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四年的夏末,彭城朝廷明面上的政令推行已初见轮廓,各方或顺或逆的反应也大致清晰。
然而,郭嘉深知,仅凭煌煌诏令与正使往来,远不足以在这乱世牢牢掌控局势。
真正的较量,往往发生在阳光照不到的阴影之下。
在蔡琰的首肯与支持下,一张更为隐秘、也更加危险的大网,开始由彭城悄然向外蔓延。
这张网的核心,由徐庶直接负责,其触角主要伸向三个方向:
其一,渗透与监控。
针对曹操、袁绍、孙策、刘表等主要对手,乃至刘备、刘璋、马腾韩遂等重要势力,朝廷开始系统性地安插、激活和发展细作。
这些细作身份各异,有的是往来商贾,有的是游方术士,有的甚至是对方阵营中不得志的低级官吏或军中士卒。
他们不负责刺杀、破坏等剧烈行动,其主要任务在于收集情报——兵力调动、粮草储备、内部人事变动、主要人物的言行起居、势力之间的矛盾等等。
这些零碎的信息被加密后,通过秘密渠道源源不断地汇入彭城,由徐庶麾下新组建的“职方司”进行汇总分析,从中勾勒出各方势力的真实动向与潜在意图。
郭嘉对徐庶强调: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要知道曹操晚上睡不安稳时,念叨的是谁的名字;
要知道袁绍麾下,审配与郭图又在为何事争吵;
要知道孙策下一次饮宴,周瑜是否依旧坐在他左手第一位。”
其二,离间与策反。
在掌握足够情报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进行精准操作。
例如,对袁绍集团,密令幽州的细作,设法加剧其长子袁谭与幼子袁尚支持者之间的矛盾,散播诸如“袁尚欲夺兄长兵权”、“袁谭不满父亲偏爱”之类的流言。
对曹操,则利用其宛城新败不久、内部不稳的时机,尝试接触其麾下一些非嫡系、或对现状不满的将领,如李通等人,许以朝廷高官厚禄,诱其暗中投效或保持中立。
对荆州,则双管齐下,一面通过细作向蔡瑁、蒯越等人“透露”刘备暗中结交豪强、图谋不轨的“证据”,加深其对刘备的忌惮;
另一面,也尝试接触那些对刘表保守政策不满、心向朝廷的荆州中层官员和将领,如伊籍、霍峻等,建立秘密联系,为将来可能的变化埋下伏笔。
这些行动如同无声的毒药,缓慢侵蚀着对手内部的凝聚力。
其三,秘密交易与技术支持。
有些时候,武力与权谋并非唯一手段。
郭嘉授意,通过可靠的秘密渠道,与一些势力进行有限的、非官方的物资或技术交换。
例如,利用朝廷掌控的青徐盐场之利,秘密向凉州马腾、韩遂控制区输送品质优良的食盐,换取他们的战马。
又比如,将一些相对落后、但对此时代而言仍属先进的农具打造技术,“无意间”泄露给交州士燮派来的商人,以换取其更大程度的经济依赖和情报分享。
甚至,郭嘉还批准了一项极其隐秘的计划:
由朝廷暗中支持的一些“民间”工匠团体,向孙策控制区输出改良的造船技术,旨在加速孙策水师的发展,从而使其更有能力牵制乃至消耗荆州刘表的力量。
这些交易都在极度隐秘中进行,彼此心照不宣。
然而,暗线的铺设绝非一帆风顺,其风险与明刀明枪的战争相比,甚至更为诡异难测。
派往许昌的一名重要细作,在试图接触曹操军械库一名主管时,意外暴露。
曹操的“校事府”反应极其迅速,不仅抓获并处决了这名细作,还顺藤摸瓜,几乎摧毁了朝廷在许昌经营多年的一个情报网,多名潜伏者惨遭屠戮。消息传回,徐庶扼腕叹息,郭嘉亦面色凝重。
这是暗战必然付出的代价。
而在荆州,针对刘备的离间计似乎起到了反效果。
蔡瑁、蒯越等人对刘备的猜忌确实加深了,但刘备似乎也有所察觉,他行事更加谨慎,与士人的交往也转为更隐秘的地下接触。
更令人不安的是,有迹象表明,刘备可能也在尝试建立自己的情报网络,甚至可能与某些来自其他势力的暗线有了接触,其目的不明。
最大的意外来自幽州。
朝廷支持的鲜于辅部在与袁绍的暗中较量中,为了获取关键情报,一名高级密探冒险策反袁绍麾下一名掌管部分粮草调度的军官。
此事不知为何走漏风声,袁绍大怒,不顾与朝廷表面上的和平,悍然出兵,以“剿匪”为名,突袭并攻占了由鲜于辅控制的一座边境小城,将城中涉嫌通敌的官吏军民尽数屠戮,其中包括那名被策反的军官及其全家,以及数名未能及时撤离的朝廷密探。
袁绍以此血腥手段,向彭城朝廷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宣称“幽州之事,乃河北内务,朝廷若再伸黑手,勿谓言之不预也!”
面对暗线行动带来的损失与反弹,彭城朝廷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刘晔担忧道:
“暗线虽利,然其风险巨大,易授人以柄,反损朝廷威信。
袁绍此举,便是明证。
是否应暂缓此类行动,以免激化矛盾?”
徐庶则坚持:
“暗战如同水底潜流,看似平静,实则决定胜负。
些许损失,在所难免。
若无此暗线,我辈如同盲人骑瞎马,安能应对曹、袁之奸猾?
唯有更加隐秘,更加谨慎。”
郭嘉沉默良久,最终做出了决断:
“暗线不可废,然需调整。
加强对密探的训练与保护,建立更稳妥的联络方式与应急机制。
行动目标需更加精准,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对袁绍的报复……”
他眼中寒光一闪,“不必急于一时,记下这笔账。
可令鲜于辅暂避其锋,巩固现有地盘,同时,加大对袁绍内部其他矛盾点的利用,比如,将他屠城的暴行,巧妙地‘告知’乌桓蹋顿和一些汉人豪强。”
暗线的织网行动,在付出鲜血的代价后,变得更加隐蔽、也更加致命。
它如同生长在阴影中的藤蔓,悄无声息地缠绕着各方势力的根基。
没有人知道,下一次的危机或转机,是否会源于某一条隐秘渠道传来的讯息,或是某个深藏敌营的暗子关键时刻的倒戈。
彭城朝廷在光明正大推行其政令的同时,另一只无形的手,已然探入了这乱世最幽暗的角落。
而这张暗网最终能网罗到什么,又将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无人可以预料。
只知道,随着这张网的铺开,天下这盘大棋,博弈的维度变得更加复杂与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