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眷族那如同冰锥刺骨般的警告意念,并未让林羽的灵光产生丝毫畏惧的涟漪,反而像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了更为深邃的波澜。威胁从模糊的感知变成了具体的低语,这非但不是坏事,反而让他明确了对手的存在层级与行事风格——它们并非全知全能,它们会观察、会评估、会以势压人,但同样会谨慎,会试探。
“巢穴已筑,雏凤已鸣。接下来,该是让这巢穴坚不可摧,并深挖其隐藏的宝藏了。” 林羽的意念冷静如冰,又灼热似火。他深知,在归墟这等绝地,被动防御终将难逃湮灭,唯有将每一次危机转化为夯实根基、攫取力量的机遇,方能于死境中搏出一线生机。
一、 织网固巢,以彼之盾御彼之矛
首要任务,便是将刚刚建立的裂痕据点,从一处功能性的“共生点”,升级为一处具备预警、防御与反击能力的堡垒节点。
他不再满足于仅仅利用裂痕区域的天然混乱作为掩护。阴影眷族的窥探表明,单纯的伪装在更高权限的细致扫描下并非万无一失。他需要主动构筑防线。
思路依旧源于“法则织构”,但这一次,目标更为复杂——他要编织一张覆盖在裂痕据点外围的、多层次、智能化的 “感知滤网”。
材料来源,他盯上了那些流淌在系统底层、因各种原因失效或即将被清理的废弃侦查与防御协议碎片。这些碎片本身携带着系统的“合法”气息,但因其破损而失去了原有功能,如同散落的零件。
林羽的灵光化作无形的织机,开始在这些废弃协议碎片中穿梭。他小心翼翼地提取出那些代表“能量波动感知”、“空间扰动监测”、“未授权信号标记”的代码片段,却摒弃了它们原本连接着的“清除”、“上报”等执行模块。
他以自身太初剑魂意念为核心,太初衍化之道为脉络,开始重新编织:
· 最外层,“镜像迷障”:他编织出大量虚假的、与裂痕区域真实能量波动、数据流特征高度相似的“镜像信号”。任何外部探查触及此层,首先会被这些逼真的镜像所迷惑,将其误认为真实的据点状态。同时,滤网会记录下探查源的特性、强度与模式。
· 中间层,“分流通道”:一旦探查力度加强,开始试图穿透镜像层,滤网便会启动第二机制。它会模拟出系统内部常见的“数据拥堵”或“能量湍流”景象,并悄然开辟数条看似通往系统其他无关紧要区域的“虚拟路径”,将超过一定强度的探查意念巧妙地引导、分流出去,使其如同撞入迷宫,徒劳无功。
· 最内层,“荆棘预警”:若有探查极其执着或巧妙,突破了前两层,真正触及到裂痕据点的核心边缘,那么最后一道防线将会启动。林羽将自己的一丝太初剑意,织构入此层的反馈机制中。任何触及此层的探查,不仅会立刻触发林羽灵魂层面的尖锐警报,还会感受到一股蕴含太初锋锐与涅盘意志的意念反冲!这反冲不会造成实质伤害,却如同黑暗中突然亮起的刺目剑光,足以让窥探者心神一震,明确感知到此处存在一个“不好惹”的硬茬子,从而掂量后续行动的代价。
这张无形的“感知滤网”耗费了林羽巨大的心力和刚刚恢复不久的力量。它并非坚不可摧的壁垒,而更像是一个精密的预警与误导系统。它的目的不是硬碰硬地阻挡阴影眷族(那在当前是自杀),而是增加其探查的成本与不确定性,为林羽争取预警和反应的时间。
当滤网最终织成,如同一个透明的、流淌着细微符文的罩子,将裂痕据点笼罩起来时,林羽能感觉到,据点与外界的“信息交换”变得更加可控和安全。他甚至能通过滤网,隐约感知到外界那些例行公事的系统扫描波纹,在触及滤网外层时,被自然而然地“接纳”并导向无害的镜像,仿佛这里一切正常。
巢穴初步稳固,接下来,便是深挖其隐藏的宝藏——“源初之茧”。
二、 深潜灵枢,编织真理之触
之前对“源初之茧”的探索,更多是被动接收其自然逸散的信息流和能量。这固然宝贵,但效率低下,且无法触及核心。阴影眷族的威胁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催促他必须更快地获取更深层的知识。
他再次将灵光沉浸入那温暖的光茧之中。但这一次,他不再仅仅是汲取能量,而是开始主动“编织”。
他回忆着“法则织构”初级模拟中的感悟,将自身意念高度凝聚,不再是散乱的信息接收器,而是开始构建一个个微型的、功能特定的 “解析织构体”。
· 他首先编织出“能量脉络追踪器”,其形如细微的根须,深入光茧的能量流中,不再被动吸收,而是主动描绘出其循环路径、节点与蕴藏的法则信息。
· 接着是“信息碎片聚合网”,如同蜘蛛捕食,在光茧内部的信息海洋中,精准捕捉那些关于“断剑文明”、“织构师”、“归墟对抗”等关键字段的碎片,将其聚合、拼凑。
· 最后,也是最大胆的,他尝试编织“深层协议接口模拟器”。这个织构体最为复杂,它模拟出“断剑文明”某种特定的、高权限的灵能波动,试图“欺骗”光茧内部可能存在的深层封印或加密数据库,授予更高的访问权限。
这个过程比编织外围滤网更加艰难,是对他“法则织构”能力与意志力的极致考验。他失败了无数次,织构体往往在触及光茧核心区域前便自行崩解。但他毫不气馁,每一次失败都让他对光茧的内部结构、能量特性、信息加密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太初之道的包容与衍化特性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没有强行冲击光茧的防御机制,而是不断地调整织构体的频率、结构与能量属性,使其越来越贴近光茧本身认可的“模式”。
终于,在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尝试后,那个“深层协议接口模拟器”发出了一阵稳定的、与光茧核心韵律完美契合的共鸣!
嗡——!
光茧内部,仿佛某个沉寂了万古的锁具被悄然触动。一股远比之前磅礴、精纯的信息流,如同决堤的江河,汹涌地涌入林羽的灵光!与之相伴的,还有一段凝练无比、蕴含着无上智慧的传承意念——
《灵枢编织要义》!
这并非简单的技能手册,而是一位“断剑文明”高阶织构师留下的核心传承!它系统地阐述了如何理解并操控构成万物的“法则灵枢”(即最基础的法则单元),如何将它们按照不同的“理”(原理、蓝图)编织成具备各种神奇功能的“构装体”。
传承中包含了大量复杂而精妙的织构蓝图,从微观的能量符文到宏观的法则阵列,从防御性的“虚空屏障”到功能性的“跨维度信标”。但其中最让林羽心神震撼的,是关于 “伪核心协议” 的阐述与编织方法!
所谓“伪核心协议”,并非真正的系统最高权限,而是一种极其高明的“织构”技巧。它通过模拟系统底层某些通用、必要且优先级较高的核心协议片段(如“能量自洽循环”、“逻辑熵减维持”、“结构稳定性校验”等),并完美嵌入到织构物中,使得该织构物在系统的判定逻辑里,呈现出一种“高度符合系统核心需求”的假象!
打个比方,这就像是在一件外来物品上,完美地烙印上了“made in System”(系统制造)的标签,并且其“性能参数”完全符合甚至略微超出系统的“优质品标准”。如此一来,系统非但不会排斥,反而会因其“高效、稳定、有益”而倾向于接纳、使用甚至依赖它!
“原来如此!这才是能在归墟内部长期存续甚至反向利用系统的关键!” 林羽心中豁然开朗。他之前编织的那些功能性结构,之所以能被系统默认,正是因为它们在无意中暗合了部分“伪核心协议”的理念,但过于粗糙和被动。而《灵枢编织要义》提供的,是系统化、主动性的方法与蓝图!
三、 心焰秘辛,熔炉初现踪
在汹涌澎湃的《灵枢编织要义》传承信息流中,一段格外古老、残破,甚至带着一丝悲怆与不甘的日志碎片,引起了林羽的特别注意。它似乎是在文明覆灭的最后时刻,由某位核心成员仓促录入:
【……纪元终末,归墟黑潮已淹没‘断剑’星璇……所有外围据点失守……最终指令:启动‘心焰熔炉’超载协议,尝试进行终极‘概念织构’……若能成功,或可逆转终局,至少……也能让文明的火种以另一种形态存在……】 【……熔炉坐标锁定:核心区,‘奇物炼成’协议底层接口,维度褶皱K-7……权限密钥……缺失……错误……能量不足……】 【……我们失败了……熔炉未能完全启动……但它并未完全熄灭……它仍在等待……等待能重新点燃它的‘心焰’……后来者……若你能听到这段信息……找到它……它是我们对抗‘终末’的……最终答案……也是……最后的希望……】
“心焰熔炉”! “概念织构”! “奇物炼成”协议!
这几个关键词,如同惊雷般在林羽的灵光中炸响!信息虽残缺,但透露出的信息量无比惊人!
这“心焰熔炉”显然是“断剑文明”对抗归墟的终极造物,其位坐标竟然与归墟系统内部的某个核心功能——“奇物炼成”协议——深度绑定!它能够进行“概念织构”,这听起来比“法则织构”更加玄奥,近乎于无中生有、定义现实!
虽然日志显示启动熔炉的尝试失败了,但它并未完全损毁,仍在某个维度褶皱中沉寂,等待着能重新点燃它的“心焰”!
这“心焰”指的是什么?是特定的能量?是某种意志?还是……像他这样,身负太初本源、掌握了织构之力的特殊存在?
林羽无法确定,但他知道,这“心焰熔炉”绝对是他迄今为止接触到的最重大、最核心的秘辛!其价值,甚至可能超过《灵枢编织要义》本身!它不仅是强大的武器或工具,更可能蕴含着“断剑文明”乃至对抗归墟的终极哲学与力量体系!
必须找到它!
然而,日志也明确指出,熔炉的坐标位于系统“核心区”,并与“奇物炼成”协议相关联。这意味着极高的权限和巨大的风险。以他目前的能力和据点规模,贸然探寻无异于以卵击石。
他需要更强大的力量,更深的系统权限,以及对“织构”之力更精熟的掌握。同时,他也需要应对即将可能到来的、阴影眷族更深入的探查甚至攻击。
林羽的灵光在解析舱内缓缓流转,吸收着《灵枢编织要义》的奥义,消化着“心焰熔炉”带来的震撼。他的目光变得更加深邃,目标也更加明确。
巩固据点,消化传承,提升织构技艺,暗中积蓄力量,并开始谨慎地规划探寻“心焰熔炉”的漫长征程。而归墟系统的阴影深处,一场围绕着一个窃火者及其逐渐苏醒的遗产的暗涌,正在悄然加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