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枫的转变与进步,墨兰(青荷)看在眼里,欣慰之余,却并未满足。她深知,在这汴京城,尤其是在盛家这样正在上升的官宦之家,一个庶子若想真正站稳脚跟,仅凭学问上的些许进益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更多的资源,更广的人脉,以及……更实在的根基。
夜色深沉,林栖阁内烛火摇曳。墨兰(青荷)并未歇息,而是于灯下静静思忖。体内青莲本源带来的那份清明与专注,让她能更有效地梳理思绪,权衡利弊。
盘算资源:母亲手中的产业
她首先想到的,是母亲林噙霜手中握着的那些铺面和田庄。这是他们林栖阁除了父亲盛纮的宠爱外,最实在的依仗之一。母亲善于理财,这些年想必也积攒了不少。然而,墨兰(青荷)清楚,这些产业的管理,多半倚赖母亲信得过的陪房或外头聘请的管事,母亲自身未必精通经营之道,更勿论长枫,对此几乎一窍不通。
“光是增加田庄铺面,若不懂经营,不善打理,只怕收益有限,甚至可能为人所乘,暗中亏空……”墨兰(青荷)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划。她意识到,仅仅扩张产业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如何让这些产业更好地产生效益,并且,要让长枫逐步接触、了解,乃至最终能够掌控一部分。这不仅是增加收入,更是培养他理事的能力,让他除了书本之外,多一份立世的实务经验。
思量技能:何以为凭?
那么,长枫自身,除了读书科举这条正途,还能凭借什么?墨兰(青荷)蹙眉深思。
结交权贵?以长枫庶子的身份和目前的见识,盲目攀附只怕适得其反,甚至可能卷入不必要的纷争。此路风险太大,需从长计议,且必须有合适的契机与人选。
那么,一些实用的技能呢?她回想起前世零星的记忆,那些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更为高效的管理方法或是一些新奇物品的制法……但旋即,她又压下了这个念头。青莲本源的限制森严,她无法拿出任何超乎此世认知的东西。一切必须合乎逻辑,源于此世的智慧。
或许……可以从母亲现有的产业入手?她思忖着。比如,母亲名下似乎有一间绸缎庄,生意只是平平。若能了解些时新的花样、更精细的织法,或是更灵活的售卖方式……这些,或许可以通过阅读一些杂书、或是留意城中其他成功商铺的经营,慢慢琢磨出来。她无法直接变出方案,但她可以引导长枫去观察、去思考,将书本上的智慧,运用到实际的经营改善中去。
还有田庄。若能知晓更有效的肥田之法,或是轮作技巧,是否能提高产出?这些知识,或许在那些被视为“杂学”的农书中有记载。她可以让长枫在攻读经史之余,也涉猎一些此类书籍,开阔眼界,或许将来能有用武之地。
潜移默化,引导兄长
心中有了初步的盘算,墨兰(青荷)并未急于行动。她深知此事需循序渐进,更不能让母亲和兄长觉得她是在指手画脚。
次日,在与长枫探讨课业间隙,她状似无意地提起:“三哥哥,我前日看杂记,读到前朝一位官员,不仅学问好,还颇通经济之道,善于打理家族田产,使得家族蒸蒸日上。可见这理事之才,与学问文章,未必不能相辅相成。”
长枫闻言,略显讶异,随即笑道:“四妹妹连这等杂书也看?不过此言倒也有理,只读死书,确实容易脱离实务。”
又过了几日,她借着帮母亲看账本的机会——林噙霜有时也会让女儿帮着看看,觉得女儿心思细——对长枫说:“三哥哥,你看这铺子的进项,似乎总是这些,若能有些新意,或是打理得更精心些,或许能更好。可惜我们都不太懂这些。”
她的话,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虽轻,却意在激起波澜。她不是在命令,而是在引导,激发长枫自身去思考除了科举之外的可能性,去关注那些能够增强自身实力和家族根基的“俗务”。
与此同时,她自己也更加留意相关的信息。在书斋,她会借阅一些地理志、风物志,乃至一些笔记小说,从中汲取可能有用的知识。她无法直接赋予长枫技能,但她可以凭借自身被优化的学习能力,先一步拓宽认知的边界,再寻机将这些见识,转化为对兄长有益的引导。
前路漫漫,资源需要积累,技能需要培养。墨兰(青荷)不急,她有着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她会如同最细致的园丁,一边为长枫这棵正在努力生长的树木提供学识的养分,一边悄然为他松土、施肥,引导他的根系,向着更广阔、更坚实的方向,深深扎下。这一切,都将在不引人注目的日常中,悄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