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利仁荣带着那份被焚毁地图的震撼与大宋充满诱惑的“盐铁绩效合作”提案,踏上了返回西夏的归途。他离京时,再无来时的意气风发,眉宇间锁着深深的忧虑与思索。大宋皇帝不按常理出牌的手段,以及那看似宏大、实则刀刀见血、直指西夏内部痼疾的合作方案,让他第一次对国师与国舅的既定策略产生了强烈的动摇。
汴京城内,随着西夏使团的离去,由“空心佛塔”引发的风波似乎暂告段落。然而,赵小川和孟云卿都清楚,这仅仅是暴风雨来临前更深的酝酿。他们将合作国书副本及详细方案下发至枢密院、户部及三司,要求相关衙署提前进行绩效推演,制定详尽的谈判底线与应变预案。
朝堂之上,关于“盐铁合作”的绩效评估会议接连召开。
户部官员拨拉着算盘,核算着大规模进口西夏青盐、铁矿可能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的冲击,以及如何通过关税、补贴等绩效杠杆进行调节,确保“利大于弊”。
枢密院的老将军们则更关注战略安全,反复推演一旦合作深入,如何防范西夏借此壮大军力,以及如何在边境设立更有效的绩效监控机制。
三司使则头疼于支付手段——大量采购需要巨额资金或等价物资,新交子信用尚未完全恢复,铜钱外流又非长久之计,如何设计一套可持续的“绩效支付体系”成了难题。
“或许,可以尝试引入‘易货贸易’与‘技术入股’相结合的模式。”孟云卿在一次高级别会议上提出构想,“我们并非单纯购买他们的盐铁,而是用我们的农业技术、水利工程、医药,乃至部分不涉及核心军备的工匠技艺,去交换他们的资源。同时,可以仿效女子钱庄,尝试在边境试点推行以货物储备为锚的‘贸易券’,逐步减少对铜钱的依赖,形成区域性的绩效金融闭环。”
这个超前的想法让与会官员们耳目一新,又感到执行层面的巨大挑战,争论不休。但赵小川力排众议,支持孟云卿进行小范围试点绩效探索。
就在大宋朝廷为即将到来的对夏新战略忙得不可开交之时,北疆的狄咏送来了紧急军情:辽国西京道兵马有异常调动迹象,其主力虽未动,但数支精锐骑兵前出至边境,频繁进行武装巡逻,似在施加压力,打探虚实。
“看来,我们这位辽国邻居,鼻子灵得很啊。”赵小川看着军报,冷笑一声,“西夏这边刚有点风吹草动,他们就坐不住了。是怕我们与西夏走得太近,威胁到他们的战略利益?”
“或是想趁火打劫,在我朝与西夏谈判期间,攫取更多好处。”孟云卿补充道,“需防其以武力为后盾,介入宋夏之间的绩效合作。”
果然,数日后,辽国派遣了一支以祝贺太后寿辰(虽然寿辰已过)为名的使团,抵达汴京。正使乃是辽国皇族,南院枢密使萧兀纳,一位以精明强悍着称的契丹贵族。
萧兀纳的到来,受到了鸿胪寺的高规格接待。在正式的朝会觐见中,他先是代表辽国皇帝表达了“诚挚”的祝贺,随后话锋一转,朗声道:“…闻听大宋皇帝陛下近日与西夏往来密切,共商盐铁合作之绩效大计,我主闻之,亦深感欣慰,此乃睦邻友好之典范。然……”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御座上的赵小川,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宋、辽、夏,乃唇齿相依之邻邦。此等关乎区域繁荣稳定之大事,岂能仅由两国独享?我大辽亦有意参与其中,共襄盛举。无论是盐铁贸易,还是陛下所倡之技术交流,我大辽皆可提供广阔市场与丰厚资源。望陛下考量,允我大辽加入此绩效合作,成就三国共赢之美谈!”
图穷匕见!辽国果然想强行挤进来分一杯羹!
而且是以“三国共赢”的名义,让你难以直接拒绝,否则就是破坏区域和平稳定。
朝堂之上,群臣神色各异。有认为可借此机会将辽国也纳入经济捆绑,以商止战的;有担忧辽国狼子野心,引入后反客为主的;更有觉得此事太过复杂,绩效风险难以评估的。
赵小川心中明镜似的,辽国这是看准了宋夏即将合作,怕自身利益受损,想来搅局,或者至少也要确保自己能从中获利。他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笑容:“萧枢密使所言,甚合朕心!区域繁荣,确需邻里共建。贵国有意参与,朕欢迎之至!”
他答应得如此爽快,反倒让萧兀纳愣了一下。
只听赵小川继续道:“然,合作之道,贵在诚意与规则。宋夏之议,尚在初步接触,具体章程未立。贵国既欲加入,当需展现出相应之绩效诚意。譬如,贵国屡屡陈兵边境,恐非合作之应有氛围?再者,合作需有先来后到,轻重缓急。不若这般,待我朝与西夏厘定合作框架后,再与贵国详谈参与之具体方式与绩效贡献,如何?”
一番话,既表达了开放态度,又将皮球踢了回去,要求辽国先拿出“诚意”(比如边境撤军),并明确了谈判顺序(宋夏先谈,辽国后加),牢牢掌握着主动权。
萧兀纳目光闪烁,知道遇上了劲敌,这位年轻宋帝的绩效话术和节奏掌控,远超他的预期。他干笑两声:“陛下所言甚是。外臣定将陛下之意,转呈我主。”
接下来的日子,汴京变成了三方博弈的舞台。
西夏方面暂时没有正式回应,显然国内正在激烈争论。
辽国使团则频频活动,一方面与宋廷官员接触,试探底线,另一方面,似乎也在暗中与某些西夏滞留人员秘密联络。
顾千帆的肃政司压力倍增,不仅要监控辽使动向,还要防范可能存在的辽夏私下勾连,确保大宋的绩效利益不受损害。
这一日,赵小川正在批阅关于在边境设立“绩效合作区”的规划草案,孟云卿拿着一份密报匆匆而来。
“陛下,皇城司在西夏的暗线传回消息,野利仁荣回国后,并未立即受到国主召见,反而被国舅没藏讹庞的人严密监控起来。同时,西夏国内关于是否接受我朝合作方案的争论异常激烈,没藏讹庞一派斥其为‘宋人诡计,意在操控我国经济命脉’,而部分改革派和边境将领则认为这是打破垄断、增强国力的良机。”
“看来,我们的‘阳谋’,确实戳到某些人的痛处了。”赵小川放下朱笔,“没藏讹庞越是反对,越证明我们的方向是对的。他现在拼命阻拦,无非是怕失去手中的利益。告诉狄咏,在边境适当展示一下肌肉,给西夏国内的改革派增加点底气,但也注意分寸,别真的打起来,坏了绩效合作的大局。”
就在此时,陈琳悄无声息地进来,低声道:“官家,娘娘。海外……有动静了。”
“哦?”赵小川和孟云卿同时看向他。
陈琳道:“我们监控的一艘与拉苏尔有过接触的海商船只,近日在明州(宁波)港靠岸,其船员下船后,与一名近日频繁出入辽国使馆的西域香料商人,有过短暂接触。”
拉苏尔!辽国!西域商人!
这几个关键词串联起来,让赵小川和孟云卿瞬间警觉。
“看来,‘无影宗’并未闲着。”孟云卿沉声道,“他们似乎……在试图串联辽国与西夏?”
“或者说,在宋、辽、夏这三方博弈的棋局中,他们想同时下注,或者说……搅乱这盘棋,以便浑水摸鱼,继续他们寻找‘心源’的绩效目标。”赵小川眼神锐利,“盯紧这条线!朕倒要看看,这群藏头露尾的家伙,到底想干什么!”
三方角力,暗流涌动。
大宋以“盐铁绩效合作”的阳谋破局,试图扭转与西夏的对抗关系;辽国强势介入,意图维护自身战略利益;而神秘的“无影宗”身影再次浮现,似乎在幕后编织着更复杂的网络。
赵小川站在巨大的舆图前,目光扫过宋、辽、夏三国的疆域,最终落在南方沿海和那片广袤的星辰大海。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绩效的博弈,已从朝堂之上,蔓延至更广阔的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