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朱槿方才那番话,字字如金石坠地,在朱元璋脑海中反复回响,搅得他心绪翻涌难平。他细细回味,从儿子追问待遇时的雀跃灵动,到点破制度弊端时的凝重肃穆,再到列举宗室人口膨胀隐患时的恳切赤诚,每一个神态、每一句言辞,都仿佛穿透了时光迷雾,让他窥见了历史洪流的走向。

良久,朱元璋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重重向后靠在铺着厚厚锦垫的躺椅上,腰背舒展,眼底却翻涌着震惊、犹疑与不甘的复杂情绪。

他缓缓闭上眼,幼时濠州的饥荒惨状不受控制地浮现 —— 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父母兄长相继冻饿而亡,自己沿街乞讨、剃度为僧,那种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绝望,是刻进骨髓的恐惧。

如今他坐拥天下,成了九五之尊,最盼的便是朱家子孙后代能远离他当年的苦难,富足安稳,一辈子衣食无忧。

分封藩王,赐万石岁禄、千亩良田,甚至放权盐茶专卖,说到底,不过是一个穷怕了的父亲,想把世间最好的一切都捧到孩子面前。他总觉得,天下是朱家浴血打下来的,他的子孙便该享这份富贵,代代相传,永享尊荣。

可朱槿的话,像一把沉重的大锤,狠狠锤击在他心底,敲碎了那份理所当然的自得。

朱元璋暗忖:是啊,自己如今已有七子,后宫嫔妃日渐增多,身子骨依旧硬朗,往后十年二十年,再添二三十个子女也并非难事。世道太平,孩子们丰衣足食、无灾无难,子孙自然会如滚雪球般增多。一代又一代传下去,宗室规模之庞大,怕是连自己都不敢想象。

他猛地睁开眼,目光落在御案上那份陈怀义的奏折上,眉头越皱越紧。

自己定下的规矩历历在目:亲王嫡长子承袭爵位,其余子嗣封郡王,郡王以下逐代降等,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 直至最低等的奉国中尉,皆能享受固定俸禄。可他从未细算过,这层层递减之下,究竟要耗费多少粮饷。

亲王万石禄米,郡王五千石,镇国将军三千石,辅国将军两千石,奉国将军一千五百石,镇国中尉一千石,辅国中尉八百石,奉国中尉六百石…… 朱元璋在心中一一罗列,越算心越沉。亲王数目或许尚能控制,可郡王、将军、中尉呢?一个亲王生十个儿子,便有九个郡王;一个郡王生十个儿子,便有九个镇国将军;再往下,每个等级都是几何倍数增长。这无数宗室子弟,哪怕是最低等的六百石岁禄,累加起来也是天文数字。

如今全国一年粮食总产量不过几千万石,要养军队、养官员、治理河工、赈灾救荒,再叠加宗室俸禄 —— 眼下七个亲王便耗去七万石,往后若是有几十个亲王、几百个郡王、几千个将军…… 即便天下富庶,即便推广高产作物让粮食产量翻倍,怕是也填不满这个无底洞。

朱元璋的后背渐渐渗出冷汗,方才的骄傲自得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深入骨髓的忧虑。

他终于明白,朱槿担心的不是当下,而是二十年、百年后的朱家天下。

西晋八王之乱的惨状在脑海中愈发清晰:诸王争权、民不聊生、天下分崩离析。他当年拼死拼活打下江山,是为了让朱家子孙享福,可若是因为这份 “溺爱”,让宗室膨胀到拖垮国家、激起民怨,那他毕生心血,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

朱元璋斜倚在躺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扶手处的龙纹雕花,指尖冰凉。

宗室人口膨胀的隐忧,像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头,连饮下的茶都失了清甜滋味。

忽然,一道灵光劈入脑海,他猛地坐起身,眼神亮得惊人,仿佛找到了破解困局的密钥,紧紧盯着朱槿,语气里满是按捺不住的急切,还掺着几分帝王独有的自得:“槿儿!你既一眼看穿分封弊端,小脑袋瓜里定藏着解决法子,快说来听听!”

朱槿闻言,垂眸躬身,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没有直接应答,反而抬眼反问,语气恭敬却带着几分试探:“爹,您雄才大略,心中定然早有主意,何不先说与儿子听听,也让儿子学学您的远见?”

“你这兔崽子,翅膀还没硬,就敢考你爹!” 朱元璋伸出手指,轻轻点了点他的额头,语气带着几分嗔怪,眼底却藏着掩不住的赞许 —— 这儿子,总能说到他心坎里,还敢这般与他周旋。

他负手在殿内踱了两步,目光投向殿外远方,仿佛已穿透宫墙,望见万里疆域在脚下铺展,声音愈发洪亮,带着征战半生的豪迈:“咱的意思再明白不过!等你弟弟们长大成人,分封之后,咱便给他们兵权,让他们各自领兵往外打!漠北的残元余孽、西域的戈壁绿洲、南疆的烟瘴之地,哪里无人便往哪里拓!打下的疆域,就作为他们的新领地,世代镇守,繁衍生息!”

朱元璋停下脚步,转身直面朱槿,胸膛微微起伏,语气笃定得不容置疑:“你想想,疆域扩得大了,每个藩王都有万里沃土,子嗣再多,也能在新领地上开垦荒地、收取赋税,自给自足,何需朝廷掏俸禄养着?到时候,宗室不仅不是拖垮国库的负担,反而能替咱朱家开疆拓土,把大明版图越扩越大,何愁人口膨胀、俸禄耗费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以藩屏国’,让朱家江山千秋万代!”

在他看来,这是最直接也最合心意的法子 —— 既延续了分封初衷,又让儿子们凭军功立足,还能将宗室压力转移到新征服的土地上,一举多得,完美解决所有隐患。

可朱槿却缓缓摇了摇头,脸上的笑意尽数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凝重,他微微蹙眉,语气诚恳却坚定:“爹,您这个想法,听起来确实痛快,也符合您的性子,可根本行不通。”

“哦?你倒说说,怎么行不通?” 朱元璋眉头一挑,浓眉拧成一个疙瘩,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服气,还有几分被反驳后的诧异。

“爹,扩充疆域本身并无不妥,眼下大明兵强马壮,您在世一日,便能镇住四方,向外开拓也能稳固边疆、扬我国威。”

朱槿先顺了顺他的话,避免直接冲撞,随即话锋一转,语气沉了下来,“可您忘了,您带兵打仗打了多少年?从濠州起兵到定鼎天下,南征北战十几载,吃了多少苦,耗了多少钱粮?当年鄱阳湖大战,光是粮草转运就差点拖垮全军,您难道忘了那种捉襟见肘的滋味?如今朝廷虽有火器在手,可行军作战,说到底打的还是钱粮啊!”

他看着朱元璋神色渐渐凝重,继续说道:“现在天下刚平定,百姓刚从战乱里喘过气,田地还在恢复,国库虽有结余,可支撑一场大规模、远距离的征战,怕是捉襟见肘。就算再经十年八年休养生息,国库充盈了,能负担征战钱粮,到时候弟弟们也都长成了,您定然会让他们领兵出征,对吧?”

朱元璋没说话,只是默认点头,眼底闪过一丝期许 —— 让儿子们像他一样,在战场上建功立业、镇守一方,本就是他对子女最大的期许。

“可爹,天高皇帝远啊!” 朱槿的声音压得更低,却字字清晰,像一把钝刀,慢慢割开隐患的表皮,

“您在的时候,威望无人能及,弟弟们敬畏您、信服您,自然不敢有二心。可等大哥将来继承皇位,他仁厚宽和,或许还能镇得住局面。但再往后呢?您能保证大哥一脉的子孙,个个都像您这般雄才大略、震慑四方,又像大哥这般仁厚得民心吗?您又能保证,未来那些手握重兵、战功赫赫的藩王弟弟们,他们的子孙后代,心里就没有别的心思吗?”

他往前凑了一步,眼神锐利如刀,直直望进朱元璋眼底:“到时候,他们个个手握重兵,麾下将士都是出生入死的亲信,只知有藩王,不知有朝廷;又有着广阔封地,粮草充足、势力稳固,自成一国。爹,您屁股下面这把龙椅,象征着天下至尊的权力,您能保证,那些手握实权的宗室子弟,就不想要吗?西晋八王之乱,诸王不就是因为手握兵权、割据一方,才敢觊觎皇位,最终骨肉相残、天下大乱的吗?”

朱槿的声音掷地有声,在寂静的乾清宫里久久回荡,带着少年人独有的赤诚与决绝:“这天底下,怕是也就儿子我,真心不想要您老人家的位置啊!”

朱元璋脸上的自得渐渐褪去,眼中的光亮一点点黯淡下去,他怔怔地站在原地,朱槿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他对 “扩张解弊” 的幻想。

后背的冷汗顺着龙袍内衬往下淌,方才的豪情壮志早已烟消云散,只剩下被戳中隐忧的慌乱与茫然。沉默良久,他颓然坐回躺椅,声音带着几分沙哑与急切:“那怎么办?可咱总不能让朱家子孙再受咱当年的苦!”

朱槿看着老爹眼底的挣扎,深吸一口气,语气沉重却字字清晰,像是要揭开一层尘封的遮羞布:“爹,您之所以觉得分封是为子孙好,是因为您穷怕了,想把最好的富贵都给我们。可您没意识到,您给的这些富贵,其实是困住我们的枷锁,您的分封,本质就是一场‘高级圈养’啊!”

“您看,” 朱槿抬手比划,声音里满是无奈,“从亲王到奉国中尉,咱们朱家宗室哪个不是拿着固定俸禄?亲王万石禄米,就算是最低等的奉国中尉,也有数百石粮米,世袭罔替,一辈子不用愁衣食。朝廷还划拨大片免税田产,配着奴仆佃户伺候,边疆的弟弟更能拿到盐茶专卖特权,垄断地方产业。

咱们不用种一亩地、不经商、不做工,甚至不用学任何谋生本事,就能坐享泼天富贵。这和圈在围栏里的牲畜有什么区别?它们等着主人投喂,咱们等着朝廷供养,都是不劳而获的寄生阶层!”

朱元璋的脸色一点点沉了下去,手指紧紧攥着躺椅扶手,指节发白。

朱槿没有停,继续说道:“您给了我们亲王的尊贵头衔,让百官跪拜,甚至犯了罪都能豁免,可您又给了我们什么出路?

科举入仕不许,执掌地方政务不许,就连农工商都不让碰!除了边疆几个弟弟能握点兵权,我们这些宗室,只能待在自己的封地或京城里,不许擅自离开,不许私下串联,不许和朝臣结亲,活动范围比笼子还小。

您要的,从来不是我们能建功立业、独立镇守一方,只是我们作为‘朱家子孙’的血缘价值 —— 用这层血缘拱卫皇权,同时用富贵把我们圈起来,保证我们不会威胁到您的位置。”

他顿了顿,眼神里满是痛惜:“可爹,人闲生是非啊!长期不用劳作,不用竞争,慢慢就会丧失谋生的本事和进取心。

您想想,再过几十年,咱们朱家的子孙会不会沉迷奢靡享乐,变得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会不会有人觉得俸禄不够,就强占民田、欺压百姓,沦为人人痛恨的社会蛀虫?

就像圈养的动物,一旦离开主人的投喂,没了野外生存的能力,只能坐以待毙。将来要是朝廷财政崩溃,俸禄发不出来,您的子孙们除了等着饿死,或者沦为流民,还能做什么?”

“汉唐的宗室可不是这样!” 朱槿的声音陡然提高,“他们能科举入仕,能领兵打仗,能经商治学,有多元的出路,既能为国效力,也能自食其力。可您的分封,把我们所有的路都堵死了,只留下‘朱家子孙’这一个标签,剥夺了我们成为独立个体的可能。

您用富贵和特权当枷锁,把宗室圈起来供养,短期看着安稳,长期却是让宗室退化、让朝廷财政被拖垮,最终变成大明江山的沉重包袱啊!”

朱槿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刀,精准剖开了分封制度的本质,也揭开了朱元璋最后一点遮羞布 —— 他自以为的父爱,不过是用特权编织的牢笼;

他想让子孙无忧,却可能让子孙沦为失去生存能力的寄生虫,甚至拖垮整个王朝。

朱元璋瘫坐在躺椅上,却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朱槿的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狠狠砸在他心上,砸碎了他对分封的执念与期许。

见朱元璋神色颓丧,朱槿放缓了语气,上前一步,躬身道:“爹,儿子并非要彻底废除分封 —— 您疼惜子孙、想让朱家血脉绵延,这份心意天日可表,儿子岂能不懂?分封之制并非全然无益,关键在于‘去其弊、存其利’,既要让宗室保有尊荣,又要不让其成为国家负担,更要让子孙后代能自立自强。”

朱元璋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希冀,沙哑着嗓子问:“你有法子?快说!”

朱槿点点头,语气沉稳地逐条道来:“分级限禄,弹性挂钩。分封可以保留,但俸禄不能再是‘世袭罔替的固定数’。

可规定:亲王嫡长子承袭爵位后,禄米减半为五千石,其余子嗣封郡王,禄米降至三千石;郡王嫡长子承袭,禄米两千石,其余子嗣封镇国将军,禄米一千石;

往下逐代递减,镇国中尉八百石、辅国中尉六百石,至奉国中尉一级,禄米固定为三百石 —— 这三百石足够一家衣食无忧,且奉国中尉以下不再降等,改为‘宗室良民’,不再享受朝廷俸禄,但保留宗室身份,可凭本事另谋出路。”

他顿了顿,看着朱元璋紧绷的脸,补充道:“如此一来,既没剥夺子孙的尊荣,又能大幅削减财政开支,避免俸禄像滚雪球般膨胀。更重要的是,俸禄标准要与国家年成挂钩 —— 丰年可上浮一成,灾年则下调一成,让宗室与朝廷、百姓共渡难关,而非置身事外当甩手掌柜。”

朱元璋听完,眉头依旧皱着,重重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不舍:“那都是咱朱家的子孙啊!三百石虽够温饱,可比起从前的待遇,终究是降了…… 咱当年吃够了苦,怎能让子孙再受委屈?”

“爹,您听我说完啊!” 朱槿连忙上前,语气急切却诚恳,“光限禄不够,得给他们活路,这才是根本!”

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那就是开放出路,破除圈养。彻底废除‘宗室不得科举、不得理政、不得经商’的禁令。

宗室子弟年满十五,可自愿参加科举,单独划定少量的录取名额,不占寒门指标,中第者与士子一视同仁,凭才学入仕,既能外放地方任知县、通判,也能留京任翰林院编修,全看本事;

不愿科举者,可入国子监研习经史、兵法、治术,考核优异者由朝廷委派至地方任佐官,或入军中任参军,凭政绩、军功晋升;

若无心仕途,亦可经商治学、开垦田亩,朝廷给予三年免税优惠,但需与平民一样缴纳赋税、遵守律法,不得凭借宗室身份垄断产业、欺压百姓。”

朱槿看着朱元璋动容的神色,趁热打铁道:“爹,您想啊,有本事的子孙能通过科举、军功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没那么大本事的,经商、种地也能衣食富足;就算资质平庸,靠着奉国中尉的三百石禄米也能安稳度日。如此一来,宗室子弟要么凭才学为国效力,要么凭劳作自食其力,既不会沦为寄生虫,还能为国家添砖加瓦,何乐而不为?”

朱元璋沉默了,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躺椅扶手,濠州饥荒时自己沿街乞讨、食不果腹的画面又涌上心头。他低声道:“可…… 可要是有彻底不行的子孙呢?既考不上科举,也不会经商种地,岂不是要饿死?”

朱槿闻言,眼神柔和了几分,语气却带着几分现实:“爹,儿孙自有儿孙福。您护得了他们一时,护不了他们一世啊!除非您能一直活着,替他们遮风挡雨,可您百年之后呢?与其让他们被圈养得失去生存能力,成为朝廷负担,不如趁现在给他们指一条活路,让他们学会自己谋生。再说,咱还有后手。”

朱元璋无语,只是沉沉地看着他,等着他往下说。

朱槿继续说道:“兵权收归,守土有责。边疆藩王可保留八千王府护卫,负责戍边防务,但军队编制、粮草供应由朝廷统一调配,藩王无调兵之权,调兵必须持有‘皇帝手诏 + 兵部兵符’双重凭证;内地藩王则彻底取消兵权,改为‘民事藩王’,负责督导封地内的农桑、教化、水利之事,政绩由地方督抚与宗人府联合考核,优异者加赏禄米、赏赐匾额,庸碌者削减俸禄,连续三年不合格者调回京城,改封闲职。

同时规定,藩王及其子嗣每三年需入京述职,不许私下串联,封地不得随意迁徙,若有违法乱纪者,与平民同罪,不得豁免 —— 既保证宗室守土有责,又杜绝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隐患。”

“还有就是宗室自治,以丰补歉。朝廷可在各地划定‘宗室垦殖区’,鼓励宗室子弟带领佃户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所获收成除按规定缴纳赋税外,其余归宗室自行支配;

同时设立‘宗室互助库’,由亲王、郡王带头捐献部分禄米或田产收益,宗人府也从宗室罚没的财产中抽取部分补充,专门用于资助家境贫寒的宗室子弟求学、经商,或应对灾荒之年的生计。”

朱槿看着朱元璋,补充道:“爹,您担心的那些‘彻底不行的子孙’,要是实在无力谋生,也能向宗室互助库申请补助,足够糊口。这样一来,宗室内部可实现‘以丰补歉’,减少对朝廷俸禄的依赖,也能培养子孙勤俭持家、互助友爱的风气,总比全靠朝廷供养强。”

朱槿说完,目光灼灼地看着朱元璋:“爹,您看此法如何?既保留了分封制的核心 —— 让朱家子孙享有尊荣、镇守一方,又解决了人口膨胀、财政负担、兵权隐患三大弊病。

宗室子弟有了出路,便不会沉迷享乐、沦为蛀虫;俸禄分级递减,朝廷财政便能从容应对;兵权收归中央,便能避免八王之乱的覆辙。如此,朱家子孙既能远离您当年的苦难,又能凭借自身本事立足,大明江山也能长治久安,这才是真正的‘千秋万代’啊!”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眉头渐渐舒展,眼底的迷茫与颓丧被清明与振奋取代。他反复琢磨着朱槿的每一条建议,只觉得多年来压在心头的巨石轰然落地 —— 既没违背他疼爱子孙的初衷,又化解了王朝隐患,比他那 “扩张拓土” 的想法稳妥百倍。

他猛地一拍躺椅扶手,哈哈大笑道:“好!好一个‘去其弊、存其利’!槿儿,你这法子,比咱想得周全多了!既有规矩,又有活路,既护了朱家子孙,又保了大明江山!”

朱槿闻言,躬身行礼,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爹英明!如此一来,朱家江山定能千秋万代,子孙后代也能各展所长,不负您的期许!”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儿子,眼中的赞许与欣慰浓得化不开,他缓缓向后靠去,重新躺回铺着厚厚锦垫的躺椅上,腰背舒展,语气带着几分慵懒,却难掩对儿子的偏爱:“好了,既然事儿解决了,那么咱之前的王府,就正式赐你了。”

他顿了顿,补充道:“不过别急着搬,等过完年再搬出皇宫 —— 宫里规矩虽多,却也安稳。”

朱槿心里咯噔一下,随即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轻松与雀跃:好家伙,说了大半夜,总算盼到这句话了!说的 “过完年”,分明就是等他的登基大典办完,名正言顺地以亲王身份开府嘛!

他压下心头的笑意,脸上依旧是恭顺的模样,语气带着几分困意说道:“谢爹恩典。这天色都快亮了,儿子折腾了一夜,实在乏得很,没事就先回去睡觉了?”

朱元璋摆了摆手,语气带着几分嗔怪,却没半分真怒:“滚吧滚吧。”

朱槿嘿嘿一笑,躬身行了一礼,转身轻手轻脚地退出了乾清宫。殿门缓缓合上,隔绝了外面的微光。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眼神变得深邃而复杂,不再是方才的欣慰与慵懒,反而透着一股帝王独有的审视与决断。他沉默片刻,对着殿内阴影深处,声音低沉而有力地说道:“以后,不必再派人跟着朱槿了。”

阴影中,一道黑影无声无息地浮现,正是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他单膝跪地,恭敬应道:“属下遵旨。”

“他心思深,藏得住事,你们跟得再紧,也查不出什么有用的。” 朱元璋的声音平静无波,“何况…… 他心里装着朱家,装着大明,比什么都强。”

毛骧低头应道:“属下明白。” 话音落下,黑影如同出现时一般,悄无声息地隐入阴影,消失不见。

天才小说推荐阅读:灭世武修大唐:战功改命先蹲四年大牢游戏民国无渊大地万古神尊云澜乱世志我在明朝当国公汉天子我横扫异族时,三国诸侯还在摸鱼进击的刘备大明:朱元璋,咱家老五杀疯了万古杀帝北隋军神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人在水浒,正在造反当东方文化主宰世界开局穿越亡国之君,反手攻略敌国女帝公子千秋苏厨视频通古代,李二变身蜀汉通天代天下第一权臣暴君的粉嫩娘亲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大明闲人大秦海晏:嬴傒复辟记开局给古人播放九叔电影武侠穿越,开局学会杨家枪封州王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公主,快请陛下赐婚吧诸侯争夺天下,你却偷偷发展征服天国之曙光时代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大秦镇王侯汉威四海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满门忠烈被流放,嫂嫂助我平天下老爹入赘将军府,千金姐姐把我宠上天抗战之还我河山我在大宋贩卖焦虑三国:一切皆可游戏化亮剑:摊牌了,我老李就是有文化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异界,我们一家三口一起过日子清泉明月大明铁骨大明武帝崇祯宋时行饥荒年,我靠投喂女帝,成为全球首富!
天才小说搜藏榜:闯旗大唐面首开局侠唐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三国之开局召唤樊梨花煌煌帝国之大秦你呀就缺一味药三国之制霸寰宇绝色至尊:邪王,放肆疼!捡个王爷来种田武林帝国开局登基:我还能活几天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你和本侯提和离,我转头娶公主枭起传神医娘亲:团宠萌娃太抢手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三国:刘备抛弃?我截胡糜夫人明末枭臣逍遥小里正三国之龙战八方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三国:我,廖化,最强先锋大唐极品闲人边荒枭龙大唐之最强驸马火爆爱妃开天鸿蒙诀两界穿越:我打造了一座现代城抗日小山传奇傻王嗜宠:鬼医盗妃大唐神级太子他逃她追,王妃逐渐黑化富婆启动计划迁徙的三国城堡万世秦疆大明1642长安烬长月烬明超次元战争游戏天灾年,我囤养了古代女将军塑晋锦衣卫创始人沙雕网友援北伐帝国猛将策马大明奋斗在元朝的小汉奸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我与着名帝皇们的争霸人生三国之吕布天下多子多福:女将军求我开枝散叶
天才小说最新小说: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大唐乱世:我靠武神系统称霸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虞朝的故事鬼王爷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我自己搞,新大魏!大明工业导师大梁好声音穿越之乱世明君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双穿门,带着咱妈去历史做外交!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铸运天秦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穿越明末争霸大海在大唐苟活三国之从成曹穆开始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明末改革软饭硬吃?女帝夫君是苟王红楼:聚宝盆助我纳群芳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大明执政官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成长之红颜助我我,刘协,三造大汉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大明:系统太毒舌,陛下受不了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玄黄十二域双界穿梭:此门入大虞杀手崇祯蓝鸮之恋春秋风云,我乃华夏第一谋士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大唐风流小厨师隋唐:家兄程咬金这就是你的宿命大明:我朱老三,解锁吕布模版!最后的一位将军我,天罗煞星,镇守人间五十年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别家皇帝追求长生,朕只求速死全球统一系统黑风寨主成帝路这个师爷很科学玉简在手,昭姐横穿三千界开局大秦小兵,我为始皇炼不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