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研究院,理论创新中心顶层,那间可容纳数十人的环形战略决策室内,气氛凝重而肃穆。厚重的特种合金大门紧闭,电磁屏蔽系统已悄然启动,确保此间的一切讨论不会泄露分毫。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着的皆是能影响一方格局的人物。主位自然是张诚,他神色平静,仿佛即将展示的并非什么惊世骇俗之物。他的左侧,是研究院的核心管理层——赵伟、李静、陈刚,以及各主要研究所的负责人:魏平洲、林婉、吴锐、沈清荷、周思源、马卫国。他的右侧,则是来自国家部委(国资委代表持股的)及中国科学院的几位主要领导,他们表情严肃,眼神中带着探究与期待。院长深夜电话联系他们,还必须要亲自过来,必然是研究院有了足以惊动最高层的突破。
会议由赵伟主持,流程简洁。在简单汇报了研究院近期在各重点项目上的整体进展后,他看向张诚:“院长。”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于张诚身上。
张诚微微颔首,没有多余的客套,直接切入主题:“今日请各位领导前来,是有一项研究院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需要向国家汇报,并商议其后续发展路径。”
他目光转向沈清荷:“沈教授,请你向各位领导介绍‘源泉’项目的情况。”
沈清荷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激动,站起身,走到了会议室前方的全息投影区。她操作着控制板,顿时,关于“源泉”生命强化剂的详细数据、细胞与动物实验的惊人对比影像、人体志愿者的体能提升图表,以及那令人匪夷所思的成本分析报告,清晰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随着沈清荷清晰而专业的讲解,会议室内,除了早已知情的研究院核心成员外,那些来自部委和中科院的领导们,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严肃,逐渐转变为惊愕,再到难以置信的震撼。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源泉’强化剂能够系统性优化人体机能,长期服用,预计可显着延缓衰老,提升个体健康寿命,根据模型推算,对自然寿命的延长效果可能达到百分之三十到五十。”沈清荷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但语气无比肯定,“并且,经过严格测算,在实现规模化量产后,其单瓶(20毫升)成本,可以控制在八元人民币左右。如果经过稀释,成本可以控制在四元人民币”
“多……多少?”一位国资委的领导下意识地追问了一句,以为自己听错了。
“八元人民币。”沈清荷清晰地重复了一遍。
会议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延长寿命百分之三十到五十?成本八块钱?稀释后更便宜,这两组信息组合在一起,带来的冲击力不亚于在他们耳边引爆了一颗核弹!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科技进步,这是足以颠覆现有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乃至伦理观念的“神话”产物!
中科院的一位资深院士,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干涩:“沈教授,这……这数据的可靠性?还有,这配方的来源是……” 他无法想象,以目前全球的生物科技水平,如何能诞生如此逆天的成果。
沈清荷闻言,目光恭敬地转向主位上的张诚,郑重说道:“所有实验数据,均经过我院生命科学所与相关协作单位的多轮严格验证,确保无误。至于配方的来源……”
她停顿了一下,语气充满了敬仰:“是由张诚院长,独立完成理论构建,并亲自指导完成了关键合成路径的突破。院长亲自在实验室合成了第一批成品。”
轰!
所有人的目光,如同聚光灯般,瞬间再次聚焦在张诚身上,比之前更加炽热,充满了无法言喻的惊骇与敬畏!
又是他!
千禧难题是他解决的,开创性的理论框架是他建立的,如今,这堪称“生命圣杯”的奇迹,竟然也是他拿出来的!他不仅站在了人类智慧的巅峰,如今,更是触碰到了生命的禁区,并轻松拿到了钥匙!
几位部委领导看着张诚那年轻得过分的面容,再联想到这足以让全世界疯狂的成果,一时间竟不知该作何表情。他们终于深切地体会到,与这位“国士”合作,需要承受的是何等一波接一波的心灵冲击。
“诸位若是不信,可以亲自体验一下。”张诚适时开口,打破了沉默。他示意了一下,李静立刻起身,将早已准备好的几个小巧的水晶杯分发给在座的各位领导。每个杯子里,都盛着约20毫升左右,那呈现淡琥珀色的“源泉”强化剂。
领导们面面相觑,看着杯中那清澈剔透、隐隐有微光流转的液体,犹豫了片刻。最终,一位资历最老的部委领导率先端起杯子,像是下定决心般,一口饮尽。其他人见状,也纷纷效仿。
液体入口清凉,带着一丝极淡的、难以形容的甘甜与草木清香,口感顺滑。入腹之后,并未有什么立竿见影、小说中描述的洗髓伐经般的剧痛,反而是一种温润的暖流缓缓扩散开来,仿佛干涸的土地得到了滋润。短短几分钟内,几位年纪稍长的领导,明显感觉到因长途奔波和连日劳累带来的疲惫感一扫而空,头脑变得异常清明,连往日有些昏花的眼睛,都感觉清晰了不少,浑身上下有种说不出的轻松与精力充沛之感。
“这……这种感觉!”那位最先喝下的部委领导,感受着身体久违的轻盈与活力,激动得手指都有些发抖,“神了!真是神了!”
其他领导也纷纷动容,亲身感受远比看报告来得更加直接和震撼!他们看着手中空了的杯子,眼神变得无比炙热。这不仅仅是药,这是活力,是时间,是生命本身!
待众人情绪稍稍平复,张诚再次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源泉’的功效,毋庸置疑。但如此重要的成果,其转化与应用,不能仅仅停留在研究院的实验室层面。它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国家战略,甚至关乎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
他环视众人,提出了核心建议:“为了更高效、更规范、更安全地进行此类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生产、推广与市场化运营,我提议,以炎黄研究院为核心依托,整合相关资源,组建——炎黄集团。”
“炎黄集团……”领导们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眼神闪烁,迅速权衡着其中的巨大意义。
“具体的组建方案、股权结构、运营模式、以及‘源泉’项目的产业化落地细节,”张诚继续说道,“我建议,在近期召开炎黄研究院全体股东会议,进行详细商议。今日请各位领导前来,便是先行通报此事,听取高见,并恳请各位领导将此事,以及‘源泉’样品与完整报告,向中央汇报。”
“同意!”部委的领导立刻表态,语气斩钉截铁,“张院士考虑得非常周全!如此国之重器,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实体来承载和运营!组建集团,势在必行!”
“附议!”中科院的领导也立刻跟进,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红光,“研究院负责前沿开拓,集团负责产业转化,双轮驱动,相得益彰!我们中科院一定全力支持!”
其他领导也纷纷表态赞成,没有任何异议。他们深知,此事关系太大,已非他们这个层面能够单独决策,必须第一时间上报。
会议很快结束。各位部委和中科院的领导们,几乎是怀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情,带着“源泉”的样品和绝密报告,匆匆离开会议室,登上专车,以最快速度奔赴机场,前往首都汇报这石破天惊的重大情况。
决策室内,只剩下张诚和研究院的核心成员。
张诚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广袤的天地。
生命之钥已经交出,集团的蓝图已然铺开。
接下来,将是风起云涌的时代。资本的追逐,国际的瞩目,暗流的涌动……都将随着“源泉”的面世和炎黄集团的组建,接踵而至。
但他目光平静,深邃如海。
这一切,本就在他的规划之中。引领文明,需先从提升文明的主体——“人”开始。
炎黄集团,将是他撬动整个世界的,又一根强有力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