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碗烈酒下肚,又经过了“兄弟阋墙,外御其侮”的盟誓,两人之间的关系无形中拉近了许多,那层因阵营不同而产生的隔膜似乎薄了几分。话题很自然地,从泛泛而谈转到了即将到来的、实实在在的厮杀。面对即将压境的日军重兵集团,如何守住青龙洞、虎啸口,如何有效地打击敌人,成了最迫切的问题。一场超越派系、纯粹军事层面的“战术交流”,在这战地寒夜中悄然展开。
楚云飞拿起一根细长的指挥棒,走到铺在方桌上的大幅军事地图前,神色恢复了平日的冷静与专注。“云龙兄,”他开口,声音沉稳,“坂垣师团是日军精锐,步炮协同熟练,尤其擅长正面强攻。我军欲守住这青龙洞、虎啸口一线,不能单凭勇气,需有章法。依你之见,日军此次主攻,会选择何处?又会采取何种战法?”
李云龙凑到地图前,眯着眼,粗壮的手指在标有等高线的山峦间划过,最后重重地点在虎啸口东侧一片相对平缓的斜坡——“黑松坡”上。“这儿!”他语气笃定,“鬼子不傻,青龙洞那边山太陡,林子又密,大炮和铁王八(坦克)展不开。黑松坡这地方,坡度缓,前面还有一小片开阔地,正好让他们的炮火发挥威力。我要是鬼子指挥官,肯定把主攻点放在这儿,先用炮火把咱们的工事犁一遍,再让步兵跟着铁王八往上拱!”
楚云飞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李云龙对地形的直觉和战场阅读能力,确实惊人。他点点头:“云龙兄所见,与我不谋而合。黑松坡确是我防线相对薄弱之处。我已命一营二连在此构筑核心阵地,并配属了重机枪和迫击炮。但正如你所言,若日军集中炮火猛轰,工事恐难久守。”
“光挨揍不行!”李云龙大手一挥,“得想办法让他炮火使不上劲,或者揍得不痛快!”他开始阐述他的“土法子”:
“第一,阵地不能修得太死板!明碉堡要有,但更重要的是多挖暗堡、交通壕、猫耳洞!让鬼子看不清咱们的火力点在哪。炮火准备时,除了观察哨,大部分人都进洞躲着,等他炮火延伸,步兵上来了,再钻出来打!”
“第二,阵地前得多埋地雷、拉绊索、弄陷阱!尤其是反坦克壕,得挖深挖宽,让他铁王八过不来!没了铁王八,鬼子步兵冲锋,咱们的机枪就好招呼了!”
“第三,”李云龙压低声音,眼中闪着光,“不能光在阵地上硬顶!得派小股部队,趁夜摸出去,埋伏在鬼子可能的进攻出发阵地侧翼。等鬼子炮击结束,步兵开始集结准备冲锋时,冷不丁从侧面给他一顿手榴弹和机枪扫射,打乱他的部署!这叫‘阵前出击’,搅合他的进攻节奏!”
楚云飞听得极为认真,这些看似“土”的办法,却蕴含着极高的战术智慧,尤其适合缺乏重火力的防守方。他补充道:“云龙兄此法甚妙!可有效降低敌炮火杀伤,挫敌锐气。此外,我部还可利用预设的炮兵观测所,呼叫团属炮兵进行反压制射击,虽火力不如敌,但若能精准打击其步兵集结地或暴露的炮兵阵地,亦可收奇效。” 他指向地图上几个预设的炮兵阵地,“炮火运用,贵在突然和精准。”
李云龙挠了挠头:“炮是好事,可惜俺老李家底薄,玩不转。不过,老楚你说到炮兵,我倒有个想法。鬼子进攻前,炮兵肯定得前出设阵地。你们能不能派侦察兵盯死他?等他炮兵阵地一露头,还没开火,就先给他来几下狠的?或者,等他们打了几轮,转移阵地的时候,在半路设伏揍他狗日的?”
楚云飞眼中一亮:“好主意!打掉敌军炮兵,尤其是指挥人员和观测器材,比消灭多少步兵都管用!此事可交由我团直属的侦察连和‘旋风’突击队去办!” 他心中对李云龙这种天马行空却又直击要害的战术思维,又高看了一眼。
接着,李云龙话锋一转,谈到了他最擅长的领域——“敌后”作战。“老楚,你在正面顶住,俺在鬼子后面,也不能闲着。俺的想法是,”他指着地图上日军可能的补给线,“派几个连,化整为零,渗透到鬼子后方去。不跟他大部队硬碰硬,专挑他的运输队、通讯兵、小股巡逻队下手!扒铁路,炸桥梁,断电话线!让他吃不上饭,睡不好觉,弹药运不上来!前线鬼子一听后院起火,心里能不发毛?这仗就好打多了!”
楚云飞深以为然:“此乃攻心之上策!贵部擅长游击,此举正可扬长避短。我可为贵部提供部分日军口令、部队番号及活动规律的情报,方便你们行动。此外,我部电台可与贵部建立秘密联络频道,及时通报敌情,协同行动。”
“太好了!”李云龙一拍大腿,“有情报就好办!到时候,俺摸清了鬼子运输队的规律,找准机会干他一票大的!抢到的弹药粮食,分你一半!”
楚云飞微微一笑:“物资倒是其次。关键是贵部的行动,能极大牵制敌军兵力,缓解我正面压力。我们还可约定一些暗号,比如,若贵部在敌后成功袭击其重要节点,可发射特定信号弹,我正面部队可趁机组织小规模反击,以作策应。”
“成!就这么干!”李云龙兴奋起来,“咱们一明一暗,一正一奇,唱他娘的一出好戏给坂垣这老小子看看!”
两人就具体的协同细节又商讨了许久,从信号联络、情报共享到伤员转移、战利品分配,越谈越深入,越谈越投机。楚云飞严谨周密的防御体系构想,与李云龙灵活机动的游击破袭思路,看似风格迥异,却在此刻完美地互补起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立体的防御作战方案。
方立功在一旁负责记录,心中震撼不已。他从未见过团长与人如此深入、如此坦诚地讨论战术,而且对方还是一位八路军团长。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军事思想碰撞、融合,迸发出的火花,令人惊叹。
最后,楚云飞放下指挥棒,郑重地对李云龙说:“云龙兄,今日一席话,胜读十年兵书。贵我两军,战术虽异,目标相同。望此次携手,能在这青龙洞、虎啸口,打出中国军人的威风来!”
李云龙收起玩笑之色,抱拳道:“老楚,你是有大学问的人,跟你商量,长见识!你放心,正面就交给你了!后面,看俺老李的!保证不让小鬼子安生!”
战术交流结束,窗外天色已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