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缕暖橙的余香在唇齿间悄然隐去,荧幕上的光影故事也暂告一段落,艾雅琳感到一种由极致放松过渡而来的、清明的求知欲开始在心中苏醒。她像一只饱食后梳理羽毛的鸟儿,需要一些更为专注、更能沉淀心绪的活动,来平衡这闲适的一日。
(内心暗语:好了,娱乐时间充电完毕。大脑休息够了,现在该给它换上一道更有嚼劲的‘正餐’了。)
她缓缓从深陷的懒人沙发中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慵懒的肢体,目光投向二楼书房的方向。今天,她计划进行一项更为精深,也更需要耐心与细心的研究——并非泛泛地浏览,而是针对一本她前些日子从一位老藏书家那里淘来的、稍有破损的清代线装古籍,进行一场小型的、沉浸式的“研究与修复”体验。这本书是关于古代织物纹样与刺绣技法的杂记,虽非名家大作,但里面手绘的纹样和零星的记载,对她而言,无异于一座未经充分发掘的宝库。
(内心暗语:那本《织绣琐记》,虫蛀和霉斑有点可惜,但里面的图案真真是别致。今天正好有时间,可以好好‘诊治’一下这位‘老病人’,顺便跟百年前的巧手匠人隔空聊聊天。)
她步入书房。午后的阳光正好偏移到书桌一侧,在光滑的桌面上投下明亮的、几何形状的光斑。她打开了专业的工作灯,冷白色的光线精准地照亮桌面核心区域。空气中弥漫着旧书、墨水以及木头家具混合的沉静气息。
今天的研究着装,她选择了一套更为利落、便于久坐的深蓝色棉质衬衫和卡其色休闲长裤,头发依旧利落地绾在脑后,额前没有一丝碎发打扰。她先净了手,然后从恒温恒湿的藏书柜中,小心翼翼地取出那本用无酸纸包裹着的《织绣琐记》,如同捧出一位沉睡的、需要精心照料的耄耋老人。
(内心暗语:好了,老伙计,我们又见面了。今天阳光不错,正好给你做个‘体检’和‘局部手术’。)
她首先进行的是文献研究。她打开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一边对照着实体书,一边查阅相关的数据库和学术论文,试图考证这本书的作者生平、成书年代背景,以及书中提到的某些特定纹样的流行时期和象征意义。
(内心暗语:这本书的用纸是竹纸,墨色是典型的清中期徽墨风格……这个‘方胜纹’与故宫藏品中某件乾隆时期袍服的边缘装饰几乎一致,看来书里记载的纹样确实有据可考。)
她时而凝神阅读屏幕上的资料,时而拿起放大镜,仔细审视古籍上的字迹和绘图,时而飞快地在专用的研究笔记上记录下关键信息和自己的推测。眼神专注,眉头时而微蹙,时而因为一个发现而舒展开来。
(内心暗语:考据的过程就像侦探破案,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线索。把碎片拼凑起来,逐渐还原历史的原貌,这种感觉太迷人了。)
初步的文献研究告一段落,接下来是更具挑战性的“实操”部分——简单的清洁与 stabilization(稳定处理)。她并非专业的古籍修复师,但她学习过一些基础的、非侵入性的保护方法,用于处理自己收藏的、损毁不算太严重的书籍。
她戴上薄薄的白色棉质手套,准备好软毛排笔、专业的文献修复用橡皮擦(一种细腻的、不会损伤纸张的橡皮擦)、以及用于固定脆弱页面的无酸衬纸。
首先是用软毛排笔,极其轻柔地拂去书页边缘和缝隙里的积尘。她的动作轻缓得如同抚摸蝴蝶的翅膀,生怕用力稍猛,就会让本就脆弱的纸张受到进一步伤害。
(内心暗语:这些灰尘,怕是比我的年龄都大。轻轻扫去,也算是帮它拂去一些岁月的尘埃了。)
接着,对于一些铅笔留下的无关紧要的旧记号(可能是之前的收藏者所留),她使用文献修复橡皮擦,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地擦除。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稳定的手法。
(内心暗语:这活儿真是锻炼定力,感觉呼吸都得放轻了。像是在给珍贵的古画做修复,一笔一划都关乎文物的‘生命’。)
在处理到一页带有精美手绘“缠枝莲”纹样的页面时,她发现边缘有一处因潮湿导致的轻微霉斑,并且纸张已经有些脆弱。她没有试图去除霉斑(那需要更专业的化学处理),而是裁切了一小条极薄的无酸纸,用一点点可逆的、ph中性的修复浆糊,轻轻地将脆弱的边缘加固了一下,防止其进一步开裂。
(内心暗语:不能根治,就先‘保守治疗’,稳定住现状就是胜利。保护的意义,有时在于‘延缓’而非‘逆转’。)
在整个过程中,她的精神高度集中,仿佛进入了一种“心流”状态。外界的一切仿佛都消失了,只剩下她、手中的工具,和这本承载着时光与技艺的古书。她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平稳的呼吸声,以及笔尖划过纸张、毛刷拂过页面的细微声响。
(内心暗语:这种感觉很奇妙,像是在与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作者和绘者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我在这边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他们的心血,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当初伏案书写、绘制时的专注与热爱。)
时间在指尖悄然流逝,窗外的阳光渐渐变得柔和,颜色也从明亮的白色转为温暖的金色。当她终于完成计划内的所有清洁和简单加固步骤,将古籍重新用无酸纸包好,放回藏书柜时,才感到脖颈和肩膀传来一阵久坐后的僵硬感。
她站起身,大大地伸了个懒腰,关节发出轻微的响声。虽然身体有些疲惫,但精神却异常饱满和愉悦。看着那本被妥善安置的古籍,一种混合着成就感、敬畏感和连接感的复杂情绪在她心中涌动。
(内心暗语:虽然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维护工作,但感觉像是完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使命。让这些承载着文化和记忆的载体,能更长久地留存下去,哪怕只是延长一点点时间,都意义非凡。)
她知道,今天的“研究”远未结束,这只是漫长探索中的一个节点。书中那些尚未完全解读的纹样、那些语焉不详的技法记载,都将是她未来持续关注和学习的课题。
(内心暗语:每一次深入研究,都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的风景越多,就越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无涯。但这正是学习和研究的魅力所在啊。)
她收拾好工具,清理了工作台。书房里恢复了整洁,但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种经过智力活动与精心劳作后的、沉静而满足的气息。这个下午,她没有创作惊艳的作品,没有远足采风,只是进行了一场安静而深入的“时空对话”,但这带给她的内心充盈感,丝毫不亚于任何其他活动。
(内心暗语:好了,给大脑的‘深度正餐’享用完毕。现在,该去犒劳一下我的胃了。)
她带着一身书香和满心沉静,步履轻快地走向厨房,心中已经开始期待起简单的晚餐,以及晚餐后,或许在暖居室里,就着灯光继续翻阅那本《织绣琐记》电子影印版的悠闲时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