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春风吹进桐市时,管控局总部的废墟上已经冒出了新绿。我蹲在曾经的指挥室地基旁,看着一簇绿萝从水泥裂缝里钻出来,嫩茎卷着新叶,像握着小小的拳头。姚小桃蹲在我身边,手里拿着彩笔,正把这簇新生的绿萝画在硬纸板上,笔尖划过纸面,留下深浅不一的绿。
“阿默哥,你看,它长得比院子里的还快呢!”她举起画,眼里闪着光,“张姐说,废墟里的植物最坚强,就像我们一样。”
我点点头,指尖轻轻碰了碰绿萝的叶片,晨露沾在指腹,凉丝丝的。不远处,老陈正带着人清理废墟里的钢筋,金属碰撞的“叮叮”声在春风里散开。李响的机械师领着一群人,在废墟旁搭建临时校舍,木板拼接的框架已经有了雏形,几个孩子正围着看,时不时递过一颗钉子。
“阿默!过来搭把手!”阿凯的声音从废墟另一边传来。他正和几个同伴抬着一块完好的门板,要用来做校舍的黑板。我跑过去帮忙,门板很沉,抬起来时,后背的旧伤轻轻扯动,却没了以前的刺痛——大概是这春风,这新生的绿意,让连伤口都变得温和了。
中午吃饭时,张姐煮了一大锅野菜粥,还蒸了新收获的红薯。大家围坐在临时搭起的木桌旁,粥香混着春风里的泥土味,格外踏实。老人的孙子端着碗,走到废墟边缘,把碗里的红薯掰了一小块,放在那簇新生的绿萝旁:“老周叔叔,你也尝尝,这红薯可甜了。”
我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轻轻一酸。老周没能看到这春风里的绿萝,没能尝到这甜红薯,却用生命换来了这一切。姚丽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递过来一块红薯:“别想太多,他要是知道我们现在这样,肯定会开心的。”
下午,我们分成几队去不同的区域清理。我和姚丽丽带着几个孩子,去了之前的废弃菜市场。曾经倒塌的货架已经被清理干净,阿凯说,这里以后要建一个新的菜市场,让大家能买到新鲜的蔬菜。孩子们在空地上跑着,姚小桃捡起一片绿萝叶子,夹进画本里,说要做一本“桐市新生图鉴”。
走到菜市场深处,我突然看到墙角有一簇熟悉的绿——是之前我们藏白菜的仓库旁,竟也长出了绿萝,藤蔓顺着墙角往上爬,已经快到窗户边。姚小桃立刻跑过去,兴奋地画了起来,嘴里念叨着:“这里也要记下来,以后这里会有好多好多菜,还有好多好多绿萝。”
夕阳西下时,我们回到临时营地。校舍的屋顶已经盖好了,老陈正领着人在墙上刷白灰,准备画黑板。张姐在空地上种的白菜已经冒出了嫩芽,绿油油的一片,和旁边的绿萝相映成趣。小石头拿着老周留下的那根铁棍,在营地周围的土里插了一圈,说要“给绿萝搭架子,让它们爬得更高”。
夜里,篝火又燃了起来。收音机里传来其他城市重建的消息,说南城已经恢复了供电,西城的学校也开学了。孩子们围在篝火旁,听姚丽丽讲以前的桐市——那时的春天,街道两旁爬满绿萝,小贩的叫卖声、孩子们的笑声混在一起,连风都是甜的。
“等我们的学校建好了,我要当老师,教大家读书写字,还要教大家画绿萝。”姚小桃突然说,声音响亮。
“我要当医生,像那位叔叔一样,给大家治病。”老人的孙子接着说。
“我要跟着阿默哥和阿凯哥,保护大家,保护桐市。”小石头举起老周的铁棍,小小的脸上满是坚定。
我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样子,看着身边笑着的同伴,心里满是温暖。春风吹过,篝火的火苗轻轻晃动,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暖洋洋的。屋顶的绿萝藤蔓在月光下轻轻摆动,像是在回应孩子们的愿望。
我知道,老周的念想,那些牺牲者的念想,都在这春风里,在这新生的绿萝里,慢慢实现。虽然还有很多事要做,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但只要我们在一起,只要这绿萝还在生长,桐市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夜色渐深,孩子们都睡着了,篝火渐渐变小,只剩下点点火星。我靠在墙角,看着屋顶的绿萝,心里默默约定:等校舍建好,等菜市场开业,等绿萝爬满整个桐市,我们一定要来这里,告诉老周,告诉所有牺牲的人——我们做到了,我们把桐市,变回了以前的样子,变回了满是绿萝和阳光的样子。
春风里,绿萝的新芽还在悄悄生长,像无数个未圆的念想,终于在这温柔的夜里,找到了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