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帐内的空气,在林玥儿那句“与构陷何异”落下后,彻底凝固成了坚冰。
烛火仿佛都畏惧这无声的厮杀,光芒收敛。
只在皇帝慕容弘深邃的眼眸中,投下两点跳跃的、冰冷的焰心。
端王慕容渊脸上那惯常的温润笑意,像是被寒风冻住的湖面,僵硬地维持着,唯有眼底深处掠过的一丝阴鸷,泄露了他此刻真实的愠怒。
他万万没料到,这乡野丫头竟有如此胆色和急智,非但没有在他的诛心之言下溃败,反而将了他一军,将他置于“构陷”的尴尬境地。
楚凌霄屏住呼吸,掌心已被指甲掐出深痕。
他死死盯着御座上的舅舅,心脏在胸腔里狂跳,既为林玥儿的大胆反击感到一丝快意,又为这剑拔弩张的局势感到深深的不安。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哈哈……哈哈哈……”
一阵低沉、而后逐渐放大的笑声,从御座方向传来。
起初是几声压抑的轻笑,随即转为浑厚而颇具穿透力的大笑。
皇帝慕容弘仰头笑着,肩膀微微耸动,仿佛看到了世间最有趣的场景。
这笑声来得突兀,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死寂,却并未带来丝毫暖意。
反而像是一层油脂,覆在了冰面上,光滑,却更显其下暗流的冰冷。
皇帝一边笑,一边用手指虚点了点端王,语气带着一种看似亲昵的无奈:“皇弟啊皇弟!朕早就说过,你博览群书是好事,可也不能尽信那些野史杂谈,荒诞不经之说!”
他笑声渐歇,目光转向端王,虽仍带着笑意,那眼底却分明没有丝毫温度,反而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告。
“什么‘兽语者’,什么驱策百兽、攻城略地?这等乡野传奇,稗官野史,如何能当真?你堂堂一个亲王,拿着这等无稽之谈来质问一个小姑娘,岂非失了身份,徒惹人笑话?”
他轻描淡写,将端王那足以致命的指控,定性为了“无稽之谈”和“笑话”。
端王慕容渊的面皮几不可查地抽动了一下,那完美的温和面具裂开一丝缝隙,又迅速弥合。
他顺势躬身,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惭愧”与“从善如流”:“陛下教训的是。是臣弟一时想岔了,读了些杂书便胡思乱想,险些误会了林姑娘,臣弟知错。”
他转向林玥儿,微微颔首,姿态放得极低,仿佛刚才那欲置人于死地的交锋从未发生,“林姑娘,本王一时失言,唐突之处,还望海涵。”
林玥儿心中清明如镜,知道这不过是帝王权衡下的暂时休战。
她垂下眼睫,掩去眸中的冷意,屈膝回应,声音平稳无波:“王爷言重了,民女不敢。”
“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皇帝满意地点点头,仿佛处理了一场无足轻重的口角。
他的目光重新落到林玥儿身上,那笑意变得“和蔼”了些,却像是戴上了一张精心雕琢的面具。
“不过,林丫头啊,”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赞赏,“你方才临危不乱,以一曲笛音化解危机,救了朕多位爱卿的千金,这份机敏与胆识,还有这份仁心,确是难得。该赏!重重有赏!”
他声音提高,带着帝王的决断:“传朕旨意!赏林玥儿——黄金百两!东海明珠一斛!江南进贡云锦十匹!另,赐‘安平乡君’食邑再增三百户!”
赏赐丰厚得令人咋舌,尤其是食邑的增加,这是实打实的身份提升。
“民女,叩谢陛下隆恩!”林玥儿依礼跪拜谢恩,姿态恭顺。
然而,就在她低头叩首的刹那,眼角的余光,如同最精准的尺,丈量到了皇帝慕容弘眼底深处,那一闪而过的、极力掩饰却依旧泄露的忌惮!
那忌惮,并非针对端王的挑拨,而是针对她林玥儿本身!
针对她那无法用常理解释的能力!
那眼神,像是在评估一柄刚刚出土的、吹毛断发的上古神兵,既惊艳于它的锋锐,又警惕着它可能伤及自身的戾气。
方才的笑声与打圆场,不过是帝王心术,在真相未明、利益未定之前,先将这“危险”且“有用”的存在,牢牢控在掌中。
皇帝的视线随即淡淡扫过端王,语气依旧带着笑,却多了一分不容置疑的敲打意味:“皇弟,日后当谨言慎行。我大晟以仁孝治国,以律法立世,岂能因些许怪力乱神、捕风捉影之说,便动摇朝纲,寒了天下有志之士的心?‘危言耸听’四字,朕不希望再从你口中听到。”
“危言耸听”。这是明确的警告。
端王面色不变,恭敬俯首:“臣弟,谨记陛下圣训。”
一场风波,似乎就在皇帝的朗笑与赏赐中消弭于无形。
金帐内的气氛仿佛缓和了下来。
皇帝缓缓站起身,明黄色的龙袍在烛光下流转着威严的光泽。
他踱步到林玥儿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她,脸上带着一种“长辈”对“出色晚辈”的期许与安排。
“林丫头,”他的声音放缓,带着一种不容抗拒的温和,“你是个有真本事的。你这手与鸟兽沟通的‘天赋’,虽是山野间的机缘,却也是上天赐予的造化,非凡俗可比。”
他微微停顿,目光如同无形的罗网,将林玥儿周身笼罩,每一道目光都带着审视与掌控。
“于国有大用啊。”
这五个字,他说得意味深长,重若千钧。
“京城乃天下首善之地,能人辈出,机遇无限。留在这里,更能让你施展才华,精进技艺,将来……必有大放异彩之日。”
他的话语如同暖流,却让林玥儿心底寒意骤生。
“以后,便安心留在京城吧。”
最后一句,如同金口玉言,轻飘飘落下,却瞬间筑起了一座无形的牢笼。
“朕,会时常召你入宫说话。你这身本事,朕,很是看重。”
他看着林玥儿,笑容依旧“慈和”,却带着绝对的、不容置疑的权威。
“以后,便留在京城,随时听候宣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