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刺破云层,将金色洒满海峡。在亿万民众的期待中,一场史无前例的“和平守护”联合演习拉开帷幕——这不是军事威慑,而是一场展现科技与民心相融的特殊展示。
清晨六时整,厦门观音山海滩挤满了观看的民众。
“快看!是!”一个孩子指着天空惊呼。
银灰色的空天母舰如同优雅的巨鲸缓缓掠过,舰体周围流转着淡淡的能量光晕。它没有携带武器,而是在舰腹投射出巨大的全息影像——实时展示着台湾海峡的洋流数据、渔场分布和航运路线。
“这是在给我们看明天的捕鱼攻略啊!”老渔民陈阿伯笑着对直播手机说,“比我们祖传的看天吃饭准多了!”
更高处,十二颗“司辰”平台组成环绕轨道,构建起覆盖整个区域的民生保障网络。演习开始后,全岛所有手机都收到了第一条系统推送:
【“息壤”民生保障网络已覆盖全岛,未来72小时天气晴好,适宜户外活动】
《灵境·两岸家园》的在线人数突破五千万。最热门的直播间里,大陆网友“山河故人”和台湾网友“海岛风情”正在联手完成数字长城最后的拼接。
当最后一块来自屏东的砖石落下,整个虚拟世界下起了金色的雨。系统公告响起:
【海峡数字长廊正式贯通,所有用户可免费领取“寻根之旅”传送符】
现实中的变化更加动人。台中着名的逢甲夜市,摊主们纷纷挂出“欢迎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招牌。卖大肠包小肠的阿明嫂笑着对镜头说:
“早就准备好啦!大陆游客说我们的酱料特别香!”
更令人惊喜的是,演习开始后,全岛的5G信号突然提升了三倍网速。年轻人很快发现,这是“羲和”网络在测试负载能力。大学生小琳在dcard上发帖:
“突然能流畅看4K直播了,这算演习福利吗?”
配图是她正在观看北京故宫的实时VR导览。
真正的震撼发生在基层。
高雄旗津区的活动中心里,一百一十岁的李阿公早早坐在第一排。当大陆医疗队的专家开始讲解“女娲”智能诊疗系统时,他颤巍巍举起手:
“医生,这个机器能治我几十年的老风湿吗?”
在得到肯定答复后,老人眼眶红了:“等我好了,要回漳州老家看看...”
同样的温情在虚拟世界上演。台南的年轻妈妈“小幸福”在论坛发帖:
“刚刚通过给孩子找到了匹配的骨髓捐献者...是上海的一位志愿者。”
这条帖子在半小时内收获十万次祝福。
最动人的一幕发生在澎湖。当大陆的海洋监测船靠岸补给时,当地渔民自发划着小船送来新鲜渔获:
“尝尝我们这里的海鲜,和福建一个味道!”
演习进入第二天,“锁台”展现的不是封锁,而是无微不至的守护。
清晨,花莲的茶农发现“神农”系统发来了精准的采摘建议;中午,台中的机械厂收到了“共工之环”推送的设备升级方案;傍晚,全岛的便利店都补货了最受欢迎的大陆零食。
在虚拟世界,《灵境》开通了“海峡美食街”。大陆网友教台湾网友包饺子,台湾网友教大陆网友做珍珠奶茶,其乐融融的画面被做成表情包广为流传。
更实质的改变在民生领域。演习期间,岛内居民首次体验到了“盘古”能源网络的稳定——那些年久失修的电力设施,在智能电网的调节下,破天荒地实现了零故障运行。
演习最后一天,真正的“王师”来了——不过他们带来的不是枪炮,而是诚意。
厦门会展中心里,两岸企业家峰会同步举行。大陆电商平台当场签下百亿台湾农产品订单,台湾科技企业获得“伏羲”架构的开放授权。
在虚拟世界,最大的惊喜来自“文渊阁”数字图书馆——向全岛居民免费开放了全部馆藏。大学生们兴奋地发帖:
“终于能看到北京故宫的全部数字化藏品了!”
当夕阳西下,演习圆满结束。台北101大楼亮起“家好月圆”的灯光秀,与此同时,对岸的厦门也亮起“欢迎回家”的回应。
在基隆港,老船长林国栋望着陆续启程返航的大陆船只,轻声对身边的孙子说:
“看见了吗?这就是老祖宗说的箪食壶浆。不是被迫,是真心实意的欢迎。”
虚拟世界上,一条帖子被顶到首页最高处:
“我们迎接的不是军队,是更好的生活。”
配图是两岸小朋友在“灵境”里手牵手看烟花的截图。
这一刻,科技与民心交融,演绎了一场跨越海峡的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