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能休眠护盾”稳定运行的第三十天,一场规格空前的全球会议在重建一新的燕京“寰宇灵能会议中心”召开。这一次,没有庆典的浮华,只有劫后余生的沉淀与面向未来的审慎。与会者包括了全球所有势力的决策者、顶尖学者、以及民间代表,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主讲台上那个身影——林砚。
他依旧穿着简洁的服饰,脸色仍带着一丝透支后的苍白,但站在那里,便自然成为全场的定海神针。他没有使用任何扩音阵法,声音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平静,却蕴含着千钧之力。
“一个月前,我们站在了文明绝境的边缘。” 林砚的开场白直接而沉重,“我们目睹了上古文明的终局,我们亲历了内部的纷争与背叛,我们更直面了宇宙规律那不容置疑的威严。”
会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回忆起那被“末法”阴影笼罩的恐慌与绝望。
“幸运的是,我们并非孤军奋战。”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熟悉的面孔——韩青、苏晓晴、重炮,以及更多并肩作战的同伴,也扫过那些曾持有异义,但最终选择了团结的面孔,“我们继承了先行者的遗泽,我们汇聚了全球的力量,我们守住了……文明延续的火种。”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愈发深邃:“‘火种计划’的成功,护盾的升起,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它只是为我们争取到了时间,一个极其宝贵,却也充满挑战的‘缓冲期’。”
“在这段时期内,灵气将缓慢衰退,现有的力量体系将面临重构,社会结构、科技发展、乃至个体的生存方式,都需要一场深刻而艰难的转型。” 他顿了顿,声音提升,带着一种宣告般的决然,“文明的意义,从不在于追求永恒的强大,而在于面对任何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团结与传承的意志!在于无论处于高峰还是低谷,都能找到前行道路的智慧与勇气!”
· 核心事件1:林砚的答案
“为此,” 林砚的声音回荡在会场,“我将发起并主导成立‘火种学院’。”
全场微微骚动,许多人露出好奇与思索的神色。
“这所学院,并非传统的修真学府或科研机构。” 林砚解释道,“它将是一个跨领域、跨文化的综合性人才培养与科研平台。它的核心使命,是培养能够在高灵、低灵乃至无灵环境下,都能引领文明前进的‘适应性人才’!我们将整合全球最前沿的修真知识、科技成果与上古文明的遗产,研究如何在护盾期内,最高效地利用渐变的灵能环境,发展出真正可持续的、韧性的文明形态!”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之前激进派的代表:“同时,‘火种学院’将继续保持对深空信号的谨慎研究。我们必须弄清那‘杂讯’的真相,但这必须在确保自身文明根基稳固的前提下进行。探索,不能以生存为赌注。”
没有激昂的号召,没有空泛的口号,只有清晰的目标与沉甸甸的责任。林砚的发言,为“后潮汐时代”的人类文明,指明了第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向。掌声,如同迟来的潮水,最初是零星的,随即汇成一片,持久而热烈。这掌声,是对过去功绩的认可,更是对未来道路的认同。
---
会议结束后数月,燕京大学。
深秋的午后,阳光透过已经与灵植园完美融合的校园林木,洒下斑驳的光点。曾经需要特定灵能环境才能生长的霓霞草,如今与耐寒的松柏共生,散发着柔和而稳定的光晕。校园里,抱着厚重传统物理学书籍的学生,与在露天阵法演武场练习着经过改良、更注重能量利用效率的“基础锻体诀”的学员擦肩而过,构成了一幅奇异而和谐的画面。
林砚和苏晓晴并肩漫步在一条安静的林荫小道上。他卸去了大部分官方职务,将精力主要投入到了“火种学院”的筹建与深空信号的隐秘研究中。苏晓晴则成为了学院的首席护卫与实战导师。
两人都没有说话,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世界进入了“后潮汐时代”的平稳发展期,虽然依旧有各种问题需要解决,有未知的挑战潜伏在前方,但至少,文明获得了一次喘息的机会,一次重新思考与布局的机会。
“第一批候选学员的名单初步确定了,” 苏晓晴轻声打破沉默,“涵盖了不同领域,背景很多元。”
“嗯,” 林砚点头,“星火的传承,需要不同的燃料。”
他停下脚步,看着不远处,几个年轻的学生正围着一株新移植的、能在低灵环境下缓慢转化太阳能量的“日光槿”热烈讨论着,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的光芒。
那光芒,熟悉而珍贵。
林砚的目光变得柔和而深远。他想起了自己初入燕京大学的时候,想起了月球上的环形山,想起了核心空间中那悲壮的文明墓碑,也想起了在绝境中汇聚而来的、无数坚定的信念。
个人的传奇,或许会随着危机的暂时解除而渐趋平淡。但文明的史诗,从未停止书写。
他伸出手,轻轻握住了苏晓晴的手。她的手微凉而稳定。
苏晓晴微微一怔,随即放松下来,任由他握着,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浅笑。
阳光透过枝叶,将两人的影子拉长,交织在一起,仿佛也成为了这所焕发新生的校园,乃至这个正在缓慢转型的文明,一个静谧而坚定的注脚。
前路依旧漫长,星空依旧深邃莫测。
但此刻,紧握着的手,与前方那些充满希望的年轻身影,便是照亮这漫长道路的……永恒星火。
各位看官老爷帮忙点赞!评论!免费的用爱发电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