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卷:深空迷途
第279章:星骸遗民与破碎的史诗
逃离“律法之盟”的秩序牢笼,并未带来多少轻松。方舟内部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接连遭遇“寂静坟场”的古老清理者与“律法之盟”的冰冷秩序,让许多乘员开始质疑,在这片似乎对所有“复杂性”都充满恶意的宇宙中,他们是否真的能找到一方净土。
“共识之庭”内,气氛凝重。全息星图上,代表他们航线的光带,在绕过了“律法之盟”的势力范围后,再次指向那片信标所指引的、充满未知的古老旋臂。
“我们是否……还要继续向前?”一位代表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与迷茫,“前方的危险似乎无穷无尽。我们就像在黑暗的森林中点火行走,吸引来的全是猎食者。”
“停下,就意味着坐以待毙。”苏晴雪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她环视众人,“‘律法之盟’的经历告诉我们,退缩和妥协换不来生存,只会换来另一种形式的消亡。我们必须向前,不是为了盲目的冒险,而是为了寻找真正的答案——关于宇宙为何排斥我们,以及我们该如何自处的答案。”
林昊点了点头,补充道:“而且,我们并非毫无收获。‘律法之盟’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信息。它证明了在这片星域,至少存在过能够建立如此庞大秩序体系的文明。这背后,或许就隐藏着关于宇宙规则,甚至关于‘清理倾向’的线索。”
他的目光投向星图深处:“信标指向那里,必然有其原因。或许,答案就在那片被标记为‘生命禁区’的旋臂之中。”
方舟的航向没有改变,但策略再次调整。他们变得更加谨慎,航行速度放缓,探测阵列全开,如同惊弓之鸟,不放过任何一丝规则的异常波动。同时,林昊提议,加大对航路周边星域的探查力度,寻找可能存在的、未被“律法之盟”同化或未被彻底“清理”的文明遗迹或幸存者。哪怕只是只言片语的历史碎片,也可能拼凑出至关重要的情报。
数月后,这一策略终于带来了转机。
一支探测小队在一个双星系统的残骸带——这里曾发生过剧烈的天体碰撞,规则环境极其混乱——发现了一个极其微弱的、断断续续的生命信号。信号源并非来自行星,而是隐藏在一块巨大星骸内部的人造结构中。
方舟派出侦查单位,小心翼翼地在规则乱流中穿行,最终进入了那块星骸的内部。
眼前的景象令人心酸。这是一个规模不大的生态避难所,显然是在其母星毁灭前仓促建造并发射出来的。内部设施简陋,维生系统濒临崩溃,仅存的能量维持着最低限度的生命保障。避难所内,生活着大约数百名形态奇特的碳基生物,他们躯体孱弱,精神萎靡,似乎已经在此漂泊了漫长的岁月。
他们自称 “星骸遗民” ,来自一个名为“启明星”的文明。根据他们断断续续、充满悲伤的叙述,“启明星”文明曾经也是一个充满活力、探索星海的种族,直到他们意外发现了一种能够稳定局部规则、延缓熵增的技术雏形。他们欣喜若狂,认为找到了文明永续的钥匙。
然而,就在他们全力研究这项技术时,灾难降临了。
“……它们来了……无声无息……” 遗民中最年长的长者,用干枯的手爪比划着,眼中充满了恐惧,“不是战舰,不是军队……是规则本身……在排斥我们……”
“……空间变得粘稠,时间变得错乱,我们最先进的引擎也无法挣脱……”
“……母星的规则结构开始从内部瓦解,如同沙堡般坍塌……我们,是最后逃出来的一支……”
这段历史,与“寂静坟场”中那个前哨站的遭遇何其相似!又一个因为触及了某种“禁忌”技术,而被宇宙底层机制“清理”的文明!
“你们的研究……是关于规则稳定的技术?”林昊心中一动,追问道。
长者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是,也不是……我们发现的,更像是一种……沟通。与宇宙最底层、最温和的规则‘背景音’沟通,试图理解它,安抚它,而非对抗它……但我们似乎……理解错了方向,或者……惊动了什么不该惊动的东西……”
他让族人抬来一个用残余能量勉强维持的古老存储器。“这是我们文明……最后的历史记载,和……关于那项未完成技术的所有数据……我们无法解读,也无力继续了……或许,你们……可以……”
将存储器交给林昊时,长者的眼中闪过一丝解脱,也有一丝期盼。
带着沉重的的心情和这份沉甸甸的遗产,侦查小队返回了方舟。
“星骸遗民”的发现,如同在黑暗中点燃了一盏微弱的油灯。它虽然无法照亮整个迷途,却指明了两个关键信息:
第一,宇宙的“清理”机制,似乎对“试图理解并沟通底层规则”的行为尤为敏感。
第二,这种“沟通”本身,或许并非死路,只是“启明星”文明走错了路。
方舟的数据库里,又多了一份来自消亡文明的遗产。林昊、逻辑节点7号以及所有顶尖的研究人员,立刻投入了对“启明星”数据的破译与研究之中。
他们不知道,在这份破碎的史诗里,是否藏着能够打破困局的钥匙,但这是他们目前唯一的、指向性的线索。
方舟,承载着“星骸遗民”最后的希望,继续向着深邃的黑暗,也是向着那微弱的、可能存在的答案,坚定地驶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