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嘴岩大捷,缴获的军情简牍和象征性的几颗赵军首级已呈送主大营。壁垒内的士气都为之一振,士卒们看向秦天和他那支沉默而彪悍的亲卫队时,目光中都充满了与有荣焉的炽热。
然而,作为这场胜利的主导者,秦天的心中却并无太多喜悦,反而滋生出一股难以言喻的滞涩与……不满足。
校尉的职权,如同一个无形的枷锁,开始让他感到束缚。
此次突袭鹰嘴岩,从目标选择、路线规划到具体战术执行,几乎全由他一人决断。亲卫队的出色发挥,证明了他的训练方法和战术思路是行之有效的。但整个过程,他始终有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感觉。
兵力掣肘。 校尉名义上可统辖数百人,但实际能如臂指使、用于执行高风险高回报任务的,只有这三十亲卫。主力部队需要驻守壁垒,应对可能的正面冲击,难以随意调动。若他手中能有一曲(约千人)甚至一部的兵力,便能进行更大胆的迂回、穿插,甚至独立承担一个战略方向的作战任务,而非仅仅局限于拔除哨卡、侦查袭扰这类“零敲碎打”。
权责限制。 作为校尉,他的行动范围被严格限定在滏口径西侧这片固定的防区。任何超出范围的军事行动,哪怕只是向侧翼延伸三十里,都需要向上峰——那位壁垒的军侯,乃至更高级别的将领请示。战机稍纵即逝,层层上报的流程,足以让任何精妙的奇袭计划胎死腹中。他就像被拴在木桩上的猛虎,只能围绕着固定半径咆哮,无法真正扑向更远处的猎物。
资源调配。 军械、粮秣、药材,一切物资都需按定额向主大营申领。他想给亲卫队配备更好的强弩,想储备更多治疗刀疮箭伤的药材,甚至想尝试打造一些特殊的装备(比如改进的钩爪、便于携带的毒烟罐雏形),都因职权和资源的限制而难以实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种束缚感,在最近一次军情会议上达到了顶峰。
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如何应对赵军可能发起的、针对外围壁垒的反扑。那位面容冷硬的军侯主导着讨论,提出的方案无外乎加强戒备、固守待援、或是小规模出击试探。
秦天根据自己对赵军动向的分析和黑云峪地形的了解,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示弱,放弃一到两处外围壁垒,诱使赵军深入,再集中优势兵力,利用熟悉的地形设伏,争取歼灭其一部有生力量。
这个计划需要精确的调度、各部之间的紧密配合,以及承担初期放弃壁垒的风险。
然而,他的提议刚说出口,便引来了几声毫不掩饰的嗤笑。
“秦校尉到底是年轻气盛,想法是好的,但太过行险。”一位资历较老的军侯捋着胡须,慢悠悠地道,“放弃壁垒?说得轻巧!万一赵狗不上当,趁机站稳了脚跟,这责任谁来负?”
“是啊,蒙武将军的命令是稳固防线,伺机袭扰。主动放弃阵地,恐怕与上意不符吧?”另一人附和道。
那主持会议的军侯更是直接否决:“秦校尉,你的任务是守好你的防区,侦查袭扰。至于大的方略,自有上峰决断。做好分内之事即可。”
分内之事……
秦天沉默地坐回位置,没有再争辩。他清楚地看到,在这些按部就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中级军官眼中,他的计划过于激进,超出了他们所能理解和承受的范畴。他们的视野,被“校尉”、“军侯”的职权范围所局限,只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缺乏纵观全局的魄力。
他不由得想起了李牧。若李牧在此,会如何应对?恐怕绝不会满足于固守壁垒,被动挨打。他会利用骑兵的机动性,不断调动秦军,寻找弱点,一击致命!而自己,空有想法,却无相应的权柄和兵力去实现。
渴望,如同野火,在他的胸中燃烧了起来。
他渴望更高的指挥权!渴望更大的独立行动空间!渴望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布棋落子,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作为棋盘上一枚比较锋利的“卒”,前进后退,都受制于人。
只有获得更高的职位——都尉,乃至裨将军,他才能真正摆脱这些桎梏,拥有独当一面的资格。到那时,他才能将自己从《九阴真经》中领悟的虚实之道,将从系统、从实战中积累的经验和想法,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去博取那真正足以封妻荫子的泼天功勋!
校尉之职,已然成了限制他才能发挥的瓶颈。
会议结束后,秦天独自登上壁垒望楼。远方,赵军防线灯火连绵,如同一条盘踞的巨蟒。他知道,在那片黑暗中,隐藏着名将庞煖,也可能隐藏着更可怕的李牧。与这样的对手博弈,区区校尉之职,何其渺小!
他需要功勋,需要一场足够分量、足以让所有人都无法忽视的大功,来打破这个瓶颈!
鹰嘴岩的胜利,只是开胃小菜。他需要更肥美的猎物。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而深邃,如同盯上猎物的苍鹰。脑海中,之前被否决的诱敌深入计划再次浮现,并开始衍生出更多、更大胆的变种。或许……不需要上峰同意,他可以在自己的防区内,进行一些“有限度”的冒险?
风险与机遇并存。
他缓缓握紧了冰冷的栏杆,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校尉的极限,他已然触摸到了。下一步,便是破开这层壁垒,跃入更广阔的天地。
晋升之路,从来都不是等来的,而是……杀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