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时空的分岔悄然显现。当主时空的联盟与华夏关系走向冰封时,这个平行世界里,双方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技术共享的纽带取代了意识形态的壁垒,华夏的轻工业与民生经济借联盟的工业基础飞速崛起,电子工业更是在合作中实现弯道超车,为半个世纪后的太空竞赛埋下了关键伏笔。
1983年7月14日的咸海暮色,成了撬动世界格局的支点。联盟军方在索斯诺夫卡村的残骸中,不仅找到熟睡的外星婴儿,更获得了足以颠覆物理规则的飞船核心技术。他们没有独享这份“天外馈赠”,而是与华夏共享了部分逆向研究数据,两大阵营的科研力量围绕反重力引擎、等离子加速技术展开联合攻关,只是各自保留了最核心的推进系统研发方向。
时间的指针走到2015年,华夏西北的夜空闪过一道耀眼的火光——一架美军tR3b侦察机失控坠毁,被华夏军方完整俘获。
这本是美军隐藏半个世纪的“黑科技”,源自二战欧洲缴获的技术资料与外星飞船逆向成果的结合,却成了华夏太空战机研发的“加速器”。
借助此前与联盟合作积累的基础,华夏科研团队仅用12年便突破关键技术。2027年8月1日,在纪念建军百年的特殊日子里,华夏首款太空多用途战机正式亮相,以凌厉的三角翼设计和稳定的磁旋涡推进系统,宣告进入太空领域。
华夏的突破彻底打破了美军的“技术垄断梦”。2030年8月15日,美军被迫公开F200太空战机,其设计虽延续了tR3b的核动力供能,但在机动性上仍略逊于华夏机型。而早在2017年11月7日,联盟就已抢先一步,在十月革命百年纪念当天公布米格100——这款融合外星飞船残骸技术与自身军工积淀的战机,凭借成熟的实战化配置,成为当时太空领域的“标杆”。
三国的相继入局,彻底点燃了人类的太空竞赛热情。反重力材料量产、太空港建设、跨星球通信技术……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科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50年,当第一座月球永久基地投入使用,当人类探测器首次登陆火星并实现往返,这个时空正式告别“地球纪元”,迈入了群星璀璨的太空纪元。
超级花岗岩电子战系统
- 研发背景:2055年,华夏和联盟的太空战机编队在执行任务时,遭到了神秘不明生物的袭击。这些生物拥有奇特的能力,其攻击方式包括产生空间扭曲等,给太空战机编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为了应对这种威胁,华夏和联盟决定共同研发超级花岗岩电子战系统。
- 技术特点:该系统具备压制各种空间扭曲的能力,能够通过强大的电磁干扰和能量场控制,抵消不明生物产生的空间扭曲效应,确保太空战机的飞行安全和作战效能。此外,它还对一定数量的超自然能力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特殊的频率调制或能量波动来干扰超自然现象的产生和作用。
- 列装情况:2060年,超级花岗岩电子战系统正式定型并进入量产阶段,随后开始逐步配发全军,装备到华夏和联盟的各型太空战机及其他相关作战平台上,成为应对神秘不明生物威胁的重要武器装备。
海鹰超级电子战系统
- 研发背景:美军方面目睹了华夏和联盟在应对神秘不明生物袭击时的行动,为了不落后于对手,也为了自身太空力量的安全,决定研发相应的电子战装置,以应对类似的威胁。
- 系统概述:从现实中美国海军的AN\/ALq - 248电子战吊舱(代号AoEw)来看,其具有先进的电子监视和攻击能力,可通过投射虚假目标等方式迷惑敌方传感器和武器系统。
在这个虚构背景下,海鹰超级电子战系统可能在技术原理上与AN\/ALq - 248有相似之处,但针对神秘不明生物的特点进行了特殊优化,比如可能增强了对奇异能量场和超自然现象的探测与干扰能力
并且,花了几年时间实现了小型化,将其安排在士兵们的终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