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春去秋来,畅春园的梧桐叶绿了又黄,黄了又落,已是几度轮回。自那日雪后父子同来,又过去了数年光景。云澈在澄心堂的日子,愈发过得如同园中深潭的水,表面平静无波,内里却映照着天光云影,深邃而从容。
弘历已从那个需要踮脚才能扑到祖母怀里的稚童,长成了挺拔清秀的少年郎。他依旧常来畅春园,只是不再像儿时那般奔跑雀跃,步履变得沉稳,言谈举止间已隐隐有了天家贵胄的风仪。他仍喜欢挨着云澈坐下,听她讲些星宿的故事、前朝的典故,或是静静地看她(感知她)烹茶、插花。云澈不再教他具体的术法或权谋,而是引导他品读诗书,感悟自然,明辨是非,涵养仁厚之心。祖孙之间,更多了一种默契的、无声的精神交流。云澈能清晰地“看”到,弘历周身的气息日益清正浩然,那源自血脉的璇玑灵性虽未刻意激发,却已如美玉初琢,光华内蕴。
胤禛来得不如弘历频繁,国事愈发繁重,他励精图治,改革积弊,面容日渐清癯,眉宇间的刻痕也更深了。但每次前来,他总会将朝中大事、天下形势,择其要者,娓娓道与云澈听。不再是请示,更像是一种倾诉与分享。云澈大多时候只是静静聆听,偶尔在他遇到极大阻力或心绪不宁时,才会说上一两句高屋建瓴的开解之语,如“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或是“但求无愧于心,莫惧身后之名”,总能让他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他们之间,早已超越了寻常母子,更像是历经风雨、彼此深知的老友。
这一日,是重阳过后,秋光正好,天高云淡。澄心堂前的菊花开的极盛,云澈让铃铛儿扶着,在花圃边慢慢走着。她虽不能视,但指尖拂过那些或舒展或卷曲的花瓣,鼻尖萦绕着清冽的冷香,便能清晰地“看”到那一片绚烂的金黄、纯白与紫红。她的脚步比前些年慢了些,气息却依旧平稳绵长。
“娘娘,四阿哥来了。”铃铛儿轻声禀报,语气中带着笑意。
云澈转身,面向园门方向。只见弘历穿着一身月白色的长袍,身姿挺拔,快步走来,脸上带着明朗的笑容,手中还捧着一卷书。
“孙儿给皇祖母请安!”弘历的声音清朗,已褪去了童音。
“快起来,”云澈微笑着伸出手,弘历自然地扶住她的手臂,“今儿天气好,陪皇祖母在这院里坐坐。”
祖孙二人在花架下的石凳上坐了。弘历将手中的书卷呈上:“皇祖母,孙儿近日读《资治通鉴》,至汉文帝与贾谊论鬼神一事,有些不解其深意,特来请教皇祖母。”
云澈接过书,指尖轻轻拂过微凉的纸页,虽不能阅读文字,但心神与书卷气息相接,已明了其中内容。她沉吟片刻,缓声道:“汉文帝问鬼神,贾谊答以‘受福不祥,受殃不永’,其意并非真论鬼神之有无,乃是借天道以喻人事。为君者,当修德政,泽被苍生,则自然天命所归,鬼神亦不能害;若行不义,纵有鬼神庇佑,亦难长久。这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她顿了顿,语气更加深远:“可见这天地之间,自有其运行法则,非人力可强求,亦非鬼神可轻易动摇。重要的是心存敬畏,行止有度,顺势而为。弘历,你将来无论身处何位,都要记住,敬畏天道,体恤民心,便是最大的智慧。”
弘历凝神静听,眼中闪烁着领悟的光芒,郑重道:“孙儿明白了,谢皇祖母教诲!”
阳光透过花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这一老一少身上,静谧而祥和。云澈感受着孙儿身上蓬勃的朝气与求知的渴望,心中充满了平静的喜悦。她能预见到,这个孩子,必将有一个远大的未来。
傍晚时分,胤禛竟也难得闲暇,轻车简从来到了畅春园。他见母亲与儿子正在花下闲话,冷峻的脸上也露出一丝温和。父子二人陪着云澈用了简单的晚膳,席间说了些家常话,其乐融融。
膳后,胤禛没有立刻离去,而是陪着云澈在廊下看(感知)夕阳。巨大的火轮缓缓沉入西山,将天际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与绛紫,连园中的琉璃瓦和太液池的冰面都反射着温暖的光泽。
“皇额娘,”胤禛望着落日,忽然低声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这些年,辛苦您了。”
云澈微微摇头,脸上是看透世事的淡然笑容:“说什么辛苦。看着你们父子安好,看着这天下日渐太平,哀家心里,只有欣慰。”她顿了顿,声音轻柔却清晰,“禛儿,你是个好皇帝,弘历也是个好孩子。这大清的江山,交到你们手里,哀家很放心。”
胤禛闻言,喉头微动,没有说什么,只是将手轻轻覆在母亲苍老却温暖的手背上。弘历也安静地站在一旁,感受着这沉静而深厚的亲情。
夕阳终于完全隐没,天边只余下一抹绚烂的晚霞,如同凤凰展翅,华美而庄严。夜幕缓缓降临,星辰开始在天幕上闪烁。
云澈感到一阵淡淡的疲倦,是那种心满意足后的慵倦。她由铃铛儿扶着回到暖阁,倚在榻上。胤禛和弘历又陪她说了一会儿话,见她面露倦容,便起身告退。
临行前,云澈唤住弘历,将一直随身佩戴的那枚白色玉牌取下,轻轻放在他手中。玉牌温润,带着云澈的体温。“弘历,这个你收着。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但戴着它,就当是皇祖母一直陪着你。”
弘历接过玉牌,只觉得入手温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眼圈微红,郑重地磕了个头:“孙儿……谢皇祖母!孙儿一定好好珍藏!”
送走了儿子和孙儿,澄心堂彻底安静下来。云澈让铃铛儿也去休息,独自一人躺在榻上。窗外,月色如水,繁星满天。她能感觉到,袖中的星辰龟甲,光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温润平和,仿佛已完成使命,与她气息交融,再无分别。
她的意识渐渐模糊,思绪飘远,仿佛又回到了初入宫闱时的忐忑,经历了风风雨雨,见证了生死离别,最终在这梧桐深处,找到了心灵的安宁。她守护了想守护的人,也悟得了天地的奥秘。这一生,虽有遗憾,但更多的是圆满。
倦意如潮水般涌来,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平和与安然。云澈的呼吸渐渐变得轻缓、绵长,最终,归于一片永恒的寂静。
窗外,秋风拂过梧桐,几片最后的落叶悄然飘下,覆在泥土上,静谧无声。夜空中的紫微星,似乎格外明亮,永恒地守护着这片它曾照耀过的山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然而,对于真正活过、爱过、守护过的人来说,黄昏的宁静与绚烂,又何尝不是一种极致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