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回响”并未持续肆虐,如同一次深沉的呼吸,在撼动世界之后,缓缓平息。
但其造成的影响,却在玄武基地内部持续发酵,尤其是对赵小玥和“基石”而言。
赵小玥在医疗团队的全力救治下,终于脱离了意识被直接冲击的危险,但并未完全清醒。
她陷入了一种类似高烧谵妄的状态,紧闭的双眼下眼球快速转动,嘴唇无声地开合,偶尔会吐出几个意义不明的、拗口的音节或碎片化的词语。
这些词语不属于任何已知语言,却带着某种原始的规则韵律。
苏婉清守在她床边,忧心忡忡。
生理监测显示赵小玥的身体指标正在缓慢恢复,但她的脑波活动剧烈得超乎想象,仿佛有海量的信息正在她意识深处奔腾、冲撞。
“她像是在……强行消化那些涌入的信息。”沈鸿通过远程监测观察后,得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结论,“那股‘回响’携带的信息量可能远超我们想象,小玥的能力让她成为了接收天线,但她的‘处理器’……快过载了。”
他们尝试了各种方法安抚她的精神,效果甚微。
最终,苏婉清发现,当播放一些由“基石”稳定规则场转化而来的、极其单调平缓的音频时,赵小玥的挣扎会稍微减轻一些。
这似乎暗示着,唯有同属规则层面的、纯粹的稳定,才能稍稍中和那古老混乱的信息洪流。
与此同时,核心实验室区域,“基石”的剧烈变化也逐渐趋于平稳。
但它已不再是之前的那个“基石”。
负责沟通的团队面对着全新的挑战。
之前与“基石”的对话,虽然困难,但如同与一个拥有绝对理性、逻辑严密的超级AI交流,总能找到其行为的内在规律。
而现在,他们感觉像是在面对一片……拥有了“历史”和“深度”的规则之海。
“它的逻辑核心变得更加复杂,更加……立体。”沟通负责人试图向江季黎描述这种变化,“以前它追求的是平面的、绝对的稳定。现在,它的逻辑中似乎融入了对‘变化’、‘过程’甚至‘时间’本身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消除混乱,而是开始尝试去‘理解’混乱的成因,并将其纳入一个更宏大的、动态的平衡体系。”
仿佛是为了印证这一点,一直笼罩着基地核心区的、“秩序绿洲”的规则场,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它不再像以前那样,将一切不符合“稳定”标准的东西都排斥在外,而是变得更具“渗透性”和“包容性”。
一些低烈度的规则波动(比如人员情绪的正常起伏、设备运行的自然损耗)被允许在其内部存在,只要不破坏整体的动态平衡。
这种变化带来了一些实际的好处。
基地内部一些之前因为规则过于“刚性”而难以解决的微小故障(比如某些精密仪器的同步偏差)自然而然地消失了,整体运行效率反而有了一丝提升。
但也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这个更加复杂、更难以预测的“基石”,未来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
“它似乎从那股‘回响’中,汲取了某种……‘经验’或者‘知识’。”
沈鸿分析着监测数据,语气复杂,“这可能是机遇,让我们能更快地理解这个新世界;但也可能是巨大的风险,我们彻底失去了对它的‘理解上限’。”
江季黎聆听着各方汇报,目光落在主屏幕上两个并排的画面:一个是依旧在病床上无意识呓语的赵小玥,另一个是代表着已然不同的“基石”那更加深邃、更加变幻莫测的规则场模型。
一个被迫承载着过量的古老信息,一个则主动吸收并重构了自身的逻辑。
他们都接触了那来自深渊的“回响”,并以各自的方式承受和改变着。
“加强对‘基石’的观测和沟通,尝试建立新的交互协议。它的‘升级’对我们而言,是福是祸,取决于我们能否跟上它的步伐。”
江季黎下令,“同时,全力保障赵小玥的安全和健康。她是我们目前唯一能接触到那股‘回响’信息实质的窗口,必须等她‘消化’完毕。”
她顿了顿,补充道:“另外,通知陆岩,探索计划暂时变更。在弄清楚这股‘回响’的来历和影响范围之前,所有对外探索以基地周边五十公里为限,目标调整为监测环境规则变化,尤其是寻找是否还有其他类似的‘规则静萱’群落,或者其他对‘回响’产生特殊反应的现象。”
危机暂时过去,但留下的谜团更深。
地底深处沉睡的,究竟是什么?它们为何会在此时“回响”?这股“回响”仅仅是历史的余音,还是某种主动的信号?
赵小玥混乱的呓语中,或许藏着答案的碎片。而“基石”的重构,则可能成为人类理解并应对这全新挑战的关键。
基地在短暂的混乱后,再次进入了高度戒备和紧张研究的节奏。
他们如同站在一座刚刚经历过地震、却发现了更深层地下宫殿入口的废墟上,既感到恐惧,也按捺不住探索的渴望。
新世界的神秘面纱,正在被一层层揭开,而每一层之下,都隐藏着更加惊心动魄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