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坳的发明事业蒸蒸日上,却在这年冬天陷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内卷”。
事情始于王石头和铁蛋爷爷的一场友好竞赛。二人都要改良织布机,约定腊月二十三比试。这本是桩美事,却渐渐变了味。
先是王石头偷偷给织机加了两个踏板,被铁蛋爷爷发现后,老爷子连夜给梭子装了弹簧。接着王石头在经轴上做文章,铁蛋爷爷就在纬线上动心思。等到比试那天,两台织布机已经复杂得让织妇们望而生畏。
“这是织布还是解九连环?”小翠娘试着操作后直摇头。
更严重的是成本。王石头的改良织机要用上等檀木,铁蛋爷爷的升级版需要精钢零件。算下来,买一台织机的钱够买十台普通织机。
这还只是开始。很快,内卷之风吹遍刘家坳:
赵木匠和徒弟比赛做太师椅,最后做出的椅子雕龙画凤,沉得两个壮汉都抬不动。
狗娃和铁小蛋较劲改良水车,水车越做越大,最后把溪流都拦断了。
连孩子们都比着做弹弓,从树杈升级到镶牛角的“豪华版”,其实打鸟的准头还不如最简单的树杈弹弓。
刘远洋起初觉得良性竞争无妨,直到发现:
王石头为赶制新发明,连续熬了五个通宵,差点晕倒在工坊。
铁蛋爷爷为雕一个复杂花纹,把老花眼累得直流泪。
最离谱的是,村民们开始攀比谁家的发明更复杂、更费料,完全忘了发明的初衷是为了让生活更便利。
转机出现在腊月二十二,比试前一天。王石头在调试织机时,听到来取织布的小翠娘和邻居抱怨:
“这新织机好看是好看,可我们这些老眼昏花的,哪看得清这么多机关?”
“可不是嘛,我就想安安稳稳织匹布,整这些花里胡哨的作甚?”
王石头愣住了。他想起母亲生前最爱的就是那架用了二十年的老织机,虽然简单,但每个部件都磨得顺手。
另一边,铁蛋爷爷的孙子拿着新织机去县里参赛,回来垂头丧气:“评委说咱们的织机华而不实,不如江南的织机轻巧好用。”
当晚,两个竞争对手不约而同来到发明角,对着各自过度设计的织机发呆。
“老哥,”王石头先开口,“咱们是不是走偏了?”
铁蛋爷爷长叹一声:“光想着压过对方,忘了织布的是谁。”
第二天比试取消,二人联手拆解了两台过度复杂的织机,取长补短,造出了一台真正好用的新织机:
保留了王石头的省力踏板,采用铁蛋爷爷的顺滑梭道,去掉所有华而不实的装饰。最重要的是,操作简单,价格实惠。
这台“简约版”织机大受欢迎,订单排到了来年开春。
受此启发,刘家坳发起“回归初心”运动:
赵木匠拆了雕花太师椅,改做符合人体工学的靠背椅。
狗娃和铁小蛋合作,造出既省力又轻便的改良水车。
孩子们也明白了,弹弓不在华丽,在于趁手。
刘远洋在夜校总结:“发明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要解决真问题。做个费料费工的摆设,不如做个实惠好用的工具。”
现在刘家坳的发明风格焕然一新:
王石头最新研发的自动打包机,零件比第一代还少,效率却提高三成。
铁蛋爷爷专注研究传统榫卯的现代化应用,让家具更耐用。
就连孩子们比赛,也比谁用最少的材料做出最实用的发明。
腊月三十守岁夜,王石头和铁蛋爷爷坐在简化版的织机前喝茶。望着窗外喜庆的灯火,铁蛋爷爷感慨:
“还是这样好。争强斗胜差点把老本行都忘了。”
王石头点头:“往后咱们要比,就比谁的发明更实惠、更好用。”
正说着,王小石兴冲冲跑来:“爹!铁爷爷!我想了个新点子……”
两个老匠人异口同声:“简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