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她深深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理解和支持,永远是她在这条孤寂而漫长的科研道路上,能够心无旁骛、奋力前行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暖的港湾。
工作上的这次肯定,仿佛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所里开始有意识地安排她参与一些涉及更前沿方向、更高层次的内部研讨和交流活动。
她也更加主动地利用一切业余时间,钻进资料室,查阅那些影印来的、带着油墨味道的外文文献,努力地跟进国际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理论进展。
她深刻地意识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科研的更新换代速度太快了,如同逆水行舟,稍有松懈,就可能被远远抛在后面。
恰巧,顾辰翊在最近的来信里,也提到他正在利用军官夜校的平台,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的军事指挥理论和现代化战争思想,感觉“不学不行,一学才发现自己懂得还太少”。
这种隔着千山万水、却在精神上高度同步的感觉,让她觉得,他们夫妻二人,虽然身处截然不同的领域,一个在寂静的实验室,一个在火热的军营\/
但都同样被时代的大潮推动着,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力划动着学习的桨橹,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停歇。
这种奇妙的共鸣,让分离的时光也变得充满力量。
十一月底,在连续几天的铅灰色阴霾之后,一场细碎而矜持的初雪,终于在一个静谧的午后悄然降临。
雪花不大,稀稀疏疏,如同漫天的盐末,又像是被撕碎的云絮,懒洋洋地飘落下来,落在研究所暗红色的砖墙上、光秃秃的枝桠上,以及尚未完全干透的地面上。
雪花触地即化,只留下一片片湿漉漉的深色痕迹,像是大地在寒冬来临前最后的深呼吸。
空气中弥漫开一股清冽干净的寒意,夹杂着泥土和枯叶特有的气息,这是北方冬天独有的味道。
陆云瑶站在宿舍的窗前,静静地望着窗外这转瞬即逝的雪景。
窗玻璃上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霜花,她呵出的温热气息在冰冷的玻璃表面瞬间凝结成一团白色的水雾,模糊了视线。
她抬手,用指尖在水雾上无意识地划动着,先是一个小小的爱心,接着是一架简笔画的飞机,最后是一所带着烟囱的小房子——这些都是远方的孩子们在信中经常画的图案。
这一年,在奔波劳顿的适应、刻骨铭心的思念、以及充满挑战的奋斗中,过得飞快,仿佛只是眨眼之间。
她还清晰地记得年初离家时,月台上刺骨的寒风和孩子们强忍泪水的模样;记得初到研究所时对着陌生环境的忐忑不安;记得第一次独立带队时的紧张与期待。
这一年间,她错过了孩子们背起书包走进校园的重要时刻,错过了予安第一次掉牙时的慌张,错过了予乐在幼儿园毕业典礼上的表演,错过了家里无数个平凡的清晨与黄昏,错过了作为妻子和母亲应该参与的许多日常。
每当在信中读到丈夫描述孩子们的成长趣事时,她的心头总会掠过一丝淡淡的惆怅。
但是,她没有错过自己的成长与蜕变。
在这一年里,她从一个需要时时请教的普通研究员,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项目骨干。
从对北方生活的不适应,到如今能够从容地面对严寒与干燥;从思念成疾的脆弱,到学会将这份思念转化为前行的动力。
她没有错过在专业领域向前迈出的、虽然艰难却无比坚实的一步。她的价值,在这里得到了确认和升华,就像经过淬炼的钢铁,愈发坚韧。
她想起了离家北上时,顾辰翊那句沉甸甸的、没有任何华丽辞藻却重逾千钧的承诺“家里一切有我”。
想起了孩子们从最初在站台哭泣告别,到如今能在信里用稚嫩的笔触分享成长点滴、表达思念的可喜变化。
予安会在信里炫耀他的算术成绩,予乐则会用拼音夹着汉字诉说她对妈妈的想念。
这些点点滴滴,都成为支撑她走过孤独时光的力量。
她知道,眼下这所有的分离之苦、钻研之艰,都是为了未来更高质量的重聚,也是为了身体力行,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关于坚持、关于责任、关于为理想不懈奋斗的、活生生的榜样。
她要让儿女们明白,人生不仅有眼前的温暖相伴,还有远方的星辰大海值得追寻。
窗外,雪花渐渐停了,最后一抹残阳挣扎着从云层中透出,给湿漉漉的大地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色。
实验室里,新的、更具挑战性的研究任务已经下达,更复杂的计算模型和更艰巨的实验验证正等待着她和同事们去攻克。
桌上摆放着刚刚送达的项目任务书,厚厚的一叠,预示着又一段艰苦而充实的科研征程即将开始。
陆云瑶转过身,步履沉稳地走回那张堆满了中外文资料、演算稿纸和图纸的办公桌前。
桌面上,孩子们的照片依然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予安做的飞机模型和予乐画的全家福都被她细心地收纳在透明的文件袋里。
她轻轻抚平照片的边角,神情平静而目光坚定。
这个冬天,或许依旧寒冷而漫长,但她的内心,因为工作的进展、家庭的温暖、以及对未来共同的期待,而充满了足以抵御一切严寒的笃定力量。
她拿起那支陪伴了她多年的钢笔,在新的、牛皮纸封面的笔记本扉页上,工整而有力地写下:“一九八一年冬,新型气动模型优化研究”。
墨迹在纸张上微微晕开,像是为这段新的征程按下了一个郑重的印记。
她的科研道路,还有很长很长,遍布荆棘也充满诱惑,但她已经调整好步伐,准备好了继续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不仅为了国家的需要,也为了那个在远方守候的家,更为了成为孩子们眼中那个永远在追寻真理、永不言弃的母亲。
窗外,暮色渐浓,研究所的灯光次第亮起,像夜空中永不熄灭的星辰,指引着每一个在科研道路上跋涉的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