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惜看着桌上的匿名信,深吸一口气,对李老说道:“李老,不管有多困难,我都一定要找出幕后黑手。这不仅关乎我的声誉,也关系到商会的稳定。”李老拍了拍杨惜的肩膀,坚定地说:“我相信你,杨丫头。咱们一步一个脚印,总会找到真相。”两人对视一眼,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决心,准备迎接新一天的调查挑战。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商会办公室的会议桌上,杨惜和李老已经开始了调查工作。匿名信就摆在桌上,杨惜拿起信件,再次仔细观察。纸张触感粗糙,凑近鼻子,能闻到淡淡的油墨味,她轻轻捻动纸张,感受其厚度,说道:“李老,这纸张质地一般,应该是普通办公用纸,在市面上很常见。”李老微微点头,戴上老花镜,仔细端详着信件上打印的字迹,“这字迹倒是工整,不过是打印的,想从字迹上找线索怕是不容易。”
接着,两人又讨论起信件的投递方式。杨惜回忆着发现信件时的情景,“信是直接放在我办公桌上的,说明投递的人对商会内部环境比较熟悉,要么是内部人员,要么是买通了内部人员。”李老皱眉思索,“商会内部人员流动复杂,这调查起来难度不小。不过,我们可以先从信件的来源查起,看看能不能找到打印这封信的地方。”
说干就干,杨惜和李老兵分两路,杨惜负责在商会内部询问相关人员,李老则去周边的印刷店打听情况。杨惜在商会里四处询问,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她找遍了清洁人员、安保人员,甚至还询问了平日里与自己关系不错的同事,但大家都表示没有注意到可疑人员。
另一边,李老跑了一家又一家印刷店,他拿着匿名信的复印件,向每个老板描述信件的特征,询问是否有这样的打印记录。然而,大多数老板都摇头表示没有印象。时间在紧张的调查中慢慢流逝,临近中午,李老终于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型印刷店有了发现。
这家印刷店位于一条狭窄的小巷子里,店内空间不大,堆满了各种印刷设备和纸张。李老走进店里,一股刺鼻的油墨味扑面而来。老板是个瘦高个,正坐在柜台后面打瞌睡。李老轻轻敲了敲柜台,老板惊醒,揉了揉眼睛,有些不悦地看着李老。李老将匿名信复印件递过去,说明了来意。老板接过复印件,看了看,挠了挠头说:“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几天前有个人来打印过这个。不过他戴着口罩和帽子,把自己遮得严严实实的,说话声音也很低,我没太看清他的样子。”
李老心中一喜,追问道:“那您还记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比如身材、穿着之类的。”老板回忆了一下,“身材嘛,中等身材,不胖不瘦。穿着一件黑色的风衣,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对了,他付钱的时候,我看到他手腕上戴着一块金色的手表,很显眼。”李老连忙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又问了一些其他细节,但老板也说不出更多了。
李老带着这个线索匆匆赶回商会,与杨惜会合。此时的杨惜正坐在办公室里,眉头紧锁,显然在商会内部的调查也没有太大收获。看到李老回来,杨惜眼中闪过一丝期待。李老将从印刷店老板那里得到的信息告诉了杨惜,杨惜听后,陷入了沉思。
“中等身材,黑色风衣,金色手表……这些线索虽然有限,但也算是一个突破口。”杨惜喃喃自语道。李老点点头,“不过,仅凭这些线索,要找出幕后黑手还是不容易。这个神秘人如此小心谨慎,肯定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身份。”两人对着匿名信和记录的线索,再次分析起来。
杨惜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关键词:中等身材、黑色风衣、金色手表、印刷店。她一边写一边说:“从印刷店老板的描述来看,这个人很可能是有备而来,刻意隐藏自己的身份。他选择这家偏僻的小印刷店,就是为了降低被发现的风险。而且他对商会内部情况熟悉,说明背后可能有一个势力在支持他。”李老赞同地说:“我也这么觉得,天耀财团的嫌疑还是很大。他们之前就一直在针对你,这次很可能又是他们搞的鬼。”
然而,线索到这里似乎又中断了。商会内部没有发现可疑人员,仅凭印刷店老板提供的模糊线索,想要在偌大的都市中找出幕后黑手,如同大海捞针。杨惜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阳穴,有些疲惫地说:“李老,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李老看着杨惜,鼓励道:“别灰心,杨丫头。咱们再想想办法,总会有新的线索出现的。我们可以扩大调查范围,从与商会有利益冲突的其他势力入手,说不定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杨惜深吸一口气,重新振作起来,“好,李老。我们就从与商会有竞争关系的势力查起,我就不信,他能隐藏得那么深。”于是,两人又开始制定新的调查计划,准备从商会的商业对手中寻找线索。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办公室里的灯光昏黄。杨惜和李老坐在办公桌前,面前的纸上写满了各种调查思路和可能的嫌疑人。然而,目前还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调查暂时陷入了困境。匿名信的幕后黑手依然隐藏在黑暗之中,杨惜和李老能否突破这重重迷雾,找到新的线索,揪出幕后黑手,一切都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