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日常修书 异教临镇
自苍莽山诛杀马猴归来后,光阴便如同青霞镇外那条潺潺的小河,平静而舒缓地流淌。
阿凡的日子依旧。每日清晨,他总会泡上一壶清茶,坐在医馆内间靠窗的位置,任由熹微的晨光和隔壁私塾那稚嫩却充满生机的朗朗读书声一同洒落进来。那声音,如同清泉洗涤着尘虑,让他体内那枚混沌剑丹的运转,都似乎更添了几分圆融与平和。他享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仿佛外间所有的纷扰都已远去。
柳青鸾也彻底安分了下来。她每日准时来到医馆,如同完成一种庄严的仪式,自行铺开笔墨纸砚,或是临摹字帖,或是静坐观想,温养识海中那枚已凝聚出四道半清晰纹路的“剑”字与纹路愈发凝实的“护”字。长时间的修炼与心性磨练,让她身上那股跳脱飞扬之气内敛了许多,言谈举止间,竟真地渐渐浸染上几分书香门第的沉静与文雅。虽偶尔眉宇间仍会闪过一丝属于她本性的灵动,但大体上,已是一位端静娴雅、令人见之忘俗的姑娘。
这般变化,直乐得柳父合不拢嘴。他再也不用担心女儿会哪天又跑出去“行侠仗义”搞得一身伤回来,眼见着她越来越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只觉得柳家祖坟都在冒青烟,对阿凡的感激之情更是无以复加,各种谢礼送得愈发勤快,看阿凡的眼神也愈发像是看自家子侄,甚至……
这一日,午后阳光正好,柳青鸾刚完成一轮观想,正在整理书案,阿凡则端着茶杯,望着窗外街道上熙攘的人流,享受着这片刻的闲适。
忽然,一阵与小镇平日氛围格格不入的乐声由远及近地传来。
那乐声颇为奇特,并非喜庆的唢呐,也非哀伤的丧乐,而是一种低沉、悠长,带着某种奇异韵律的吹奏声,夹杂着节奏单调的铃铛脆响,听在耳中,莫名让人心生一种肃穆,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压抑。
医馆内的两人都不由自主地抬起头,望向窗外。
只见街道尽头,一行打扮奇异的人马正缓缓行来。
为首的是两名身材高瘦、穿着灰白色长袍的男子,他们面无表情,手中高举着长长的、同样是灰白色的布帆,帆上用一种暗红色的颜料,绘制着某种扭曲、抽象的符号,看久了竟让人有些头晕目眩。
紧随其后的,是四名乐手,吹奏着那种奇特的管状乐器,以及摇动着串串铜铃。他们的眼神空洞,动作整齐划一,仿佛提线木偶。
再后面,是八名身着素衣的少女,手中捧着紫铜香炉,炉中升起缕缕青烟,那烟气带着一股浓烈而怪异的檀香,却又混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腥气,随风飘散开来,闻之并不让人觉得心旷神怡,反而有些胸口发闷。
队伍的两侧,还有专人挎着花篮,不断抓起篮中颜色惨白、花瓣细长如爪的不知名花朵,机械地抛洒向街道两侧。那花朵落在地上,与青石板的颜色形成鲜明对比,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
街道上的行人纷纷驻足,好奇地观望着这支突如其来的队伍,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但大多被这肃穆而诡异的气氛所慑,不敢靠得太近。
“这是……什么宗教法会吗?看着好生奇怪。”柳青鸾放下手中的笔,走到窗边,蹙着秀眉低声道。她如今心性沉稳,并未像以往那般立刻表现出强烈的好奇,但眼中也充满了探究。
阿凡没有回答,他的目光锐利如鹰,紧紧锁定着队伍中央,那顶由四名壮汉抬着的、垂着厚重黑色帘幔的肩舆。他的神识远比柳青鸾敏锐,能清晰地感知到,那帘幔之后,隐藏着一股晦涩、阴冷,却又带着某种狂热引力的气息。这股气息,与他所知的任何正道修行流派都迥然不同,充满了不祥。
这支队伍的出现,如同在一池平静的春水中,投下了一颗黑色的石子。
那沉闷的乐声,诡异的香气,惨白的花瓣,以及帆布上扭曲的符号,都像是在无声地宣告着某种未知的、令人不安的事物的降临。
阿凡端着茶杯的手,缓缓放下。他预感到,青霞镇这难得的平静日子,恐怕又要被打破了。
“近日镇里或许不太平,若无必要,尽量少出门。”阿凡收回目光,对柳青鸾淡淡叮嘱了一句,语气虽平缓,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凝重。
柳青鸾看着师傅那比平日更加深沉几分的眼神,心中一凛,乖巧地点了点头:“是,师傅。”
窗外,那支诡异的队伍依旧在不紧不慢地前行,如同某种不祥的预兆,缓缓漫过青霞镇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