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秋风带着凉意,吹得院角的梧桐树沙沙作响。苏青刚把新到的灯芯绒布料整理好,就听到院门外传来怯生生的声音:“苏青姐,你在家吗?”
抬头一看,是邻居陈婶家的小女儿陈小花。小姑娘刚满十六岁,梳着两条麻花辫,手里攥着个布包,眼神里带着几分期待和紧张。苏青放下手里的活,笑着迎上去:“小花,进来坐,找我有事吗?”
陈小花跟着苏青走进屋,局促地坐在板凳上,小声说:“苏青姐,我听说你做衣服特别厉害,想跟你学手艺,你能收我当徒弟吗?我不要工钱,只要能学会就行。”
苏青心里一动——最近生意越来越忙,刘嫂一个人已经有些跟不上进度,要是能多一个帮手,就能提高不少效率。小花是邻居家的孩子,性子文静,平时在家就爱做针线活,手也巧,是个学手艺的好苗子。她笑着说:“当然可以!不过我可不能让你白学,等你学会了帮我做事,我每月给你15块工钱,你看怎么样?”
陈小花眼睛一亮,激动地站起来:“真的吗?谢谢苏青姐!我一定好好学,不辜负你。”
第二天一早,陈小花就准时来到苏青家。苏青先给她找了块废布料,又拿出软尺、粉饼和剪刀,从最基础的裁剪教起:“小花,学裁剪首先要会量尺寸,你看,量肩宽要从左肩点量到右肩点,量胸围要绕胸部最丰满的地方一圈,还要留2厘米的松量,这样穿起来才舒服。”
她一边说,一边在废布料上示范,用粉饼画出肩线、胸围线和腰围线,又拿起剪刀,沿着线条精准地裁剪下来:“裁剪的时候要注意,剪刀要拿稳,线条要剪直,不能歪歪扭扭,不然做出来的衣服就不合身。”
陈小花认真地看着,记在心里,然后接过剪刀,在废布料上试着裁剪。刚开始的时候,她的手有些抖,线条剪得歪歪扭扭,苏青耐心地指导她:“别着急,慢慢来,先在布料上画好线,沿着线剪,多练几次就好了。”
接下来的几天,陈小花每天都早早来学手艺,从裁剪到缝制,一步一步跟着苏青学。苏青教她缝制衬衫的领口时,特意放慢速度:“缝领口要先把衬布和面料粘在一起,再用细针沿着领口线缝,针脚要细密均匀,间距不能超过0.5厘米,这样领口才平整挺括,不会翘边。”
陈小花一边听,一边跟着缝,手指被针扎破了好几次,却一点都不抱怨,只是用创可贴包好,继续练习。苏青看在眼里,心里满是欣慰——这孩子不仅手巧,还能吃苦,以后肯定能成为得力帮手。
半个月后,陈小花已经能独立裁剪简单的衬衫布料了。苏青给了她一块浅蓝条纹的确良,让她试着做一件完整的衬衫。小花小心翼翼地量尺寸、画线条、裁剪布料,又一针一线地缝制,用了整整一天时间,终于把衬衫做好了。
她拿着衬衫递给苏青,紧张地说:“苏青姐,你看看,我做得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好?”苏青接过衬衫,仔细看了看——领口平整,袖口缝合紧密,针脚虽然不如自己缝的细密,但也还算均匀,整体合身挺括,完全不像刚学半个月的人做出来的。
“做得太好了!小花,你真有天赋。”苏青笑着说,“从明天开始,你就帮我做衬衫,每天做3件,我每月给你15块工钱,怎么样?”陈小花激动地说:“谢谢苏青姐!我一定好好做,不辜负你。”
从那以后,陈小花每天都来苏青家帮忙做衣服,手艺越来越熟练,做出来的衬衫也越来越精致,甚至能和苏青做的相媲美。刘嫂看着小花的进步,笑着说:“苏青,你真是收了个好徒弟,以后咱们的人手更充足了,生意肯定能做得更大。”
苏青点点头:“是啊,小花不仅能吃苦,还聪明好学,以后咱们可以多做些新款,扩大生产。等她再学一段时间,我就教她设计款式,让她成为更得力的帮手。”
傍晚,陈小花拿着当月的15块工钱,开心地回家了。苏青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满是成就感——培养徒弟不仅解决了人手问题,还能把自己的手艺传下去,让“苏记服装”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她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苏记服装”的生意一定会越来越好,未来还能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让更多人穿上她做的好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