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的分析
就在黑冰台的密探们腰挂“计分玉牌”,如同经验丰富的猎人般在帝国的阴影中搜寻着“积分怪”,而云梦泽中的玄诚子等人还在为一次微不足道的偷袭成功而自我陶醉之际,几件来自第一次遭遇战现场的“战利品”,被快马加鞭地送到了咸阳,摆放在了丞相李斯的案头。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玉矶子那日用来钉留字条的玉剑,以及从被俘(重伤后被救治,用于审讯)的刺客口中得知的、关于玉虚宫修士使用飞剑的一些粗略描述。
那柄玉剑长约一尺,通体呈温润的青色,剑身刻有简单的云纹,材质是上好的昆仑玉,蕴含着微弱的、纯净的灵气。它并非用于实战的兵器,更像是一种礼仪或施法的媒介。
李斯没有去关注这玉剑的材质和灵气,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卡尺,落在了玉剑的炼制手法上。
他拿起放大镜(这是理工学院根据仙机里某些概念仿制的辅助工具),仔细审视着剑身的每一处细节。刻痕的深度、纹路的走向、灵气在其中流转的微弱轨迹……与他所熟悉的、炼器司那套强调标准化、模块化、追求能量导通效率和结构稳定性的炼制理念,截然不同。
这玉剑的炼制手法,带着一种明显的、古朴的、甚至可以说是“原始”的气息。它更注重材质的本身灵性,强调手工雕琢的“意蕴”,而非量化后的性能指标。在李斯看来,这种炼制方式,效率极其低下,且严重依赖炼器师个人的经验和天赋,根本无法实现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
“其炼制手法古朴……效率低下……”李斯放下放大镜,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若在以往,李斯或许会对这种“传统工艺”嗤之以鼻,认为其落后于时代。但此刻,他的想法却有些不同。
他想到了炼器司那边,为了提升“玄鸟摇摇剑”那可怜的百分之三的玄铁比例而炸得鸡飞狗跳的场面;想到了为了刻画那些要求精度极高的符文,工匠们熬红的双眼和惊人的废品率;更想到了蒙恬每次来信,字里行间对更锋利、更稳定飞剑的渴望。
“若能量产……”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火石般,划过李斯的脑海。
是啊!玉虚宫的这种飞剑,虽然单体炼制效率低下,性能也可能不如经过反复优化(虽然优化得不太成功)的“玄鸟摇摇剑”,但它有一个巨大的优势——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所需的材料(玉石)虽然珍贵,但并非“九天陨铁”那般虚无缥缈,其炼制过程,似乎也更依赖于某种固定的、可学习的“手艺”,而非炼器司那边需要复杂能量控制和精密符文学的知识。
如果……如果能将这种“古朴”的炼制手法进行解析、拆解、标准化,形成一套可以快速传授的工艺流程,那么,是否意味着帝国可以迅速培养出一大批能够炼制“基础版飞剑”的工匠?虽然这些飞剑可能性能平平,但架不住数量多啊!
蒙恬不是嫌弃“玄鸟摇摇剑”杀敌不足吗?如果每一个黄金火骑兵,除了那柄制式飞剑外,还能额外配备两三柄这种“玉虚宫基础款”飞剑,在集群御剑时,哪怕这些飞剑只能直线飞行、威力有限,但成千上万柄同时投掷出去,那场面,岂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洗地”?甚至可以用来作为一次性的消耗品!
这个想法让李斯的心脏不争气地加速跳动起来。他仿佛看到了一条绕过当前技术瓶颈、快速提升军队“仙武”实力的捷径!
他立刻铺开新的绢帛,开始奋笔疾书。这一次,他写的不是弹劾奏章,也不是政策规划,而是一份名为《关于解析、逆向工程并标准化传统修仙器物炼制技术以服务于仙武装备大规模列装的可行性报告》。
在报告中,他详细分析了缴获玉剑的技术特点,指出了其与当前大秦炼器技术的差异与潜在优势,并大胆提出了“技术借鉴”的构想:
“陛下,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我仙秦炼器之术,虽精益求精,然门槛过高,产能受限。反观此类传统炼制之法,虽显粗陋,然其法度清晰,易于传授,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标准化改造,或可于短期内,极大提升我仙武军团之基础装备数量,以量补质,形成规模优势……”
他甚至建议,在黑冰台清剿玉虚宫势力的同时,应尽量俘获其炼器师,尤其是掌握核心技艺的长老级人物,“请”他们为帝国的“标准化”事业做出“贡献”。
写完之后,李斯看着这份报告,眼中闪烁着一种名为“技术掠夺”的光芒。他仿佛已经看到,帝国的工匠们在学习了“简化版玉虚宫炼剑术”后,如同生产箭矢一般,源源不断地制造出虽然简陋、却数量庞大的飞剑,装备到每一位士卒手中。
到那时,什么“仙门正道”,什么“正统仙法”,在帝国这用“落后技术”武装起来的、铺天盖地的飞剑洪流面前,恐怕连施展法术的机会都没有,就会被淹没殆尽。
“效率低下……呵呵,有时候,低效率,若能转化为庞大的数量,其本身,便是最高效的战术。”李斯轻轻摩挲着那柄温润的玉剑,脸上露出了如同发现新大陆般的笑容。
他这独特的视角,将一场原本你死我活的斗争,又硬生生地掰到了“技术借鉴”和“规模化生产”的诡异轨道上。恐怕连那几位还在做着“正统”美梦的玉虚宫长老都想不到,他们视若珍宝的传承,在帝国丞相眼中,最大的价值并非其威力,而是其……易于仿制和量产的潜力。
这,或许才是对“正统”最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