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商贸总经理办公室的门,仿佛成了一道无形的界限。陈美玲将自己关在里面,试图用堆积如山的文件和永不停歇的工作,来填满内心的空洞和驱散那恼人的疑虑。她刻意维持着表面的冷静与决断,对任何试图为赵志强说情或打探消息的暗示,都报以不容置疑的冰冷回应。停职的决定一经做出,就必须执行到底,这是她作为管理者的权威,不容挑战。
然而,当办公室只剩下她一个人,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那份强行筑起的堤坝,便会在寂静中显露出细微的裂痕。
她的目光,有时会不受控制地飘向办公室角落里那个空置的小会议桌。那里,赵志强曾多次和她一起熬夜讨论方案,他专注地分析数据,偶尔提出一些让她都感到惊喜的见解,那时他的眼睛里是有光的,带着一种被信任和被需要的神采。
她会下意识地打开电脑里存储的过往项目档案,手指滚动鼠标,停留在由赵志强主要负责或深度参与的那些报告上。《好万家超市供应链优化方案》、《区域性社区零售渠道拓展计划》……一份份条理清晰、数据详实、对策精准的报告呈现在眼前。
她记得,为了拿下好万家那个难缠的采购经理,赵志强带着团队连续加班一周,反复修改方案,最终不仅保住了订单,还让对方心服口服地签下了年度协议。庆功宴上,他站在角落里,有些不好意思地接受同事的敬酒,那笑容腼腆却真实。
她记得,在讨论社区渠道拓展时,他提出的那个结合线上团购和线下便利店的联动模式,思路新颖,考虑周全,连她都暗自赞赏。当时她还半开玩笑地说:“赵主管,你这脑袋里装的都是宝藏啊。”
这些记忆的碎片,如同潮水退去后沙滩上闪烁的贝壳,清晰而刺眼。一个如此认真、踏实、并且用实际成果证明了自己价值和能力的人,真的会为了一些虚无缥缈的“特殊贡献奖金”,就轻易背叛这一切吗?
那份伪造合同上的条款,此刻再回想,显得愈发荒唐和经不起推敲。周伟强电话里那些看似关切、实则不断煽风点火、甚至暗示动用不正当手段的言语,也让她心底的疑云越来越重。
矛盾的心情如同两只手,在她体内激烈地拉扯。一边是亲眼所见(她认为的)“铁证”和周伟强看似合理的“内部消息”,另一边是赵志强过往无可指责的表现和他被质问时那震惊而非心虚的反应。理智告诉她需要谨慎,需要证据,可情感上,那份被“背叛”的伤害和愤怒,又让她难以轻易放下身段去重新审视。
这种内心的煎熬,让她最近的工作状态也受到了一些影响,眉宇间总是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疲惫和烦躁。
这天下午,李小红照例来到办公室,向她汇报近期代管销售部的工作情况。李小红做事一向细致,将各项业务数据、客户反馈、 pending(待处理)事项都梳理得清清楚楚。
“陈总,这是上周的销售汇总,整体环比有小幅增长,主要是之前赵主管跟进的那几个社区渠道开始见效了。”李小红将一份报表放在桌上,语气平稳专业。
陈美玲接过报表,目光扫过那些数字,点了点头,没说话。
李小红继续汇报:“另外,昌达商超那边对我们新季度的供货价格有些异议,他们的采购经理坚持要求我们再降三个点。我按照常规流程和他们沟通了两次,效果不太理想。”
陈美玲抬起头,揉了揉眉心:“昌达那边一直比较难缠。之前是谁负责对接的?”
“之前一直是赵主管亲自跟的。”李小红几乎是下意识地回答,随即又补充道,“昌达的李总脾气比较倔,但不知道为什么,跟赵主管还挺谈得来。我记得上次价格谈判僵持的时候,赵主管也没有硬碰硬,而是迂回了一下,从增加促销支持和优化物流配送频率方面给了些甜头,最后李总很爽快就接受了原来的报价。”
李小红说着,脸上露出一丝回忆的神色,“赵主管在做客户关系这方面,确实有他自己的一套办法,不是光靠压价。”
她的话很自然,完全是在陈述工作事实,没有任何替赵志强说情的意思。但听在陈美玲耳中,却像是一根细小的针,轻轻刺了她一下。她沉默着,目光重新落回报表上,那些增长的数字,似乎也隐约带着那个人的影子。
过了一会儿,李小红又提到了一件事:“对了陈总,运营部那边想优化一下库存周转的数据模型,问我之前销售部用的那个基础模板能不能共享。我记得那个模板还是赵主管刚来没多久的时候,根据咱们公司的实际情况调整优化的,比通用的模板更贴合业务,用起来很方便,数据分析也直观很多。”
她又像是随口感慨了一句:“赵主管在的时候,这些基础性的工作确实做得挺扎实的,省了后面很多麻烦。”
一次次的“之前赵主管在的时候”、“赵主管做的”、“赵主管跟进的”……李小红并非刻意,她只是在客观地汇报工作,处理交接中的问题。但这些不经意间提及的细节,如同涓涓细流,不断汇入陈美玲的心湖,荡开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它们无声地提醒着她,那个被她一纸通知停职、几乎认定为“叛徒”的男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为这家公司付出了多少心血,做出了多少实实在在的贡献。他的价值,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渗透在这些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之中。
每一次听到这些,陈美玲表面上依旧不动声色,只是淡淡地回应“知道了”、“按流程办”,或者“你把模板发给他们”。但她翻阅文件的速度会不自觉地慢下来,眼神会有瞬间的游离,心底那份原本坚硬的怀疑,似乎也在被这些细碎的、关于他能力和贡献的信息,一点点地侵蚀、软化。
办公室再次剩下她一人时,她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将赵志强驱逐,不仅仅是处理了一个“潜在的风险”,更像是亲手斩断了公司一股正在蓬勃生长的、充满活力的力量,也在她自己的心里,剜走了一块什么东西。
空落落的感觉,伴随着越来越深的困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悔意,在寂静中蔓延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