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寻回事件,虽然过程隐秘,结果也只是在委托人与工作室之间小范围知晓,但其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首先,是资金上的鼓舞。500积分(实际人民币500元)的入账,让工作室的账户余额瞬间丰满了起来,足以支撑他们进行一些更大型的设备采购或项目投入。赵刚心心念念的逻辑分析仪和更高端的读卡器,终于可以提上采购日程了。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信心上的提升。成功解决一个复杂的现实问题,证明了他们这个小团队的能力边界远比想象中更宽广。林逸那种利用“特殊渠道”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在苏沐雪和赵刚心中,也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而强大的色彩。
然而,林逸自己却非常清醒。他知道,这次成功极度依赖系统的【城市流浪猫群体信息共享网络漏洞】,而这种漏洞的利用,伴随着显着的风险和反噬。
【规则反噬持续中:精神疲惫感剩余65%,对猫粮气味厌恶感剩余40%。】
看着系统提示,林逸揉了揉依旧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并且下意识地避开了路边宠物店门口散发出的猫粮味道。这种直接作用于精神和感官的反噬,比平地摔跤或者物品损坏更让人难受。
“看来,这种直接接入非人感知网络的漏洞,不能作为常规手段。”林逸在心里告诫自己,“除非迫不得已,或者找到减轻反噬的方法,否则尽量少用。”
他将这次委托的详细经过(隐去了系统接入的具体方式,只说是特殊信息检索技巧)和苏沐雪撰写的总结报告一起,归档为工作室的“S级案例”,作为未来处理类似复杂委托的参考。
这件事似乎就这么过去了。工作室重新回到了以校园信息咨询为主的轨道上,偶尔接一些难度稍高、但仍在合理范围内的校外小委托,稳步积累着经验和资金。
然而,几天后的一个课间,王胖子神秘兮兮地凑到林逸身边,压低声音说:“林子,你听说了吗?就咱们学校那个陈老师的猫,前几天不是丢了吗?结果你猜怎么着?被人找到了!”
林逸心里一动,表面不动声色:“哦?找到了?好事啊。”
“关键是找的过程,邪乎!”王胖子绘声绘色地描述,“听说陈老师都快急疯了,到处贴启事。结果那天下午,她接了个匿名电话,也没说是谁,就告诉她去小区配电房后面找,结果一去,嘿!她家雪球真就躲在那儿!”
林逸默默听着,这应该就是苏沐雪匿名通知的结果。
“现在好些人都在传,”王胖子挤眉弄眼,“说是有高人指点!还有人开玩笑说,是不是有什么‘猫语者’,能听懂猫咪说话,所以才知道得那么准!你说逗不逗?”
猫语者?
林逸差点笑出声。这个说法虽然离谱,但某种程度上,还真有点接近真相——他不是能听懂猫说话,他是直接“接入”了猫猫的“互联网”。
“净瞎扯,”林逸故作不屑地摆摆手,“估计就是巧合,或者有人正好看见了通知一声而已。哪有什么猫语者。”
他必须将这件事的影响降到最低。工作室需要的是隐秘,而不是这种带着玄幻色彩的传闻。
“也是。”王胖子挠挠头,也觉得这说法太不靠谱,很快就把话题转向了新出的游戏。
虽然表面上糊弄了过去,但林逸心里却敲响了警钟。一次成功的委托,竟然能引出“猫语者”这种流言。如果以后类似的事情多了,难保不会引起一些有心人的注意。比如,那个潜在的对手“清道夫”组织?
【提示:工作室知名度(极小范围)微弱提升。隐蔽性评分:-2%。】
系统的提示证实了他的担忧。
他立刻在内部频道发布了新的指令:“所有成员注意,今后处理校外委托,尤其是涉及非常规信息获取的,必须更加注重隐匿性。交付信息时,尽量采用模糊指向、多重信息源交叉验证等方式,避免提供过于精准、无法解释来源的情报。我们的核心是‘信息分析能力’,而不是‘超自然力量’。”
苏沐雪:“同意。已修订委托处理流程,增加信息交付前的‘合理性包装’环节。”
赵刚:“收到。我会加强匿名通信渠道的防护。”
伙伴们迅速响应,让林逸安心不少。
这件事也给林逸带来了一个新的思路。他之前过于依赖系统直接扫描出的“漏洞”,往往追求最直接、最快速的利用方式。但这很容易留下痕迹,引发反噬和关注。
或许,应该换一种方式?将系统作为“战略雷达”和“信息源”,而具体的“战术执行”,则更多地依靠赵刚的技术、苏沐雪的分析,以及正常的、符合逻辑的手段?
比如这次寻猫,如果他不是直接接入猫猫网络,而是先利用系统扫描确定大致范围(比如“小区东南角存在生命体异常聚集或活动信号”),然后引导赵刚去排查那个区域的监控(虽然可能是盲区,但可以查周边)、或者让苏沐雪分析猫咪习性推断躲藏点,再结合匿名目击报告(赵刚找到的论坛信息)……多种手段结合,同样可以达到目的,虽然可能慢一点,但更安全,更符合“信息分析公司”的人设,反噬也可能更轻。
“系统,以后在提供漏洞信息时,能否同时提供一些更‘温和’、更符合常规逻辑的利用建议,或者将直接漏洞作为备选方案?”林逸尝试与系统沟通。
【请求已记录。运算逻辑调整中……未来将优先提供‘低反噬、高隐蔽性’的漏洞利用方案,或进行多方案风险评估提示。】
系统居然真的响应了!虽然依旧是冰冷的电子音,但林逸感觉它似乎变得更加“智能”和“合作”了。是因为团队建立,还是权限提升?
这是个好消息!
他将这个思路与苏沐雪和赵刚进行了分享,提出了“技术+分析+有限度特殊信息”相结合的新工作模式。两人都表示赞同,这更符合一个健康、可持续组织的发展方向。
“猫语者”的乌龙事件渐渐平息,但留给林逸的思考却很多。他不再是那个拿到bUG就莽上去的独行侠,他需要为一个团队的现在和未来负责。
他不是猫语者。
他是bUG导航员——负责在复杂的规则海洋中,为他的团队指引出最安全、最高效的航线。
而他们的下一站,又会在哪里呢?林逸看着脑海中系统界面上那几个新标记的、尚未探索的“规则薄弱点”,心中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