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内部骤起的风波,让“磐石基地”的空气仿佛都带上了电流。林逸的推断没错,分裂的敌人固然危险,但也露出了以往坚不可摧的铠甲下的缝隙。
“刚子,我们截获的那段通讯,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能确定接收方和发送方的位置吗?哪怕只是大致范围。”林逸盯着战术白板上那条代表内部分裂的粗线,沉声问道。
赵刚双手在键盘上飞舞,调出通讯的元数据分析:“是双向加密通讯,但两个终端都隐藏得很深。不过……通过对信号延迟和路由节点的反向追踪,可以大致推断,发送方(声音A)可能位于境外某个数据中心,而接收方(声音b)……信号最终汇聚的物理位置,大概率在境内,而且……就在我们这个城市!”
这个发现让三人精神一振!那个下达命令的“声音b”,那个支持对陈默内部审查、授权对林逸“加速处理”的激进派高层,很可能就在本地!
“就在我们眼皮底下……”苏沐雪眼神锐利,“这意味着他们的行动指挥中心可能离我们不远,也意味着……陈默的处境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糟糕,他几乎是在被贴身监视。”
林逸点了点头,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型。他走到白板前,在代表“仲裁者\/清除者”的图标旁,画上了一个问号。
“敌人想清洗陈默,无非是怀疑他与我们勾结,或者说,失去了‘客观中立’的立场。”林逸的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那我们就帮他们一把,坐实这个‘怀疑’!”
“逸哥,你的意思是……伪造证据,嫁祸给陈默?”赵刚立刻明白了过来,眼睛发亮。
“不,不是简单的嫁祸。”林逸摇头,“那样太容易被技术手段识破,风险也高。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一些‘蛛丝马迹’,让他们坚信自己的判断。”
他看向赵刚和苏沐雪,目光灼灼:“刚子,沐雪,我们需要演一场戏,一场给‘仲裁者’看的戏。”
“演戏?”苏沐雪若有所思。
“没错。”林逸详细阐述他的计划,“首先,我们需要一个‘信息源’。刚子,你能伪造一个无法追踪源头、但看起来像是从陈默团队内部泄露出来的信息流吗?内容不需要太直白,最好是些看似无关紧要、但串联起来又能引人遐想的碎片。”
“比如?”赵刚跃跃欲试。
“比如,陈默最近查阅过哪些与我们相关的、本应被权限封锁的档案?比如,他是否在非规定时间、通过非安全线路与某些‘可疑’的外部Ip有过短暂接触?再比如,他手下的人,是否在执行观察我们的任务时,有过一些‘不合规’的、看似在暗中提供便利的小动作?”林逸列举着,“把这些信息,用看似偶然、不经意的方式,一点点‘泄露’到激进派可能监控到的网络角落。”
赵刚立刻领会:“我明白了!就像撒面包屑一样,让他们自己顺着找过去!我可以利用之前恢复资料里找到的‘清道夫’内部通讯协议和加密特征,伪造一些带有陈默团队数字签名(低级可伪造版本)的日志碎片或者缓存信息,然后通过一些他们已知的、陈默团队使用过的网络节点(比如那家咖啡馆的wi-Fi,假设他们也知道这个点)作为跳板,‘意外’地残留在某个公共数据交换区。”
“很好!”林逸赞许道,然后看向苏沐雪,“沐雪,你的任务更关键。你需要分析陈默的行为模式和性格,推测他在得知自己被内部调查、权限被暂停后,最真实、最可能的反应是什么?是愤怒?是隐忍?是会尝试联系外界(包括我们)?还是会清理手尾?”
苏沐雪闭上眼睛,脑海中迅速闪过与陈默有限的几次接触,以及所有关于他的资料。“以陈默的谨慎和智慧,他大概率不会直接对抗,而是会选择暂时隐忍,暗中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同时……他一定会试图搞清楚‘仲裁者’到底掌握了多少对他不利的‘证据’,以及……我们的真实价值和态度。”她睁开眼睛,肯定地说,“他很可能在等待,等待一个契机,或者等待我们露出破绽。”
“那么,我们就给他,也给‘仲裁者’,创造一个‘契机’。”林逸笑道,“刚子,在撒面包屑的时候,可以‘不小心’留下一两条指向性更明确的线索,暗示陈默可能通过某种极其隐蔽的、我们‘偶然’发现的渠道,试图与我们进行‘有限度的沟通’。”
“比如?”赵刚追问。
“比如,一个一次性的、加密的匿名信息接收地址,这个地址要看起来与陈默过去的某个废弃项目有关联。”林逸说道,“然后,我们往这个地址发送一些模棱两可、看似回应的话。比如……‘条件可谈,但需诚意’,或者‘风险过高,静待时机’之类。”
苏沐雪立刻明白了这个计策的精妙之处:“这样一来,如果激进派监控到了这个地址和我们发送的信息,他们不会认为是我们主动联系陈默,而是会‘确信’陈默早就通过这个隐蔽渠道和我们搭上了线!我们只是在回应他!这比我们直接伪造陈默联系我们的证据要可信得多!”
“没错!”林逸点头,“这是离间计的核心——让敌人相信自己发现的‘真相’。我们只是提供了他们愿意相信的‘证据’。”
计划既定,三人立刻分头行动。
赵刚化身数字世界的幽灵,精心编织着谎言的面包屑。他利用对“清道夫”内部系统的有限了解,伪造了数条看似来自陈默团队内部网络缓存的数据碎片,内容涉及对林逸能力评估报告的“非授权调阅”、在非工作时间通过咖啡馆网络节点(已被双方知晓)进行的“加密数据包发送尝试”(收件方Ip被巧妙伪装成与林逸早期活动区域相关),以及一条看似无关紧要、但结合上下文极易引人怀疑的通讯记录——陈默的一名手下,在报告中“无意”提及了林逸所在高中的安保系统存在一个“可利用的微小漏洞”(这漏洞确实存在,且林逸早期用过)。
这些信息被赵刚以极其隐蔽的方式,“残留”在了激进派可能监控的几个数据交换节点。
同时,赵刚按照林逸的指示,建立了一个看似与陈默某个早已终止的海外研究项目有关的匿名信息接收地址,并通过技术手段,让这个地址的创建日志“偶然”出现在激进派可能检索到的历史数据中。
做完这一切后,林逸亲自起草了一条信息,由赵刚通过加密链路,发送到了那个地址。信息内容简短而模糊:
【风险已评估。‘蜂群’非善地。欲破局,需展现足够价值与信任。静候。】
这条信息,没有署名,没有明确指向,但在已经先入为主认为陈默与林逸有勾结的激进派看来,这无疑是林逸对陈默“暗中求助”的回应!证明了陈默确实在试图“勾结”目标,甚至可能已经在策划破坏“蜂群”测试!
“饵已经撒下去了。”赵刚做完这一切,长舒一口气,“现在就看鱼咬不咬钩了。”
苏沐雪则持续关注着大学城区域的任何风吹草动,尤其是是否有符合“清除者”特征的人员或装备调动迹象。
等待是煎熬的。两天后,转机出现了。
赵刚监控到,那个匿名信息接收地址所在的服务器,遭到了数次来源不明、但技术特征与“清道夫”激进派高度吻合的渗透尝试!对方在试图破解和追踪信息源!
几乎同时,苏沐雪通过预知能力的碎片化感应,捕捉到一丝微弱的、针对陈默的“恶意凝视”变得更加尖锐和具体,仿佛有什么决定已经做出。
而大学城方面,那个咖啡馆技术员的活动频率明显增加,似乎在为某项“测试”做最后的准备,但与此同时,赵刚也监测到,有另外一股隐蔽的技术力量,似乎在尝试反向解析广告屏控制系统的后台,动作小心翼翼,带着试探的意味。
“他们上钩了!”赵刚兴奋地低呼。
林逸看着这些反馈回来的信息,眼神冷静。
离间计的火种已经埋下,并且在敌人体内开始燃烧。激进派显然更加确信了陈默的“背叛”,而陈默那边,恐怕也感受到了来自内部愈发沉重的压力和敌意。
鹬蚌相争的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接下来,就是要在他们争斗最激烈,或者一方即将倒下的时候,寻找那个“得利”的最佳时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