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的繁华,是带着一丝异族统治下特有的扭曲与喧嚣。李长生在醉仙楼独坐半日,耳中灌满了南来北往的商旅、江湖客、乃至蒙古武士的谈笑风生。他听得最多的,除了生意经,便是关于六大派与明教的恩怨,以及那屠龙刀与倚天剑的种种传闻。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山雨欲来的江湖画卷。
他放下酒杯,留下碎银,正准备起身离去,去寻个清净的客栈落脚。刚走下醉仙楼的台阶,一名身着锦袍、作门客打扮的中年汉子便笑吟吟地迎了上来,拱手道:“这位先生请留步。”
李长生脚步微顿,看向来人。此人太阳穴微微鼓起,眼神精明,步履沉稳,显然身负不俗武功,但更引人注意的是他那一身掩饰不住的官家气息。
“阁下是?”李长生神色平静,语气疏淡。
“在下赵四,乃汝阳王府门下清客。”那汉子态度颇为客气,但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倨傲,“方才先生在楼上一番谈吐,见解不凡,我家主人最喜结交四方俊杰,不知先生可否赏脸,过府一叙?”
李长生心中了然,定是自己之前在酒楼中,偶尔听到一些关于西域地理或是前朝典制的议论,虽声音不大,但落在有心人耳中,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见识便显得格外突出。这汝阳王府,正是如今元廷中权势熏天,且对中原武林渗透最深的一方势力。
他微微摇头,语气依旧平淡:“原来是王府贵人。在下不过一介山野闲人,偶入大都,见识浅薄,当不起‘俊杰’二字,更无意攀附权贵。贵主人美意,心领了。”
赵四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先生过谦了。观先生气度,绝非寻常百姓。如今朝廷求贤若渴,以先生之才,若肯为王府效力,荣华富贵,唾手可得。何必自甘埋没于草莽之间?”
这话语中已带上了几分招揽,甚至隐隐有施压之意。
李长生心中古井无波,系统的提示在他意识深处泛着平稳的微光,确认他此刻心境依旧符合“躺平”要义——不争不抢,不慕权贵。他甚至连理由都懒得过多编造,只依照本心回道:“闲云野鹤,疏懒惯了,受不得官家约束。富贵于我如浮云,只愿寄情山水,了此残生。阁下不必再劝。”
说罢,他不再理会赵四,径直朝着与王府相反的方向走去,步伐不疾不徐,仿佛刚才的招揽只是一阵无关紧要的微风。
赵四看着他的背影,眉头紧锁。他奉王府总管之命,留意城中形迹特殊、或有真才实学之人。这青衫文士气息平和得过分,面对王府招揽,拒绝得干脆利落,毫无寻常人应有的惶恐、惊喜或犹豫,这份超然,反而显得极不寻常。
“哼,给脸不要脸…”赵四低声啐了一口,转身快步返回王府禀报。
李长生并未将这段小插曲放在心上,在大都城内寻了间看起来干净普通的客栈住下。他打算在此盘桓数日,感受一下这元朝帝都的气象,顺便看看能否听到更多关于江湖动向的消息,特别是关于那即将发生的“万安寺”事件。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次日午后,李长生正在客栈院中一棵老槐树下静坐,看似假寐,实则运转“龟息功”,神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感受着天地间细微的元气流动。
突然,一股带着腥膻气息、隐含煞意的精神波动,如同投入静水中的石子,扰动了他周围的平和气场。
李长生缓缓睁开眼,只见客栈门口不知何时,站着一个身形高大、披着红色僧袍的番僧。这番僧眼眶深陷,鼻梁高耸,手持一串乌黑的念珠,一双眼睛正锐利地盯在李长生身上,那目光仿佛要将他里外看透。
“阿弥陀佛。”番僧宣了一声佛号,声音沙哑,带着古怪的腔调,“这位施主,好深厚的定力。”
李长生起身,合十还了一礼,动作自然,并未因对方的审视而有丝毫慌乱:“大师谬赞,不过是午后小憩,养养精神罢了。”
番僧一步步走近,他步履沉重,地面似乎都微微震动,周身散发着一股灼热而霸道的气息,与中土佛门的平和慈悲截然不同。李长生认得这种路数,是西域金刚门一脉的外功,修炼到高深境界,足以开碑裂石。观其气息,此僧内力雄厚,放在江湖上,也算得上一流好手,恐怕便是汝阳王府招揽的高手之一,或是类似刚相那般的人物。
“施主昨日拒绝了王府的好意。”番僧在李长生面前五步处站定,目光如鹰隼,“王府求才若渴,施主何必拒人于千里之外?可是觉得我汝阳王府,容不下你这尊真佛?”
话语中的质疑和压迫感扑面而来。若真是普通江湖人,要么被这气势所慑,要么便会激起怒火。
李长生却只是微微一笑,那笑容清淡,带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味:“大师言重了。非是王府容不下,而是在下心向山林,志不在此。人各有志,强求无益。王府高手如云,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
他这番话说得不卑不亢,既再次表明了态度,又 subtly 点出王府并不缺人,试图淡化对方紧盯自己的缘由。
然而,这番僧似乎认定了李长生身上有古怪。他昨日听赵四回报,便觉得此人非同一般,今日亲自前来,近距离感应,更是发现此人气息内敛至极,以他的修为,竟探不出丝毫深浅,这本身就已极不寻常。要么是武功远高于他,要么就是身怀极其高明的敛息法门。无论哪一种,都值得深究。
“心向山林?”番僧嗤笑一声,眼中精光一闪,“我看施主是心里有鬼吧!如今江湖动荡,乱党四起,施主这般藏头露尾,莫非与那明教反贼有所牵连?”
这顶帽子扣得极大,已是赤裸裸的威胁和构陷。
若是寻常人,此刻只怕早已吓得魂不附体,或者愤而辩解。
李长生心中轻轻一叹,知道单纯的拒绝和解释已无法打消对方的疑心。这朝廷鹰犬,果然麻烦。硬碰硬自然不惧,但势必引来更大关注,与他“躺平”、低调观察的初衷相悖。
他面上神色不变,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目光平静地迎向番僧逼视的眼神,缓缓道:“大师是出家人,当知‘众生平等’,亦知‘妄语’之戒。在下是否与明教有染,大师心中自有判断,何必妄加揣测,徒增口业?至于藏头露尾…”
他顿了顿,气息愈发悠长绵密,与周围的风声、树叶的沙沙声几乎融为一体,声音也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不过是性子喜静,不喜纷扰罢了。大师修为高深,当能感知,在下周身气息平和,无半分戾气杀意,与那搅动风云的乱党,岂可同日而语?”
他这番话,并未动用任何精神秘术,但结合他此刻完美融入自然的“龟息”状态,以及《坐忘经》带来的精神层面的宁静气场,竟让那番僧咄咄逼人的气势为之一滞。
番僧眉头紧锁,他确实从李长生身上感受不到任何敌意或阴谋的气息,只有一片深潭般的宁静。这种宁静,反而让他有种无处着力的感觉。他赖以成名的“金刚怒目”之功,竟影响不了对方分毫。
僵持了片刻,番僧冷哼一声:“巧舌如簧!但愿你真如所言,只是个闲人!否则,王府的铁骑,定让你无处容身!”
说罢,他深深看了李长生一眼,似乎要将他的样貌牢牢记住,这才转身,大步离去,沉重的脚步声渐行渐远。
李长生站在原地,直到那番僧的气息彻底消失在客栈之外,周身那完美融入环境的气息才微微一松。
【系统提示:成功规避权势招揽,化解高手疑心,心态保持平和,评价:良好。奖励:内力微幅提升,“龟息功”熟练度增加。】
脑海中响起系统的提示,李长生却并无多少喜悦。他知道,这事恐怕还没完。那番僧并未完全相信他,只是暂时找不到发难的借口。自己被汝阳王府盯上,在这大都城中,怕是难得清静了。
“看来,这大都并非久留之地。”李长生望着客栈外熙攘的街道,目光悠远。原本还想近距离观察一下即将到来的风波,如今看来,还是远观为妙。只是,接下来该去往何处?是继续北上关外,还是南下江南?
他需要找一个既能观察局势,又不易被朝廷势力打扰的地方。同时,内心深处,那关于“不老长春谷”和前人游记中提及的其他可能存在的秘境线索,也再次浮上心头。或许,是时候主动去寻找一些真正的“洞天福地”,而非仅仅被动的等待和躲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