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事件带来的微小波澜逐渐平息,bUG工作室的工作重心重新回到了校园相关的信息咨询业务上。在林逸“低反噬、高隐蔽性”的新方针指导下,他们处理委托的方式变得更加圆滑和老练。
苏沐雪负责的“合理性包装”环节发挥了巨大作用。她擅长将系统扫描或林逸特殊渠道获取的关键信息,拆解、重组,混杂在通过公开渠道搜集到的辅助信息中,形成一份份逻辑严密、引证充分的分析报告。交付给客户的,不再是无法解释的“精准坐标”,而是“基于行为模式分析、环境因素评估及有限目击信息交叉验证后得出的高概率区域推断”。
这种方式虽然有时会稍微降低一点效率,但极大地提升了工作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反噬的强度也明显减弱,大多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意外”,比如订书机突然卡住,或者路过篮球场时被无关的球轻轻碰一下。
工作室的资金稳定增长,内部技术设施在赵刚的打理下也日益完善。一切都在朝着稳健的方向发展。
这天,一条新的高价值委托出现在了论坛上,发布者署名“q”。
委托标题: 溯源校史:寻找明德中学老校区(已拆除)原始规划图。
委托描述: 需获取明德中学老校区(位于现址东侧约1.5公里,已于15年前拆除改建为商业区)的原始建筑规划蓝图电子版或高清扫描件。重点关注地下管网及特殊结构标注。预算:800积分。
期望时限: 7天。
800积分!又是大手笔!
而且这个委托的内容非常特殊——寻找一所已拆除多年的学校的原始规划图。这可不是普通学生会有兴趣的东西。
林逸立刻警觉起来。
“这个委托不寻常。”他在内部频道发言,“目标敏感,涉及已拆除建筑的内部规划,委托人身份不明(q),动机存疑。接不接?”
苏沐雪很快回复:“风险较高。规划图可能涉及建筑结构机密,甚至可能关联到某些未被公开的历史问题。委托人目的不明,需高度警惕。建议进行前置背景调查。”
赵刚:“技术上,这种老旧图纸如果当年有电子化存档,可能存放在市城建档案馆或学校总务处的历史服务器里。访问难度极高,需要高级权限。直接攻击风险巨大。”
林逸沉吟片刻。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回报,而且这个委托本身也勾起了他的好奇心。明德中学的老校区?那里会不会隐藏着什么与当前校园“规则异常”相关的线索?
“接!”林逸最终决定,“但我们必须非常小心。刚子,你先尝试用最低调的方式,扫描市城建档案馆和学校内网的外围信息,评估防守强度,绝对不要尝试侵入。沐雪,你负责分析委托人‘q’可能的目的,以及这张图纸可能揭示的信息。我来负责寻找……更直接的‘信息通道’。”
分工明确后,林逸再次求助系统:“系统,扫描与‘明德中学老校区原始规划图’相关的信息存储点,寻找可安全获取的漏洞。”
【环境规则扫描……关联目标:市城建档案馆深度存档库(物理\/电子)、明德中学行政楼机密档案室(物理)、已退休前任总务主任私人存储设备……】
【发现可用漏洞:【退休人员记忆碎片读取漏洞(弱)】!】
【漏洞描述:部分退休人员对曾负责的重要项目保留着深刻的非结构化记忆。当该人员处于特定放松状态(如:午后小憩、沉浸园艺时),其相关记忆会处于活跃状态。宿主可通过规则层面微弱连接,定向读取其关于目标项目的关键记忆碎片(如图纸核心内容、关键位置标注等)。】
【漏洞评级:c+级(高价值,中高风险)】
【警告:此操作涉及意识层面交互,需精准定位目标人物及合适时机,存在被感知风险及精神负荷。获取信息为记忆碎片,可能存在偏差或缺失。】
【是否使用?】
退休人员的记忆碎片?这漏洞越来越玄学了!
但c+级的评级和800积分的赏金,值得一试。而且这种方式比直接攻击数据库要隐蔽得多。
“使用!同时提供目标人物信息。”
【目标锁定:张明远,男,72岁,明德中学前任总务主任,已于10年前退休。现居住于碧波苑小区17栋301。喜好午后在自家阳台打理盆栽。】
目标信息到手!
林逸没有急于行动。他先让赵刚和苏沐雪进行前期工作。
赵刚的扫描确认,市城建档案馆和学校内网的防守都相当严密,强行突破得不偿失。苏沐雪则分析认为,委托人“q”寻找老校区规划图,大概率不是为了怀旧,很可能与土地性质、地下设施或者某些历史遗留权属问题有关,甚至不排除涉及商业利益。
第三天下午,阳光正好。林逸根据系统提示,来到了碧波苑小区。他假装在小区里散步,目光锁定在17栋301的阳台上。果然,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正戴着老花镜,悠闲地给几盆兰花浇水。
就是现在!
林逸找了个能看到阳台的长椅坐下,闭上眼睛,集中精神。
“系统,开始读取目标关于‘明德中学老校区规划图’的记忆碎片。”
意识再次被牵引,但这次的感觉与接入猫猫网络不同。没有那么混乱嘈杂,而是仿佛潜入了一条缓慢流淌的、带着陈旧纸张和墨水气味的记忆之河。
一些模糊的画面和感觉片段浮现:
……厚重的、泛黄的图纸在宽大的办公桌上铺开……
……红色的线条标注着主水管和电网……
……地下室……对,有一个不小的地下室,入口伪装得很好,在旧图书馆书架后面……当时是为了应对特殊时期……
……图纸编号……好像是……AZ-078……对,AZ-078……
……后来移交的时候,电子版好像存了一份在档案馆的……深度三区?对,需要特殊权限才能调阅……
记忆碎片断断续续,并不完整,但关键信息——地下室、隐蔽入口、图纸编号AZ-078、档案馆深度三区——都被提取了出来!
【信息获取成功!获得关键记忆碎片。】
【规则反噬结算:因读取他人记忆碎片,宿主未来24小时内将出现轻微‘记忆混淆’症状(如:偶尔记错同学名字或近期小事)。】
林逸睁开眼睛,揉了揉太阳穴,感觉有些恍惚,刚才看到的那些画面仿佛是自己亲身经历一般。这就是记忆混淆的前兆吗?
他迅速将获取的关键信息发回内部频道。
苏沐雪立刻行动,她利用“图纸编号AZ-078”和“档案馆深度三区”这两个关键信息,伪装成需要进行学术研究的大学生,通过正规渠道联系市城建档案馆,进行了一番谨慎的咨询。她巧妙地套话,确认了这份图纸确实存在,属于首先调阅资料,并了解到一些相关的、可以公开查询的周边信息(如老校区大致轮廓、建设年代等)。
赵刚则根据“地下室”、“旧图书馆书架后入口”等信息,结合他现在能查到的有限的老校区照片,尝试进行结构推测。
最后,由苏沐雪执笔,整合了所有信息——包括从退休人员“访谈”(林逸提供)、档案馆咨询、公开资料查询以及结构分析(赵刚提供)中获得的内容——形成了一份长达十页、引证详实、逻辑清晰的《关于明德中学老校区规划及部分特殊结构的分析报告》。
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可能存在一个位于旧图书馆下方的、入口经过伪装的地下空间,并提供了图纸编号和存档位置。但所有信息的来源,都被合理地解释为“民间走访、公开资料搜集及专业推断”,没有留下任何超自然的把柄。
报告通过加密通道交付给了委托人“q”。
一天后,“q”回复了,只有简短的几个字:
“报告完美,远超预期。积分已付。”
800积分到账!
工作室内部一片欢腾。这不仅是因为巨额的收入,更是因为他们成功完成了一个高难度、高风险的委托,并且整个过程做到了安全、隐蔽、专业!
【工作室知名度(极小范围)微弱提升。信誉度+5%。隐蔽性评分维持不变。】
系统的提示让林逸非常满意。这一次,他们没有依靠“猫语者”式的奇迹,而是凭借扎实的信息整合与分析能力,赢得了客户的尊重和认可。
“bUG工作室”这个名字,虽然依旧不为人知,但在那个神秘的委托人“q”心中,恐怕已经留下了“能力非凡、手段专业”的深刻印象。
一战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