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东逝,海晏河清。历经十三年艰苦奋斗,承载着人族无数血汗与期望的治水伟业,终于功成。大禹并未过多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他拖着疲惫却坚毅的身躯,带着一身风霜与功绩,回到了人族圣都——陈都,向舜帝复命。
这十三年来,大禹的所作所为,早已通过治水民夫、各方部落首领乃至暗中观察的仙神之口,传遍了人族。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公而忘私,他手持耒耜与民同劳的事必躬亲,他规划九州水系的雄才大略,他协调各方、公正无私的领袖风范,无不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人族心中。他的威望,早已超越了寻常的部落首领,直追三皇。
舜帝高坐于朝堂之上,看着殿下面容沧桑,眼神愈发深邃明亮的大禹,心中满是欣慰与感慨。他深知,自己的继承人有了,人族需要一位如大禹这般富有开拓精神与实干能力的领袖,带领族群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于是,舜帝召集各部族长与贤能,郑重提议:“禹治洪水,唯殷黔首,绩莫大焉。光耀日月,功盖天地。朕欲效仿先贤,禅让帝位,诸位以为如何?”
堂下顿时一片肃然,随即便是纷纷附议之声。大禹的功绩与品德,有目共睹,无人能出其右。很快,一场盛大的人族大会在陈都召开,来自九州各地的部落首领、贤达耆老齐聚一堂。大会之上,几乎没有任何异议,大禹被一致推举为人族下一任共主!自此,大禹留在陈都,跟随舜帝学习如何管理人族大小事务。
舜帝在位四十年,期间经历了魔道阴谋、滔天洪水,最终在他的贤明领导与人族自身的顽强拼搏下,不仅度过了危机,更在灾后实现了平稳的恢复与发展。人口逐渐回升,被洪水摧毁的家园得以重建,新的城池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族疆域之内。随着生产恢复与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农民、工匠、巫祝、管理者等阶层也逐渐分明,人族社会开始呈现出更加成熟的文明形态。
大禹此时,早已能独立处理人族所有事务,舜帝也感到功德圆满,完成禅位大典后,他遵循前例,将共主之位与象征权柄的崆峒印传于大禹,自身则在一道恢弘的人道功德金光接引下,飘然落在火云洞前,与先贤伏羲、神农、轩辕、蚩尤、仓颉一同,成为镇压人族气运的又一位准圣存在。
大禹继位,成为人族新任共主。他并未因继任人皇而懈怠,反而以更加严谨的态度与深远的眼光,投入到人族的发展大业之中。他总结治水经验,将其应用于田地开垦与粮食种植中。他划分行政区域,委任贤能,兴修水利,鼓励农耕畜牧,推广冶炼技术,制定更为完善的律法制度。
在他的带领下,人族开始高速发展。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繁衍增长,昔日洪水的伤痕被彻底抚平,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繁荣兴旺的景象。人族的足迹不断向四周拓展,疆域在百年间扩大了近一倍,几乎将整个富饶的东洲大地都囊括在内。东起波涛万顷的东海之滨,西至巍峨神秘的昆仑山脉,南达瘴疠初开、资源丰富的夷洲列岛,北抵寒风凛冽、资源独特的冻土冰原,广袤的东洲土地上,到处都能看到人族的炊烟与旗帜。
然而,疆域的急速扩张,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此辽阔的领土,如何有效管理?如何确保气运凝聚,不受外邪侵扰?如何减少自然灾害,让族人安居乐业?大禹时常立于高处,眺望这壮丽山河,心中思索着长治久安之策。
一日,他再观当年治水时留下的舆图,有了一个想法。
他召集人族所有知名的能工巧匠、精通地脉的巫祝、乃至一些与人族交好的炼器仙师,宣布了这一前所未有的计划。采集天地精华,汇聚人道气运,炼制九尊巨鼎,以此镇压人族气运!
旨意一下,所有人族都行动起来。工匠们前往首山,开采最坚硬的铜矿;勇士们深入北原冰域,寻找万年寒铁;使者们登上昆仑神山,求得先天庚金之精;渔民们远航南海,打捞蕴藏月华之力的银沙……无数珍贵的材料,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陈都。
大禹亲自设计鼎形,以圆鼎象征天,方座象征地,寓意人族顶天立地。他更以无上智慧与对人道疆域的深刻理解,将人族疆域划分为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而九鼎正好与之相对,其上刻有九州各地的山川地形、风物民俗、珍奇异兽,乃至重要的历史事件与先贤功绩,都以人文秘法铭刻于九鼎之上。每一尊鼎,都与一洲之地,与其地脉气息紧密相连。
炼制之时,大禹率人族众贤,祭祀天地祖宗,引动磅礴的人道气运,注入正在铸炼的九鼎之中。更沟通洪荒大地意志,引地脉之力为薪柴,以文明之火为熔炉!
历时九九八十一年,陈都禅位台上,霞光万道,九声震彻天地的龙吟凤哕响起!九尊大如房屋、古朴厚重、散发着人道气息的青铜巨鼎,悬浮在半空。大禹催动人道功德之力,在鼎身之上,刻画出每尊大鼎对应的名字,冀、兖、……随着最后一尊大鼎被刻上雍字,九鼎铭文闪烁,九州山河浮现在半空中,人道气运与地脉之力在其中完美交融。陈都百姓见到如此奇景,纷纷跪拜,高呼“人族永昌”。
大禹依照规划,将九鼎分别安置于九州的核心地脉节点之上。当最后一尊大鼎归位的那一刻,九道金色的气运光柱冲天而起,在苍穹之上交织成一张覆盖整个九州的大网,随即缓缓沉降,将人族疆域笼罩在阵法之下。
自此,九州结界成形!人族疆域之内,地脉更加稳固,天灾显着减少;外邪魔气难以侵入;人族自身修炼、感悟天地也更加顺畅。九鼎如同九个强大的枢纽,不断汇聚、纯化、壮大着人族的气运,使人道根基愈发稳固。这不仅是物质的屏障,更是精神的象征,标志着人族从一个依靠英雄领导的部落联盟,向着一个拥有共同文明、稳固疆域和集体意志的国度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大禹成为共主,历经三百年。在他的治理下,人族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与强盛,九鼎镇运,疆域稳固,文明昌盛。他的功德,按理说早该功德圆满,禅位后前往火云洞静修。
可是,三百年过去了,大禹始终未曾感到功德圆满,使命终结的契机。他依旧每天忙于处理着人族事务。同时,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摆在他面前:下一任共主的人选。
他的儿子启,颇具才能,在协助他处理政务中展现出不凡的能力,身边也聚集了一批支持者。但传统的“禅让制”早已深入人心,各部族贤能辈出,其中又以伯益最为突出。是延续传统禅让,选伯益为继承人?还是……一种未曾明言,却已在部分人心中滋生的念头——将共主之位,传于己子?
大禹站在人皇宫的高台之上,俯瞰着他亲手参与拯救、又亲手推向鼎盛的九州大地,目光深邃而复杂。三百年的统治,九鼎的铸就,似乎为人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稳定,但也埋下了某种变化的种子。下一个路口,人族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