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受人引导可获吉祥,没有灾祸。只要心怀诚信,即使简单的禴祭也有利。
含义: 聚集时得到有力者的引导(引吉),可获吉祥无咎。关键在于心怀诚信(孚),即使仪式简朴(如禴祭),也能感通神灵(利用禴)。象征聚集需贵人引荐,诚信重于形式。
六二故事:
风夷族的危机刚刚平息,坤泽峰下的营地还未完全恢复往日的宁静,新的挑战便接踵而至。
这日清晨,萃正在核对各部族抵达的名单,副手禹又带来了一个令人忧心的消息。
“执事,西北方向的山戎族派人传讯,说他们……可能无法前来参加会盟大典了。”
萃执笔的手微微一顿,墨迹在竹简上晕开一个小点:“为何?山戎族虽居偏远,但向来重诺守信。”
禹叹了口气,眉头紧锁:“信使说,他们族地今年遭了罕见的春寒,牲畜冻毙不少,草场也恢复得慢。如今族内物资匮乏,壮劳力都需留下应对困境,实在抽不出人手,也备不齐像样的祭品,长途跋涉来赴会了。”
萃放下笔,走到帐外,望向西北方向。那里群山连绵,云雾遮蔽,仿佛象征着山戎族此刻面临的困境。山戎族民风彪悍,擅长狩猎驯兽,在诸部中以勇武着称。他们的缺席,不仅是联盟实力的损失,更可能让其他观望的小部族心生退意——连山戎这样的部族都因困窘而退出,这会盟的向心力难免受到质疑。
直接发函催促?无异于强人所难,甚至可能激起对方的反感。
给予物资援助?盟会储备有限,且路途遥远,远水难解近渴。
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又一个重要部族缺席?
困境如山,横亘眼前。
萃沉思良久,目光渐渐变得清明。他想起年少时,曾随族中长辈拜访过一位隐居在坤泽峰南麓的老人——坤公。坤公并非一部之首,却因其年轻时周游列国、调解部族纷争的德行与智慧,深受各部族尊敬,是公认的“无冕之长老”。许多部族的首领都曾受过他的指点或恩惠,山戎族的老族长,据说当年曾与坤公并肩对抗过肆虐的狼群,有过命的交情。
“或许……唯有借助更有力量的声音,才能穿透这重重阻隔。”萃低声自语。
引吉——聚集之时,若能得到德高望重者的引导和引荐,便能化险为夷,获得吉祥。
他不再犹豫,对禹吩咐道:“备一份薄礼,我要亲自去拜见坤公。”
坤公的居所简朴而宁静,几间茅屋,一圈竹篱,院内种着寻常菜蔬,与山野融为一体。须发皆白、精神却依旧矍铄的老人正在院中打理药草,见到萃来访,并未感到意外,仿佛早已料到。
“是为山戎之事而来吧?”坤公放下手中的小锄,目光温和而深邃,仿佛能看透人心。
萃心中一震,恭敬行礼:“坤公明鉴。山戎困于天灾,力不能赴,萃恐联盟有缺,特来请教。”
坤公将萃引入屋内,煮水烹茶,缓缓道:“强令不可取,空言亦无益。聚人之道,有时不在威势,而在情义与诚信。”他看向萃,“你可知,山戎族最重何物?”
萃思索片刻,答道:“勇武?信诺?”
坤公微微一笑,摇了摇头:“是‘心’。他们地处偏远,常被中原大部轻视,故而对真诚的尊重尤为敏感。他们可以忍受贫瘠,却无法忍受轻慢。”
老人起身,走到一方简陋的木案前,铺开一块素帛,研墨挥毫。他的字迹苍劲有力,如同他的人品。
“致山戎族长敖戎贤弟:”坤公开篇直抒胸臆,“闻部族偶遇春寒,心甚惦念。然百年大祭,各部汇聚,非为炫富逞强,实为共谋生存之道。盟约之基,在于同心,而非物丰。昔年并肩之谊,犹在眼前,望贤弟勿因外物之困,而阻同心之诚。携一捧故乡之土,一束沿途之草,以至诚之心献于圣山,其意远胜千金。坤泽峰上,虚位以待,盼与贤弟共饮一杯盟酒,重温旧日豪情。”
他没有以势压人,没有空谈大义,而是以老友的身份,回忆旧情,点明核心——会盟重在心诚而非物丰。
写完信,坤公取出一个贴身收藏、略显陈旧的皮囊,递给萃:“将此信与此物一并交给山戎族信使。他见到这个,自会明白。”
引吉之力,不在言辞华丽,而在直指人心,唤起共鸣。
萃双手接过信件和皮囊,深深一拜。他明白,坤公这封亲笔信和信物,比任何官方的函书或物资援助都更有分量。
回到营地,萃立刻召见了那名面带愁容、衣衫略显破旧的山戎族信使。他没有摆出执事的架子,而是请信使坐下,亲自为他倒了一碗热水。
“兄弟一路辛苦。”萃将坤公的信和那个皮囊推到信使面前,“坤公听闻贵部困境,甚为关切,特亲笔修书一封,并托我将此旧物转交敖戎族长。”
那信使看到皮囊的瞬间,眼睛猛地睁大,双手有些颤抖地接过,仔细摩挲着皮囊上某个模糊的印记,声音哽咽:“这……这是老族长当年赠予坤公的信物!他说过,见囊如见人……”
信使小心翼翼地收起信件和皮囊,贴身放好,再抬头时,眼中的灰暗已被一种坚定的光芒取代:“萃执事,坤公厚意,山戎族铭记于心!请执事和坤公放心,我这就星夜兼程赶回族里!就算爬,我们山戎族也要爬到坤泽峰下!祭品……祭品我们或许简陋,但我们的心,是滚烫的!”
孚乃利用禴——只要心怀至诚(孚),即使祭品如同春季薄祭(禴)一般简朴,也能感通天地,被众人所接纳。
十几天后,当大部分部族都已抵达,营地人声鼎沸之时,西北方向终于扬起了尘土。
一支队伍出现了。人数不多,约二三十人,衣着朴素,甚至带着仆仆风尘与憔悴之色。与其他部族车马满载、祭品丰盛相比,他们显得格格不入。队伍前方,几位老者徒步而行,身后跟着的族人,抬着的并非牛羊牲畜,而是几束精心捆扎的干草、几袋看似普通的谷物,以及用粗糙陶罐盛放的清水。唯有队伍中央,一面用兽皮和羽毛制成的战旗,依旧在风中猎猎作响,彰显着他们不屈的意志。
这正是山戎族的队伍。
他们的到来,立刻在营地中引起了一阵细微的骚动。一些来自富庶地区的部族代表,眼中难免流露出几分讶异,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视。
“山戎族……就带了这些来?”
“这……这也太简陋了吧,如何上得了祭坛?”
窃窃私语声,如同蚊蚋,虽不响亮,却格外刺耳。
山戎族长敖戎,一位面容黝黑、身形如铁塔般的汉子,显然听到了这些议论。他紧抿着嘴唇,粗犷的脸上掠过一丝隐忍的屈辱,但他依旧挺直了脊梁,目光坚定地朝着主帐方向走来。
萃早已得到通报,他整理衣冠,并未在帐中等待,而是亲自迎了出去,步伐稳健,面带真诚的笑容。
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萃走到敖戎族长面前,并未先去看他们带来的“祭品”,而是郑重地躬身一礼:“敖戎族长,诸位山戎族的兄弟们,一路跋涉,辛苦了!坤泽峰欢迎你们的到来!”
敖戎族长看着萃清澈而毫无伪饰的眼睛,心中的那点不安瞬间消散,他伸出大手,与萃紧紧相握,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沙哑:“萃执事!坤公信义,山戎族永世不忘!我族今遭困顿,无厚礼以献,唯有这束象征我族坚韧的‘不死草’,这袋养育我族生命的粟米,这罐取自圣山源头的清水,以及我山戎全族上下,一颗愿与各部同生共死的诚心!”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那股源自骨子里的真诚与豪迈,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萃紧紧握着他的手,朗声道:“族长此言差矣!会盟之重,在于同心同德,岂在祭品薄厚?《易》云:‘孚乃利用禴’!山戎族不畏艰难,秉持诚信而来,此心此意,堪比金玉,远胜那些徒具形式的丰盛祭品!诸位带来的,不是简陋,而是这片土地上最宝贵的精神与希望!”
他转身,面向所有围观的部族代表,声音传遍四方:“我提议!将山戎族带来的不死草、粟米与清水,置于祭坛最显眼之处!让天地神灵,让所有部族兄弟都看到,何为真正的‘诚信’!何为联盟不可或缺的基石!”
话音落下,营地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之前那些带有轻视的目光,此刻全都化为了敬佩与感动。所有人都明白,山戎族带来的,是他们能在困境中拿出的最珍贵的一切,是他们的全部真心。
无咎——因为得到了坤公的正确引导(引吉),更因为山戎族自身那份不容置疑的诚信(孚),原本可能因“失礼”而引发的尴尬甚至非议,不仅没有发生,反而让山戎族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也让整个联盟的凝聚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敖戎族长虎目微红,重重拍了拍萃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当晚,萃在帐中复盘今日之事,心中感慨万千。
“萃之吉,在诚引而不在物丰。”
他再次深刻体会到萃卦智慧的深远。聚集众人,成就事业,并非一味追求表面的强大与丰盛。有时,一位德高望重者的适时引荐(引吉),一份发自内心的至诚之情(孚),远比华丽的形式和丰厚的物质更能打动人心,破除障碍,引领团队走向和谐与吉祥。
通过盟会执事萃在面对山戎族因天灾困顿、无力备礼赴会的危机时,巧妙求助德高望重的太长老坤公,以其亲笔信和信物进行引导(引吉)。山戎族感念旧恩,秉持至诚之心(孚),虽仅携简陋如春季薄祭(禴)的祭品,仍毅然赴会。萃更在众人面前,极力肯定其诚信价值,使山戎族不仅未受轻视,反而赢得广泛敬重,化解了潜在危机(无咎)。生动阐释了萃卦六二爻辞“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的深刻内涵。在团队聚集或事业发展中,遇到阻碍时,善于借助德高望重者的力量进行引导是关键。同时,必须认识到,真正的凝聚力源于内心的诚信,而非外在的物质形式。只要心怀至诚,即使条件简陋,也能克服困难,感召他人,顺利融入集体,共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