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勘察归来,姜妙的脑海中已然勾勒出清晰的蓝图。然而,将蓝图变为现实,需要周密的准备和大量的人力物力。接下来的几日,整个北碚城外的庄园以及新购的荒地边缘,都陷入了一种紧张而有序的忙碌之中,基建的序曲悄然奏响。
首先被提上日程的,是给这片未来的根基之地命名。总不能一直“荒地”、“那片地”地叫着。
议事的小厅内,姜妙、萧执、姜永年、赵老四、韩松等核心人员齐聚。
“此地三面环山,唯有入口狭窄,山势陡峭,其主峰岩石黝黑,形似哨兵,当地人早年似乎称之为‘黑石口’,但叫得不多,更多时候还是无名荒地。”韩松将他打听到的信息汇报上来。
姜永年沉吟道:“黑石口略显直白,既以此为主峰,不若称为‘黑哨口’或‘黑哨谷’,既点明地形,亦隐含警戒守卫之意。”
萧执颔首:“黑哨谷,名符其实,可暂定此名。”
姜妙也觉得不错,名字带着点粗犷和神秘感,符合北地气质,点头同意:“好,那此地便暂命名为‘黑哨谷’!”内心oS:“黑哨谷……听着就像能出隐藏任务的地图,不错不错!”
名称既定,庞大的物资调配工作立刻展开。
姜妙动用了“奇货居”赚取的大量现银,由赵老四和韩松负责,在北碚城及周边城镇大肆采购。一车车的粮食、盐巴、铁料、煤炭、桐油、麻绳、各类工具(铁锹、镐头、斧头、锯子等)被运往黑哨谷边缘临时划出的堆放区。同时,也按照姜妙的清单,采购了大量本地常见的建筑材料,如原木、石料、青砖、瓦片等。这番大手笔,再次让北碚城的商行们侧目,暗中猜测这“姜家”到底要做什么。
然而,这些明面上采购的物资,对于姜妙规划中的建设规模而言,仍是杯水薪。真正的底气,来自于她的灵泉空间。
夜深人静之时,姜妙会独自进入空间,在那片已然解锁的庞大物资区中进行清点和准备。
“嗯,高标号水泥,足够用了;强度足够的螺纹钢,先取出一些,混在采购的普通铁料里;各种规格的钢管、预制构件……这些得找机会偷偷用。”
“工程机械……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搅拌机,还有小型发电机和焊接设备,都得准备好,到时候夜间作业就靠它们了。”
“对了,还有那些改良的优质种子,得找个合适的理由拿出来推广……”
她如同一个最精明的仓库管理员,盘算着哪些可以光明正大使用,哪些需要巧妙掩饰,哪些必须作为底牌深藏。内心oS:“感觉自己像个在玩现实版‘我的世界’的氪金玩家,资源库管够,就看怎么合理‘作弊’了。”
物资在筹备,人手更是关键。
随着旧部家眷的抵达和姜妙“仁商”名声的传播,主动前来投靠的流民和工匠日渐增多。姜妙设立了简单的招募处,由姜云轩从旁协助学习管理,赵老四负责维持秩序,进行初步筛选。他们优先选择那些身家清白、拖家带口、有一技之长或者看起来老实肯干的人。
铁匠、木匠、泥瓦匠被单独登记,这些都是建设急需的技术人才。识文断字者也被重点关注,未来管理、文书工作都需要他们。甚至一些只会种地的老实农户,姜妙也来者不拒,黑哨谷未来需要开垦的田地数量惊人。
所有被接纳的人,都会被详细记录姓名、籍贯、特长,并被告知基本的规矩——服从安排、勤劳肯干者,必有饱饭安居;偷奸耍滑、心怀不轨者,严惩不贷。
姜永年也没闲着,他主动接过了管理和训练这些新招揽人手的担子。凭借多年军旅生涯积累的威望和管理经验,他将这些成分复杂的人员编成不同的班组,指定临时负责人,开始进行最简单的队列和纪律训练,旨在快速凝聚人心,消除散漫气息。
“无规矩不成方圆。”姜永年对姜妙和萧执说道,“建设之初,令行禁止尤为重要。”
萧执则主要负责安全和防卫。他抽调部分逍遥卫骨干,与新招揽人员中有些许武艺底子、身强体壮者,组成了初期的巡逻和警戒队伍,负责黑哨谷周边及物资堆放区的安全,防范可能的野兽或宵小之辈。
一时间,黑哨谷入口处那片区域,俨然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筹备处。堆积如山的物资,来来往往、逐渐被组织起来的人员,以及那隐隐透出的、不同于寻常流民营地的秩序感,都预示着这片沉寂已久的土地,即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姜妙站在临时搭建的了望台上,看着下方忙碌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期待。她知道,前期的准备工作已接近尾声,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那隐藏在空间中的“神器”就将轰鸣着驶出,真正拉开黑哨谷建设的宏伟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