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最后的晚宴?
安庆城破的捷报,比攻城部队的先头士兵更早传回了北伐军总司令部。
当邓枫率部肃清城内残敌时,一份烫金的请柬已经送到了他的临时指挥所。邀请方是东路前敌总指挥陈参谋长,地点设在刚刚易主的安庆督军府,名义是“庆祝光复安庆军事会议暨庆功宴”。
“旅座,这宴席...”罗友胜拿着请柬,眉头紧锁,话未说尽,但忧虑已写在脸上。
邓枫接过请柬,指尖感受到纸张细腻的纹理。他明白罗友胜的担心。在这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的时刻,这样一场将各方势力汇聚一堂的宴会,无异于一个危机四伏的漩涡。
“备车。”邓枫的声音平静无波,“该来的,总要面对。”
夜幕下的安庆督军府张灯结彩,与白日战火留下的断壁残垣形成诡异对比。府门前车马络绎不绝,身着笔挺军装的将领、西装革履的政要、长袍马褂的地方士绅穿梭其间,欢声笑语掩盖了不久前的厮杀声。
邓枫从车上下来,立刻成为了焦点。他年轻、战功赫赫,是此刻最耀眼的“北伐英雄”。恭喜与赞誉从四面八方涌来,他面带得体的微笑,从容应对,与每一位上前寒暄的人点头致意。
宴会厅内,水晶吊灯将一切照得亮如白昼。长长的餐桌上铺着雪白桌布,银质餐具熠熠生辉,侍者端着酒水无声穿梭。邓枫敏锐地注意到,与会者虽在谈笑,眼神却不时警惕地扫视四周,彼此间的站位也隐隐分出亲疏。
“云帆!来来来,就等你了!”陈参谋长热情地挽住他的手臂,将他引至主桌附近。这个举动再次确认了邓枫在核心圈子的地位,也引来了更多意味不明的目光。
他看见了周凤岐,后者正与几个政训系统的人低声交谈,见他望来,举杯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他也看见了叶怀远,两人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俱是平静无波,随即自然地移开,仿佛只是不相熟的普通同僚。
席间,觥筹交错,气氛热烈。将领们高声谈论着下一步直取南京、饮马长江的雄心,文官们则畅想着国家统一后的建设蓝图。祝酒词慷慨激昂,仿佛革命胜利就在眼前,内部的裂痕与猜忌从未存在。
邓枫端着酒杯,与众人一同欢笑,一同展望未来。他恰到好处地发表了几点关于整军和下一步进攻方向的看法,既展现了才华,又不显得咄咄逼人。他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都经过精心雕琢,完美符合一个“忠诚、能干、无威胁”的嫡系将领形象。
然而,在这片喧嚣之下,他的内心却冰冷如霜。他清楚地知道,这场宴会,对于在座的某些人——包括他自己——而言,可能真是“最后的晚宴”。那隐藏在水晶灯璀璨光芒下的,是即将喷薄而出的血光之灾。
他去取餐时,“偶然”与叶怀远在餐台旁擦肩。
“听说南京城防坚固。”叶怀远仿佛在自言自语,手指不经意地划过一盘水果,将一颗樱桃轻轻拨到了一边。
邓枫目光微凝,同样若无其事地取着食物:“再坚固的堡垒,也挡不住历史的洪流。”他拿起餐巾时,指尖快速掠过叶怀远手边,一个微小的、冰冷的物体无声地滑入他的掌心。
整个过程不过一秒,周围无人察觉。
宴会进行到高潮,陈诚起身举杯:“诸位!为北伐的最后胜利,为国家的统一,干杯!”
“干杯!”全场起立,欢声雷动。
邓枫随着众人举杯,一饮而尽。辛辣的液体滑过喉咙,他却尝不出丝毫滋味。掌心中那枚微小的金属管(一个空心的弹壳,是他们约定的紧急信号),硌得他生疼。叶怀远用这种方式,确认了风暴的临近。
他环视四周,看着这些谈笑风生的面孔。他们中,有人是坚定的革命者,有人是投机的政客,有人是单纯的军人,也有人,和他一样,戴着沉重的面具。不久之后,这里的许多人将分道扬镳,甚至兵戎相见。
晚宴在一种虚幻的狂欢气氛中结束。将领们互相道别,约定在南京城下再见。
邓枫坐进回程的汽车,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无踪。他靠在座椅上,疲惫地闭上双眼。城市夜晚的光影透过车窗,在他脸上明灭不定。
刚才的宴会,仿佛一场盛大而精致的葬礼,为一个即将结束的时代,也为许多可能即将逝去的生命,提前奏响了挽歌。
他知道,平静已经结束。当他下一次与这些人相聚时,身份或许依旧,但立场,早已是天壤之别。
汽车驶过寂静的街道,向着他的驻地驶去。邓枫睁开眼,目光穿透夜幕,望向南方。
风暴,终于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