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元年,秋。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云暮已伫立在紫宸殿的露台之上。晨雾如纱,漫过宫墙的琉璃瓦,将远处的宫殿勾勒得朦胧而静谧。她身着一袭月白常服,未施粉黛的面容在晨光中透着清润,腰间那枚楚怀瑾所赠的护身符玉佩,随着微风轻轻晃动,发出细碎的声响。
身后传来轻柔的脚步声,萧衍披着一件玄色披风走来,无声地搭在她的肩头。“晨间露重,怎么不多睡会儿?”他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却依旧温柔。
云暮回头,对上他眼底的暖意,轻轻摇头:“睡不着,想看看这黎明的京城。”
晨光渐渐穿透薄雾,洒在皇城的飞檐翘角上,镀上一层金边。街道上已有了零星的人影,卖早点的摊贩支起了摊子,洒水的仆役拖着木桶走过,脚步声与吆喝声交织在一起,渐渐唤醒了这座沉睡的都城。
“你看,”云暮抬手指向远方,“百姓们安居乐业,市井烟火气十足,这便是我们一直想要守护的天下。”
萧衍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眼中满是欣慰。藩王之乱平定,朝堂肃清,新政推行半年有余,减免赋税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兴修水利解决了南方的水患,整顿吏治让官场风气焕然一新。如今的大胤,正如他所期盼的那样,朝着永安盛世稳步前行。
“这一切,都离不开你。”萧衍握住她的手,指尖温热,“若不是你在后方稳固民心,联络漕帮与商会筹备粮草,若不是你凭借听风楼肃清残余势力,朕也无法如此顺利地安定天下。”
云暮浅浅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怅然:“还有楚怀瑾。若不是他在前线浴血奋战,平定藩乱,若不是他一次次为我涉险,我们也走不到今天。”
提及楚怀瑾,萧衍的神色柔和了几分:“他在边疆一切安好。昨日收到他的奏折,说北疆各部族已臣服,边境再无战事。朕已下旨,赏赐他黄金万两,良田千亩,让他在边疆安心坐镇。”
云暮点头,心中稍稍安定。自婚礼之后,楚怀瑾便主动请缨前往北疆,一来是为了守护边疆安宁,二来,或许也是为了避开这宫廷的是非,让她与萧衍能安心度日。她知道,楚怀瑾心中的遗憾从未消散,却以最坦荡的方式,守护着他们的幸福,守护着这天下。
“等明年开春,我们便去北疆看看他吧。”云暮轻声道,“也看看他守护的山河,看看那片辽阔的土地。”
萧衍含笑应允:“好。到时候,我们带上好酒,与他痛饮一番,也算不负我们三人并肩作战的情谊。”
晨光越来越亮,驱散了最后的雾气。太和殿的轮廓清晰起来,丹陛之下,已有宫人开始打扫,文武百官也陆续入宫,准备早朝。新的一天开始了,新的盛世,也在这黎明之中,徐徐展开。
云暮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安宁。那些曾经的血海深仇,那些权谋的尔虞我诈,那些生死边缘的挣扎,那些爱而不得的遗憾,都已在这黎明的曙光中,渐渐沉淀为生命中最珍贵的过往。
她想起父母的在天之灵,想起云家满门忠烈,想起那些为了平定乱世而牺牲的人。他们的付出,终究没有白费。如今的大胤,国泰民安,百姓安乐,这便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萧衍从身后轻轻拥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声音温柔而坚定:“云暮,往后余生,朕会与你一同守护这天下,一同见证这盛世繁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携手面对,不离不弃。”
云暮靠在他的怀中,感受着他的体温与心跳,心中满是幸福与坚定。“嗯。”她轻声应道,眼中闪烁着泪光,却满是笑意。
远处的天际,一轮红日缓缓升起,金色的光芒洒遍大地,照亮了宫殿,照亮了街道,照亮了每一张幸福的脸庞。这黎明,不仅是新一天的开始,更是一个盛世的开端,是无数人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安宁与希望。
云暮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还会有风雨挑战,或许还会有暗流涌动。但她不再畏惧,因为她有萧衍的陪伴与信任,有楚怀瑾的忠诚与守护,有百姓们的支持与爱戴。
她与萧衍并肩站在露台上,望着那轮冉冉升起的红日,望着这座充满生机与希望的都城,心中默默许下誓言:愿这大胤江山,长治久安;愿这天下苍生,安居乐业;愿这盛世繁华,绵延不绝。
卷末的黎明,是结束,也是开始。那些折骨为诗的过往,那些刻骨铭心的情谊,那些矢志不渝的承诺,都将在这永安盛世之中,化为永恒的传奇,被世人永远铭记。而他们三人,也将在各自的位置上,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守护着这山河同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