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门合拢的瞬间,林辰松开了按键。金属镜面映出他平静的脸,领带微微歪斜,衬衫第二颗纽扣下的芯片贴着胸口,不再发烫。他抬手扶正领带,指尖在布料上停留片刻,随即收回。
走廊尽头的指示灯由红转绿,他迈步走向出口。
回到办公室时,已是下午三点十七分。刘伟正低头整理文件,听见门响立刻抬头:“林局,您回来了。”
林辰点头,脱下西装挂好。他从内袋取出U盘,走到办公桌前拉开最下层抽屉,将U盘轻轻放进去,合上锁扣。动作缓慢,却毫不犹豫。
电话铃响了。
他坐下,接起:“喂。”
“林局长,恭喜啊!”是区住建局的一个熟人,“听说答辩表现特别亮眼,连王区长都问了你两个问题?”
“王区长没参加评审。”林辰语气平稳,“一切以组织程序为准。”
对方一顿,随即笑道:“也是,也是,我就是随口一问。”
“谢谢关心。”林辰挂断。
不到十分钟,又来了三个电话。有人打探答辩细节,有人旁敲侧击问“有没有内部消息”,还有一个自称老同学的,说孙老板在某酒楼定了席面,想请他“轻松聊聊”。
林辰一律回应:“结果没出,我不谈这个。”
最后一通电话挂断后,他打开电脑,调出积压的审批流程。一份企业技改补贴申请卡在第三环节已五天,责任单位是区财政局。他点开备注栏,看到“待数据核验”四个字,目光微凝。
他没动。
而是切换窗口,开始逐条处理其他事务。街道办移交的老旧小区改造验收报告、工信局联合会议纪要、区级数字化平台接入申请……他一条条审阅、签署、归档。键盘敲击声稳定而清晰。
四点二十三分,陈雪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这是青云项目最终审计的补充说明,需要你签意见。”她把文件放在桌上,顺口问,“紧张吗?”
林辰正在输入一句话,手指停在回车键上。
他抬头:“紧张的是他们。”
陈雪一怔,随即嘴角微动:“你倒是越来越像……真正的领导了。”
林辰没接这话。他合上笔记本,抽出笔,在文件上签下名字。
陈雪没走,站在桌边,目光落在他锁着的抽屉上:“周志明的事,真就这么算了?”
“不是算了。”林辰说,“是交出去了。”
“纪委?”
“流程比人重要。”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抬手关上半开的窗扇。外面有人在议论,声音模糊,但“财政局”“举报材料”几个词还是飘了进来。
他拉上窗帘,转身时,办公室光线暗了一截。
他重新坐下,翻开笔记本,翻到空白页。提笔写下:
“自入职以来,共经七次考核,三次危机,两度被诬,一战封喉。”
笔尖顿了顿,继续写:
“民生政策模型全区推广,覆盖率98.6%;青云项目提前四十五天竣工,审计零违规;老城南街文物协调机制纳入区级制度备案;主导建立跨部门数据熔断系统,已拦截异常调用三十七次。”
他一条条列下去,没有修饰,只有事实。写完最后一项,他合上本子,靠在椅背上。
不是为了炫耀。
是为了确认。
确认这些年走的每一步,都没有偏离他给自己定下的底线——做事,做成事,堂堂正正地做成事。
手机震动。
组织部干事来电:“林辰同志,晋升结果定于明天上午十点,在区政府一楼公示栏统一发布。请保持通讯畅通。”
“收到,谢谢。”
电话挂断,办公室陷入短暂安静。
林辰没有立刻行动,也没有查看手机其他信息。他起身走到档案柜前,抽出一份文件夹,封面上写着“河东区干部选拔评审规程(2023修订版)”。他翻到第十五条:
“评审结果公示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拟任人选信息。违者,依规追责。”
他轻轻合上,放回原位。
五点整,刘伟敲门进来:“林局,今天的工作都处理完了,您看……”
“你先走。”林辰说,“我再待一会儿。”
刘伟犹豫:“要不我陪您等?”
“不用。”林辰摇头,“该来的会来,不该来的,等也没用。”
办公室再次安静下来。
窗外天色渐沉,楼宇间的灯光一盏盏亮起。他打开抽屉,再次取出U盘,放在掌心。金属外壳冰凉,映着台灯的光。
他知道这里面存着什么。
伪造的银行流水、周志明与张涛的通讯记录、U盘接入日志、私立医院的报销凭证……每一份都足以掀起波澜。
但他没动。
不是不敢,而是不必。
他已经做了该做的事。剩下的,是组织的决定。
六点二十分,他关掉电脑,起身整理桌面。笔筒、文件夹、水杯,一一归位。最后,他拉开抽屉,将U盘重新锁进去。
钥匙转动两圈。
他穿上外套,熄灯出门。
走廊灯光均匀洒下,脚步声清晰可闻。电梯口,周伟正从另一头走来,看见他,微微点头。
“刚开完会。”周伟说,“明天十点,结果就出来了。”
林辰点头:“嗯。”
“你觉得……会怎么样?”
林辰看着他,忽然笑了笑:“您当年晋升时,紧张吗?”
周伟一愣,随即笑出声:“紧张?我那会儿连公示栏在哪儿都不知道。”
两人并肩站了一会儿。
电梯到了,门开。
周伟先进去,转身问:“你真的一点都不担心?”
林辰站在门外,没有迈步。
“我不是不担心。”他说,“我是知道,我该做的,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