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薪火相传
清晨的露珠挂在玄妙观药圃的草药上,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陈璐蹲在一株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前,好奇地观察着。
这是丹参,李青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活血化瘀,养心安神。
陈璐站起身,拍了拍白大褂上并不存在的灰尘:没想到道观里还有这么专业的药圃。
李青云手持一个小竹篮,里面已经放了几种刚采摘的草药:道教讲究十道九医,历代修道者大多通晓医术。我师父静虚子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你师父医术很高明?陈璐跟着李青云穿过药圃,注意到每种植物旁都立着小木牌,上面用工整的毛笔字写着药名和功效。
师父是道医世家出身,李青云的眼中流露出怀念,记得我刚入道时,整整三年,师父只让我做两件事:背诵《黄帝内经》和照料这片药圃。他说,医道同源,不识药性,难明道法。
陈璐若有所思:现代医学讲究精准用药,你们道医似乎更看重整体调理?
李青云微笑:《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医治病,重在调和阴阳,顺应四时。他指向远处一片开黄花的植物,比如连翘,清明前后采摘效果最佳,因其得春生之气最旺。
两人走到一间挂着药王殿匾额的小屋前。推门进去,里面是一排排古色古香的药柜,空气中弥漫着草药的清香。角落里,一个小道士正在石臼中研磨药材,见到李青云,恭敬地行了一礼。
玄明,这位是公安局的陈法医。李青云介绍道。
小道士约莫二十出头,面容清秀,眼神清澈:陈医生好。
玄明是师父的关门弟子,李青云解释道,现在负责观里的日常诊疗。每逢初一,我们会为信众免费义诊。
陈璐注意到墙上挂着一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位白发长须的老道士正在为一位老人把脉,周围围满了求诊的群众。
那是师父八十岁时的情景,李青云顺着她的目光解释,直到圆寂前一周,他仍在为人看病。
陈璐突然想起什么:李道长,死者张明伟的尸检显示,他体内有一种特殊的中药成分,我们暂时无法确定具体是什么。这是化验报告,您能看看吗?
李青云接过报告,仔细阅读后,眉头微蹙:从成分看,像是某种安神定志的方子,但多了一味不常见的药材...他转向玄明,去把《道藏医方》取来。
玄明很快捧来一本线装古籍,李青云熟练地翻到某一页:果然,这里记载着一个名为镇魂散的古方,用于治疗神魂不宁,多了一味龙眼核,与报告中的成分吻合。
这种药普通人能配到吗?陈璐迅速记录。
李青云摇头,镇魂散配方罕见,尤其龙眼核需特殊炮制。据我所知,青山市只有两位老中医掌握此术,一位已经去世,另一位...
是谁?陈璐追问。
是我师父静虚子。李青云轻声道,不过师父五年前就已羽化,他的秘方只传给了...
话音未落,外面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卜梅推门而入,额头上挂着细密的汗珠:陈医生,林局让你立刻回去,我们在死者家中发现了重要线索!
陈璐匆匆告别,跟着卜梅离开。走出药王殿时,她回头看了一眼——李青云站在药柜前,手中捧着那本《道藏医方》,阳光透过窗棂,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宛如一幅古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