乌沉暗淡,并无任何神异之处显现。她心中不免疑惑,感觉这剑除了沉重古朴,似乎并无爷爷所说的那般神奇。
梅洛看出孙女心思,微笑道:“神物自晦,择主而侍。
香儿,你莫看此剑在锦儿手中平平无奇,其神妙之处,非心意相通者不能体会。”
他转而看向杨锦,眼中赞赏更浓:“锦儿,老夫早年曾有幸目睹你师父华九天施展归一剑法,凌厉无匹,锋芒毕露。然观你今日所使,剑招看似相同,神韵却已大相径庭!
你的剑法不拘泥于招式形迹,更重剑意流转,圆融自然,已臻‘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化境。相较之下,你之剑境,反比你师父当年,更多了几分返璞归真的圆融之意!”
杨锦收剑入鞘,恭敬道:“梅爷爷谬赞了。师父所练剑法,因缺失了关键的‘归一神功’心法总纲,威力未能尽显。孙儿侥幸得窥全貌,又结合自身感悟及无名洞窟中的剑意,对剑招进行了些许调整,故而看起来有所不同。”
梅洛闻言,欣慰地点点头,对梅香道:“香儿,你锦弟在剑术上的造诣已非同小可。日后你当多向他请教切磋,于你剑道修行,大有裨益。”
梅香听爷爷如此推崇杨锦,又想到方才看他练剑时那卓然风姿,俏脸不由微微一红,眼波流转间带着一丝娇羞,对杨锦盈盈一福:“那……日后就请锦弟多多指教了。”
杨锦连忙还礼:“梅姐姐言重了。互相切磋,共同进步,锦儿自当尽力。”
当下两人便以竹枝代剑,在竹林间切磋起来。梅香所练的,正是战国时期剑圣盖聂所创的《初元剑法》。
盖聂剑术造诣登峰造极,其剑法以“大巧若拙,重意不重形”着称,为后世剑客所敬仰。而韦一公与梅洛的师父,正是《初元剑法》的隔代传人。
因此,杨锦对这套剑法的路数颇为熟悉。
梅香剑招展开,灵动飘逸,如行云流水,深得初元剑“守拙藏锋”的三昧。然而杨锦的归一剑法,经过禅修心法淬炼和自身改良,已隐隐超脱招式藩篱。
他眼光毒辣,每每能提前预判梅香剑势走向,后发先至,以简破繁。数招过后,梅香便渐感吃力,往往被杨锦轻描淡写的一“剑”点中要害。
杨锦并不刻意取胜,点到即止,反而在拆招过程中,将自己对《初元剑法》某些招式的理解和改进心得,耐心地讲解给梅香听,并亲身示范。梅香天资聪颖,一点即透,在杨锦的指点下,对自身剑法的领悟也更深了一层。
梅洛在一旁捋须微笑,看着眼前这对璧人练剑论道,心中甚慰。
他自然看出杨锦处处相让,意在引导。他心中更深的期许,是希望两人能借此机会增进了解。
毕竟自己年事已高,百年之后,只盼孙女梅香在这世上能有个依靠,姐弟二人互相扶持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