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上空 · 高度米
一架歼-20隐形战机正在执行例行巡逻任务,突然驾驶舱内响起刺耳的警报声,淡红色的警示灯在座舱内急促闪烁。
高能激光照射警告!波段1570纳米,功率等级三级!后座电子战军官的声音带着紧绷感,方位087,距离未知,能量特征匹配美军雅典娜战术激光系统!
飞行员李锐少校立即推杆俯冲,战机以8G过载急速下坠,同时一连串红外干扰弹在机身周围绽放出耀眼的光斑。
释放全频谱干扰!启动量子护盾系统!李锐的声音冷静而果断,雷霆呼叫鹰巢,遭遇激光武器锁定,请求启用特级防护预案!
关岛 · 安德森空军基地地下指挥中心
美军雅典娜高能激光武器系统操作员紧盯着量子雷达屏幕,手指悬在发射按钮上方。目标已锁定,能量充填完成,量子加密认证通过,请求发射授权!
批准发射!指挥官的声音通过量子通信信道传来,让中国人尝尝定向能武器的厉害!记住,这是首次实战测试,记录所有数据!
一道无形的能量束以光速射向歼-20,大气中的尘埃粒子在激光路径上产生微弱的荧光效应。
技术突破
就在激光即将命中的瞬间,歼-20机身上突然浮现出一层若有若无的蓝紫色光晕——这是中国最新研发的量子屏障防护系统被激活的征兆。
激光束在距离机身数米处突然发生诡异偏转,能量被分散折射到周围空间,在战机后方形成一道绚丽的光弧。
命中失效!美军操作员惊呼,能量散射率97.3%!目标似乎有能量防护!重新瞄准!提高功率至等级五!
科学原理
量子屏障系统的核心技术基于三大突破:
量子纠缠感知:利用纠缠态粒子对实现普朗克时间级别的能量威胁感知
超材料透镜阵列:机表覆盖的纳米超材料能瞬间改变折射率,形成电磁波偏转场
量子隧穿效应:通过控制电子隧穿概率,实现纳秒级能量重定向
实战检验
美军连续发射三次高功率激光攻击,均被成功拦截。李锐少校抓住攻击间隙,迅速脱离攻击范围,同时收集到宝贵的对抗数据。
雷霆呼叫鹰巢,确认量子护盾有效。建议全面推广使用。获取敌方激光武器频谱特征,已上传至战术云平台。
海上对抗
与此同时,在东海海域,055型驱逐舰号也遭遇激光威胁。
检测到舰载高能激光照射!波段2100纳米,功率等级七级!雷达官报告,特征匹配美军舰载激光防御系统!
舰长冷笑:启动舰载量子屏障,让他们看看什么叫做真正的防护!全舰进入量子防御状态,主炮系统准备反击!
技术碾压
战后对比测试显示:
传统激光防护系统能耗巨大,单次防护需消耗兆瓦级电力;
量子屏障采用量子储能技术,可持续运行,能耗仅为对手的1\/10;
系统不仅能防御激光,还可对抗微波武器和粒子束攻击。
战略意义
这场持续17分钟的无形对抗证明:
定向能武器时代的先发优势已被打破
量子科技正在重塑现代防御体系
中国在尖端防护技术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全球震动
《自然》杂志:量子防护从理论走向实战,中国率先实现技术突破!」
《简氏防务周刊》:激光武器遭遇天敌,战争规则或将改写!」
《纽约时报》:量子军备竞赛拉开序幕,五角大楼紧急追加预算!」
技术细节
数据显示:
量子屏障系统响应时间:0.000000001秒
能量偏转效率:98.7%
多目标处理能力:同时防护12个不同方向攻击
持续作战时间:72小时
未来展望
当量子屏障技术逐步应用到99A坦克、号航母甚至单兵装备时,战争形态将发生革命性变化。一位军事专家在内部研讨会上指出:这不仅是防护技术的突破,更是彻底改变了攻防平衡的能量武器天平。
战后总结
在东部战区技术评估中心,工程师们正在分析战场数据:
系统在实战中表现超出预期,特别是在对抗多波段复合攻击时展现出色稳定性。建议下一步重点发展卫星平台的量子防护系统。
李锐少校在任务报告上写道:今天,我们见证了历史。能量武器的天平,正在悄然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