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病情稳定下来,如同暴风雨后暂时平静的海面,但海底的暗流依旧汹涌。那笔丰厚的咨询奖金和后续的合作意向,像一块坚实的浮木,让在溺毙边缘挣扎的乔琳终于得以将头探出水面,喘息,思考。
她意识到,之前那种事必躬亲、将所有重量一肩挑的方式,不仅是不可持续的,更是一种缓慢的自毁。她需要划定界限,不是为了逃避责任,而是为了更长久、更有效地承担责任。这个家,不能只靠她一根柱子撑着,否则迟早有一天,柱子会垮,家也会塌。
她选择了一个父亲精神尚可、母亲情绪相对平稳的下午。阳光透过病房的窗户,在地板上投下暖融融的光斑。乔琳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开始按摩,而是拉过椅子,坐在父母床边,神情平静却郑重。
“爸,妈,”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耳中,“有件事,我想和你们商量一下。”
王亚珍停下手中正在叠的衣服,疑惑地看过来。乔建斌也努力转动眼珠,望向女儿。
“我最近接了一个很重要的咨询项目,”乔琳开门见山,语气没有炫耀,只是陈述事实,“报酬很高,能解决家里接下来很长时间的医药费和开销。”她顿了顿,目光扫过父母脸上细微的变化,“但是,这个项目难度很大,需要我投入大量整块的时间和精力。”
王亚珍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乔琳没有给她打断的机会。
“我知道爸需要人照顾,妈你也辛苦。”她继续道,语速平稳,“所以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请一个更专业的全职护工?负责爸的日常起居、喂药、基础的康复活动。妈你从旁协助,也能轻松很多。”
“请护工?”王亚珍下意识反对,“那得多贵啊!再说,外人哪有自家人尽心?”
“妈,”乔琳看向母亲,眼神冷静而透彻,“我之前做的那些,很多护工经过专业训练,能做得更好,更科学。而且,”她加重了语气,“我通过工作赚来的钱,足够支付这笔费用,并且能让我们家过得宽裕很多。这比我把所有时间都耗在这里,无法工作,最终坐吃山空要好。”
她的话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中了王亚珍最核心的担忧——钱,以及未来。王亚珍沉默了,脸上露出挣扎的神色。
乔琳又转向父亲:“爸,您的康复是长期过程,最重要的是坚持科学的方法和保持好心情。专业的护工能提供更规范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风险。而我,”她微微前倾身体,“我会每天定时来给您做按摩,这是我跟‘老师’学的,对疏通经络有帮助,别人替代不了。同时,我保证通过工作,赚到足够支撑您更好治疗和康复的钱。这样安排,您看行吗?”
乔建斌浑浊的眼睛看着女儿,他或许无法完全理解那些复杂的道理,但他能感受到女儿话语里的疲惫、决心以及那份为他、为这个家谋划的深远考量。他喉咙里发出几个模糊的音节,努力点了点头。
父亲的点头,像是一锤定音。王亚珍看着丈夫,又看看女儿苍白却坚定的脸,最终叹了口气,算是默许。
“那就这样定。”乔琳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我会尽快联系靠谱的护工。妈你帮忙看着点。我每天会固定时间来给爸按摩,其他时间,我需要处理工作。”她站起身,“只有我把工作做好了,我们这个家,才能更好地走下去。”
她没有祈求理解,没有抱怨压力,只是冷静地分析了利弊,提出了解决方案,并明确了自己的边界和责任。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被动承受一切的女儿,而是成为了这个家庭的规划者和顶梁柱。
接下来的几天,雷厉风行。乔琳凭借之前调研的信息和敏锐的判断,迅速聘请了一位经验丰富、口碑良好的护工。她与护工详细交代了父亲的病情、用药和注意事项,并让母亲参与其中,明确分工。
她自己则退后一步,不再是事无巨细的照顾者。她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那个高端咨询项目的深入研究和新的合作意向洽谈中,同时也开始重新规划被严重挤压的学术时间。她依然每天出现,在固定的时间段,为父亲进行那融合了《青木养身功》气息的穴位按摩。这成了她与父亲之间一种无声的、更深层次的连接,也是她坚守的、不可替代的责任底线。
当指尖那温热的气息缓缓渡入父亲身体时,她能感受到一种奇异的平静。这不是负担,而是纽带。而在其他时间里,她允许自己暂时从病房的压抑中抽离,专注于能带来希望和资源的“外界”。
青荷不再试图以一己之力涤清整个池塘的淤泥。它选择将根系牢牢固定,汲取养分,同时舒展枝叶,去承接阳光雨露。它划定了水面之下的疆域,默然生长,只为长得更高更韧,终有一日,能为其下的水域,投下更大、更坚实的荫蔽。
界碑已立,不是为了隔绝,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守护。乔琳在这沉重的现实与飘渺的理想之间,终于为自己,也为这个家,找到了一条或许艰难、却更具韧性的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