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风起青萍
“逐星者”远征柯伊伯带的无力感,如同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在dSm的核心层。时间,成为了最冷酷的敌人。林凡不得不将应对K-714的策略,从“主动拦截”彻底转向“精确预警与后果评估”。所有的深空观测资源都被调动起来,试图在那颗遥远的冰岩天体上,找到更多决定生死的信息。
与此同时,地球自身的“颤栗”愈发明显。dSm的全球应力监测网络几乎每一天都在刷新着警报记录。环太平洋火环带变得异常活跃,接连发生的强震虽然尚未直接冲击人口稠密区,但引发的海啸、山体滑坡已经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和恐慌。地质学家们在国际会议上争论不休,主流观点仍将其归因于正常的地壳活动周期,但私下里,一种不安的共识正在形成——情况不同寻常。
林凡通过“守夜人”的渠道,将dSm模型关于“回响者”潮汐与地质应力关联的部分非核心研究成果,以匿名方式分享给了几个主要国家的顶尖地质研究机构。这一次,引起的重视远超以往。越来越多的数据和模型开始指向那个诡异的418天周期,尽管其物理机制尚未被完全理解,但相关性已经无法忽视。
暗流,开始涌上水面。
首先做出激烈反应的是“盖亚方舟”联盟。他们不再掩饰其避难所的军事化管理,几个位于内陆高原和稳定地盾上的基地进入了准封闭状态,开始大规模储备物资和转移核心人员。这种举动无法完全瞒过外界,一时间,“末日地堡”、“精英逃亡”之类的流言和小道消息开始在互联网的某些角落悄然传播,加剧了社会的不安。
紧接着,一些嗅觉灵敏的大资本和跨国企业也开始行动。他们不像“盖亚方舟”那样建造坚固的堡垒,而是全球性地调整资产配置,加大了对避险资产和生存必需行业的投资,其高管和核心团队的“度假”和“海外派遣”计划突然变得频繁起来。
普通民众虽然无法知晓全部真相,但种种异常迹象叠加在一起——频繁的地震新闻、网络上流传的末日论调、某些商品价格的异常波动、以及身边一些有钱有势之人看似突兀的“出行”——一种集体性的焦虑如同病毒般在社会肌体中蔓延。超市里的罐头、压缩饼干、瓶装水开始出现抢购苗头,一些地区的露营和户外生存装备销量猛增。
林凡看着安迪汇总来的社会情绪分析报告,眉头紧锁。危机的破坏力不仅来自于物理冲击,更来自于恐慌引发的社会秩序崩溃。dSm可以加固设施,储备物资,但无法直接控制亿万人的心理。
他召集了王漫妮和樊胜美。
“启动‘黎明’计划。”林凡下达指令,“利用我们的供应链和物流网络,以市场化的方式,向公众稳定供应基础生活物资,平抑可能出现的恐慌性抢购。同时,dSm旗下所有公开业务,必须保持绝对正常运转,传递稳定信号。”
“明白,我们会把握好尺度,避免引发更大的关注。”王漫妮深知其中的微妙。
“内部呢?”樊胜美问。
“按最高应急预案执行,但对外保持静默。确保每一个dSm员工及其直系家属的基本安全和保障,这是我们的基石。”林凡语气坚定。
就在dSm试图稳住自身阵营并力所能及地缓和外部恐慌时,一个来自南极基地的紧急通讯,带来了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消息。
不是关于地质,也不是关于K-714。
基地负责人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和困惑:“老板!那个持续发出低频声波的冰下区域……冰层……冰层裂开了!不是正常的冰川运动,是一个规则的、圆形的裂口!直径约五十米!我们的无人机传回的画面显示,裂口下方……下方似乎是……人工建筑结构的顶部?!”
冰层之下,人工建筑?!
在南极?!!
林凡瞬间愣住了。
所有的计划,所有的应对,在这一刻,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发现打乱了。
风,起于青萍之末。
而此刻,风暴似乎找到了一个全新的、未知的宣泄口。
(第一百五十一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