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六年五月廿一,黄道吉日,利远行。毕节禄国公府门前车马盈门,旌旗猎猎。新科状元周廷玉辞别父母,率队东出毕节。此行非同小可——既要护送玉宁公主返京,又携聘往夏府之礼,更关系着安平商社经略西南的布局。车队沿驿道迤逦而行,磐岳率五十七星卫前导,墨璃领亲兵断后,中间朱轮华毂中坐着三位贵人:周廷玉青衫落拓,夏雨柔素手调筝,朱玉宁则卸了男装改换宫妆,云鬓上九鸾衔珠步摇随着车驾轻轻晃动。
今年的夏天,来得比往年都要早。才刚进入六月,长江两岸已经热得像个蒸笼,官道被烈日烤得发烫,护卫骑兵们身穿重甲,在灼热的阳光下反射出刺目的光芒。汗水不断从他们额角滑落,浸透了衣领,但没有人擦拭,依然保持着警戒的姿态。车马过处,扬起细密的黄土尘埃。
队伍中央的马车内,新科状元周廷玉手持一卷《洪武实录》的手抄本,目光却不时投向窗外。这是他第一次以朝廷命官的身份行进在这条连接西南与京城的要道上。父亲周必贤早已知会了好沿途州县,这一路走来可谓畅通无阻。
然而越是接近江南富庶之地,周廷玉的心情却越发沉重。窗外掠过的景象,与他去年读书赶考时已然不同。虽然天子登基以来大力整治漕运和驿道,治安好了不少,但沿途偶尔可见的流民身影,却让他难以安心阅读。
“停车休息片刻。”周廷玉开口道,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车队应声在一处驿亭旁停下。护卫们迅速散开警戒,仆役则忙着取水喂马。周廷玉走下马车,夏雨柔和扮作男装的朱玉宁也随后下车。
朱玉宁摇着折扇,虽然穿着男装,却掩不住眉眼间的贵气:“这一路倒是太平得很。听说往年这条路上盗匪不少,如今倒是清净了。”
夏雨柔轻声接话:“自陛下登基以来,大力整治漕运和驿道,治安确实好了不少。”她目光扫过周廷玉,见他眉头微蹙,不禁问道:“廷玉,可是有什么不妥?”
周廷玉尚未答话,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骚动。护卫队长磐岳快步走来,低声道:“公子,前面有一伙流民,约四五十人,正朝这边来。属下已令人加强戒备。”
不多时,那伙人便出现在视野中。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扶老携幼,步履蹒跚。为首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见到驿亭外停着的华丽车驾与精悍护卫,眼中燃起一丝微光,踉跄扑至道中,朝着车队重重叩首。
“青天大老爷!行行好!赏口吃的吧!”老者的声音嘶哑,带着浓重的北地口音。他身后的众人也纷纷跪倒,哀声一片。
朱玉宁见状,顿时蹙起秀眉:“好可怜的人!廷玉,我们车上还有多带的干粮,不如分他们一些?”
周廷玉目光扫过那些难民,面色沉静如水:“不可!”
“为何?”朱玉宁愕然,“不过是几袋粮食...”
“这不是几袋粮食这么简单的事。”周廷玉转眸看她,眼神深邃,“殿下,人有恻隐之心是好的,这是做人的根本。但是你要明白,我们今日施舍一时,或许能救这一二十人,但能救得了源源不断南下的流民吗?”
朱玉宁一时语塞。她久居深宫,只是被教育说要知道民间疾苦,要乐善好施要扶贫救穷。这,哪里错了?
周廷玉继续解释道:“今日我若在这里施粥放粮,消息很快就会传开。不出半日,必定有更多流民蜂拥而至,将我们车队围得水泄不通。到那个时候,我们是给还是不给?若是给,粮食很快就会用完,我们自己都会陷入困境;若是不给,则可能激起民愤,引发变乱。这不是简单的仁慈与否的问题,而是可能招来祸患的行为。”
夏雨柔在一旁静静听着,眼中闪烁着领悟的光芒。她轻声道:“廷玉说得对。人性的本质是求生畏死,趋利避害。如果他们知道这里有生机,必定会如潮水般涌来。我们非但救不了所有人,反而可能酿成更大的骚乱,甚至冲击州县,扰乱了地方秩序。”
周廷玉点头,看向朱玉宁,语气缓和了些,却依旧坚定:“玉宁殿下,心怀天下,不是一时心软施舍。而是要看清问题的根源,思考如何从朝廷律令、地方吏治、民生调度上彻底解决这个弊端。比如奏请陛下酌减北征力役,督察地方官不得苛待民夫,安置流民复业等等。这才是治本之策,虽然艰难缓慢,却是真正的心怀天下。”
朱玉宁粉面涨红,贝齿轻咬下唇。她明白周廷玉与夏雨柔说得在理,但亲眼见饥民哀嚎而无所作为,于她情感上实在难以接受。她霍然起身,扭开头冷声道:“好一番大道理!你们读书人,心肠都这般硬么!”说罢,竟不再理会二人,径直走向自己的马车,赌气般钻了进去。
车队再度启程时,气氛已显凝滞。朱玉宁的车驾帘幕低垂,再无动静。夏雨柔轻轻叹息,亦默默登车。周廷玉面沉如水,只吩咐护卫提高警惕,车队加速前行。
永乐十六年仲春,金陵城浸润在蒙蒙细雨中,秦淮河上烟波浩渺,画舫穿梭,丝竹之声隔着水雾隐隐传来。周廷玉一行车马自三山门入城,碾过青石板路,抵达周必贤早已备下的宅邸。这处宅院位于清凉门内,原是一位致仕侍郎的府邸,三进五开间,飞檐翘角,粉墙黛瓦,颇为气派。
提前两天赶到的陈墨与周棋星正在吩咐随行仆役卸车搬箱。黑崖与白石两个少年身手利落,帮着抬运箱笼,眼神警惕地扫视着新环境。磐岳带着亲卫迅速察看宅院四周,布设明暗岗哨。周安站在周廷玉边上低声道:世子,这宅子位置甚好,离翰林院和詹事府都不远,又临着清凉山,环境清幽。
周廷玉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院中枝繁叶茂的银杏树:父亲费心了。他转向身旁的夏雨柔,眼中带着温柔的笑意,雨柔,你先安顿歇息,待我明日赴衙门报到后,再商议商社事宜。这一路辛苦你了。
夏雨柔身着淡青色素面锦缎褙子,发髻简单绾起,闻言温婉一笑:你且去忙正事,商社那边我自有分寸。她虽是未出阁的姑娘,但因着赐婚的旨意和商社的事务,与周廷玉同行倒也合乎礼数,只是按规矩另居别院,而且等廷玉这边的马车卸下物件,就要回到家里去
这时,墨璃端着酸梅汤过来:公子,天气暑热,且消消渴。她细心地将碗递给周廷玉,又对夏雨柔道,夏姑娘的住处已经收拾妥当,酸梅汤马上就送过来。
周廷玉接过,指尖不经意间轻轻擦过墨璃的手,转向夏雨柔时眼中带着几分戏谑:雨柔若是觉得热,不妨也来一起喝,味道可比你独自喝要好?说罢,他唇角勾起一抹笑意。
夏雨柔脸颊微红,嗔怪地瞪了他一眼:周公子说笑了。但那眼神中却并无恼意,反而带着几分羞涩。
周廷玉低笑一声,不再逗她,转而正色对周安吩咐明日备车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