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元放下手中的测试报告,指尖在桌面上敲了敲,眼神变得果决——眼下战斗机器人测试初见成效。但是还是没有安全感,他对着空气沉声开口:“赤星,给我兑换第76近卫空降师。”
赤星的机械音立刻响起:【好的宿主。76师为1万人编制,具体配置如下。】
话音未落,虚拟屏幕便在张启元面前展开,清晰列出部队构成:
1. 核心作战力量(约6500人)
- 空降突击团(3个):共4500人,每团1500人,含3个空降突击营(配机械化步兵连、火力支援连)、1个自行火炮营(装备2S9“诺娜”自行迫榴炮)、1个防空导弹连(装备“箭-10”),是地面突击的绝对主力。
- 坦克营(1个):500人,装备31辆t-72b3或t-80bVm空降坦克,专门弥补空降部队重火力短板,提供装甲突击与反装甲能力。
- 侦察营(1个):500人,包含无人机连(配“海鹰-10”“柳叶刀”)、渗透侦察连、电子对抗排,负责战场侦察、目标指引与电子干扰。
- 特种作战连(1个):300人,可搭乘米-8\/17直升机或“猎户座”无人机实施敌后渗透,承担破袭、关键目标夺控任务。
- 反坦克导弹营(1个):700人,装备“短号”反坦克导弹系统,拆分为连级单位配属各突击团,强化攻坚与反装甲能力。
2. 火力支援力量(约1800人)
- 自行火炮团(1个):800人,装备18门2S19“姆斯塔-S”152mm自行榴弹炮、6门“龙卷风-G”300mm火箭炮,提供远程面火力打击。
- 迫击炮营(1个):500人,装备2S31“维娜”120mm自行迫击炮,伴随突击部队提供近程曲射火力,压制敌方工事与步兵。
- 火箭筒连(配属各突击营):共500人,每突击营配1个连,装备RpG-7V2、RpG-30火箭筒,用于近距离反装甲与破障。
3. 战斗支援与保障力量(约1700人)
- 防空团(1个):600人,装备8套“道尔-m2”近程防空导弹系统、6门“石勒喀河”自行高炮,构建师级防空圈,抵御直升机与巡航导弹。
- 工程工兵营(1个):400人,负责布雷、排雷、架设pmm-2轻型舟桥、构筑工事,保障部队机动与防御。
- 通信营(1个):300人,配备“里拉”战术通信系统与卫星通信站,确保指挥链路畅通。
- 后勤保障旅(1个):400人,含运输营(配“乌拉尔”卡车、空投物资运输车)、维修营(装备战场抢修)、医疗营(设野战医院,配米-8AmtSh医疗直升机),支撑部队持续作战。
4. 机器人配属
- 战斗机器人:组建1个战斗机器人营(30台天王星-9),分3个连(每连10台),配属各突击团或独立作战,用30mm机关炮、反坦克导弹提供火力支援。
- 侦察机器人:每个侦察营配20台“天王星-4”,在复杂危险区域执行侦察,传回实时战场情报。
- 保障机器人:1个扫雷机器人连(15台天王星-6)配属工兵营,开辟安全通道;后勤保障旅配50台小型无人运输机器人,负责物资补给,减少人员暴露风险。
张启元盯着屏幕上的编制表,手指划过“天王星-9战斗机器人营”的条目,嘴角微微上扬——有这1万人的精锐空降师加入,再搭配战斗机器人,后续无论是防线巩固还是主动出击,赤旗军的底气都足了不少。
他对着赤星补充道:“优先完成核心作战力量的部署,后续再逐步完善支援与保障部队,确保尽快形成战斗力。”
【收到宿主,部署将按优先级推进。】
张启元刚对着虚拟屏幕确认完第76近卫空降师的部署优先级,办公室的门就“咚咚”响了。
“进!”他收起屏幕,抬头看向门口。
门被推开,一个穿着全地形战术迷彩的中年人走了进来——肩宽背厚,迷彩服领口别着近卫部队的红旗徽章,脸上几道浅疤透着战场打磨的锐利,手里还提着一个黑色战术包,步伐沉稳得像踩在阅兵场上。
他走到办公桌前,“啪”地立正敬礼,声音洪亮又干脆:“报告指挥官!第76近卫红旗空降师师长,波波夫,46岁,奉命向您报到!”
张启元看着他肩上的少将肩章,起身抬手回礼,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波波夫少将。刚完成部队兑换,没想到你来得这么快。”
波波夫坐下,把战术包放在脚边,腰杆依旧挺直:“接到赤星通知,我立刻从预设营地赶过来了。师里核心作战力量的骨干已经到位,就等您的指令,随时能展开适应性训练。”
张启元拿起桌上的76师编制表,推到他面前:“核心作战力量优先部署,这点跟你想法一致。不过我得先问你,你手下的t-80bVm空降坦克,能不能在72小时内完成空投模拟训练?以后可能要配合防线的反尸潮演练。”
波波夫扫了眼编制表,语气笃定:“没问题!我的坦克营在北极圈搞过零下30度的空投训练,72小时内完成模拟训练,保证全员全装达标。而且反坦克导弹营的‘短号’系统,也能随时配合坦克营搞协同演练。”
张启元点头,又问:“战斗机器人营的配属方案,你有想法吗?30台天王星-9,是独立成营作战,还是拆分到各突击团?”
“我倾向于先独立成营磨合!”波波夫立刻接话,“刚接手部队,先让机器人营跟各突击团搞几次联合演习,摸透火力衔接节奏,后续再根据实战需求调整配属。
而且我的侦察营已经熟悉‘天王星-4’的操作,能随时给机器人营提供战场情报支持。”
看着波波夫条理清晰的回答,张启元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46岁的少将,果然有两把刷子。他拿起笔在纸上记下:“行,就按你说的来。明天上午我会去76师的临时营地,看看核心力量的战备状态,你提前安排下。”
“是!保证准备到位!”波波夫再次起身敬礼,眼神里满是干劲,“那我现在就回营地,跟各营营长敲定训练计划,不耽误您的时间。”
张启元挥手:“去吧,有问题随时用加密频道联系我。”
波波夫提着战术包,转身大步离开,关门时都没带半点拖沓——看着他的背影,张启元忍不住嘀咕。
有这么个懂行的少将带队,76师形成战斗力,怕是能比预期快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