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皇看魏征一直在宫里,以为任务已经完成了。
只是到了晚上,泾河龙王就抱着自己的头来到了唐皇的梦里,
“李世民!还我命来——!”震耳欲聋的咆哮直接在李世民的灵魂深处炸响,充满了刻骨的恨意。
李世民惊得魂飞魄散,梦中身体僵硬,想要呼喊却发不出丝毫声音。
他看清了龙首上那双充满怨毒的眼睛,那正是白日里曾托梦向他求救的泾河龙王!
“陛下!陛下救我!您答应过要救我的!”
龙王的声音忽然又变得凄厉哀婉,巨大的龙躯盘绕着李世民,冰冷的龙息喷吐在他脸上,“是您!是您失信于朕!您明明答应了要拦住魏征!为何?为何要纵容他在梦中斩我龙头?!”
“朕……朕……”李世民在梦中挣扎,冷汗浸透了寝衣,脸色惨白如纸。
他感觉自己被无尽的怨念之水淹没,冰冷刺骨,窒息感越来越强。
龙王的形象时而狰狞可怖,时而哀婉可怜,但那份因被欺骗而产生的滔天恨意,却始终如实质般压得他喘不过气。
“你失信于我!害我身首异处!此恨难消!我必日日纠缠于你!让你夜夜不得安寝!让你这长安城,永无宁日——!”
那最后的诅咒如同惊雷,在李世民灵魂深处炸开。他猛地一挣,几乎要喘过气来,却只觉一股更彻骨的阴风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瞬间冻结了他所有的感官。
数天之后,唐皇的身体状况愈发糟糕,被病魔纠缠得苦不堪言,最终卧床不起,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就在唐皇刚刚离世的那一刻,黑白无常如同幽灵一般出现在他的床前。
李世民惊骇欲绝,张口欲言,却发现自己发不出任何声音。
未及反应,只觉一股无可抗拒的力量自魂魄深处涌起,身体一轻,竟已离榻而起!就被黑白无常带走了。
走到门外,被赶过来的魏征看到,魏征毫不犹豫地施展法术,与地府的崔判官取得了联系。
崔判官接到信后,就去迎接唐皇。
崔判官带着李世民走到黄泉路,他惊恐地瞪大双眼,看着那些曾经被自己亲手或间接害死的亲人嘴里说着“把命还给我………”
那些魂魄如饿狼扑食般朝他扑来,他的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
“你们……你们都别过来!”李世民声嘶力竭地呼喊着,然而在地府之中,他的声音显得如此渺小而无助。那些冤魂的脸上满是怨毒,根本不为所动,依旧疯狂地朝他涌来。
就在冤魂们即将触碰到李世民的瞬间,一道威严的声音在阴森的地府中回荡:“都给我住手!”只见崔判官手持生死簿,威风凛凛地走了过来。
那些冤魂像是畏惧崔判官的威严,纷纷停下了脚步,但依旧恶狠狠地盯着李世民。
走过黄泉路,崔判官就把李世民带到了阎王面前。
阎王拱手一礼,声音洪亮却带着幽冥特有的空远:“陛下乃阳间人王,统御万民;我等为阴间鬼王,执掌生死。阴阳虽分,尊卑同理。陛下驾临,分所当然,何须行此大礼?”
阎王看到李世民起身继续说道“泾河龙王告了御状,让你来森罗殿三曹对案。
“我已经帮泾河龙王拖住魏征了,没有想到他会在梦里把人杀了”李世民急忙解释
阎王沉声道:“崔判官,唐皇寿数几何?”
崔判官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启禀阎君,查生死簿所载,南赡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注定……贞观一十三年!”
“贞观一十三年?!”李世民如遭五雷轰顶,魂体剧烈摇晃,几乎要瘫软在地!今年正是贞观十三年!原来自己的阳寿竟已走到尽头!难怪龙王怨念能轻易将自己拖来!绝望的冰冷瞬间淹没了全身。
这时崔判官急声道:“阎君!此乃簿上笔误!陛下寿元不当止于此!”
崔判官手腕一抖,在那“一”字的上方,稳稳地、用力地添上了“两横”!
原本的“一十三年”,赫然变成了——
“南赡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三十三年!”
阎王看了一眼崔判官说道“查你阳寿,确为贞观三十三年!先前簿录有误,致你魂魄离体,受此惊扰。念你阳寿未尽,且有向善之心(指其帝王身份及承诺),本王特准你还阳!然,”
阎王话锋一转,语气凝重,“泾河龙王合该死于人曹官魏征之手,此乃天定劫数,非人力可改。龙王怨念深重,更兼你阳世亦有些因果未了…需依崔判官之言行事,方可保无虞。”
“还阳嘱:三事定因果”
崔判官上前一步,郑重对李世民道:“陛下,还阳之路非坦途。需谨记三事,以了却阴司因果,安龙魂,稳社稷:
1.速还相良金银。
2.差人进献南瓜于地府。
3.倾举国之力,举办旷世水陆大法会!
“我一定办到”李世民急忙回答道
随后崔判官带着李世民游历一遍地府就把李世民送了回去。
李世民在龙榻上猛地坐起,浑身如同刚从冰水里捞出,大汗淋漓,心口狂跳不止。窗外,更漏才堪堪交过四鼓,夜色正浓。
然而地府所见所闻,阎君之言,崔判之嘱,尤其是龙王那怨毒的诅咒和枉死城中冤魂的哭嚎,历历在目,清晰得如同烙印。
他大口喘息着,眼中惊惧未消,却已燃起强烈的求生之念和帝王的责任感。天光微亮,早朝时辰未到,他已厉声传召近侍:“速传!宣文武百官即刻上殿!一刻不得延误!朕有攸关社稷存亡之要事!”
次日早朝,金銮殿上气氛肃杀凝重。李世民面色苍白却目光如炬,扫视群臣,不容置疑地颁下四道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