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吹过的夏天》的配音工作终于画上了句点,录音棚里最后一点余音消散时,陈漾长长舒了口气,像是卸下了肩头一份不轻的担子。那些为角色揣摩语气、反复调整声线的日夜,终于随着最终版音频的确认而告一段落。
陈漾轻轻合上那本被荧光笔划得色彩斑斓、边缘卷起的剧本,指尖拂过封面上的剧名。一场声音的旅程,终于抵达了彼岸。
随着配音工作的尘埃落定,一种熟悉的、带着些许紧迫感的沉静,迅速填补了陈漾生活的缝隙。她像一位刚结束远航的水手,短暂地靠岸后,目光便投向了另一片同样需要全力以赴去征服的“海域”——毕业论文答辩。
陈漾的书桌很快被另一种“剧本”占据:厚重的学术专着、打印出来布满红色批注的论文初稿、密密麻麻的参考文献卡片,以及屏幕上闪烁的答辩ppt框架。
指尖敲击键盘的声音取代了麦克风前的抑扬顿挫,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是此刻的主旋律。图书馆里安静得能听见书页翻动和空调的低吟,自习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
答辩日期如同一个清晰的坐标,悬在不远的未来,牵引着她所有的精力与思考。
答辩前这段时间,清晨的微光刚爬上书桌,陈漾已经对着电脑屏幕坐了许久,对比起学了三年多的其他人,自己这样的半吊子写毕业论文确实要吃力不少。陈漾忍不住想起陈宴熙,如果是她来做这个毕业论文,肯定会比自己轻松不少。
图书馆靠窗的位置成了陈漾的专属领地。秋日的阳光褪去了夏日的灼热,透过疏朗的枝桠,在摊开的论文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些被修改得密密麻麻的字句,在柔和的光线里显出几分沉静的倔强。
偶尔累了,她会抬头望一眼窗外——秋风卷着枯黄的叶尖掠过树梢,簌簌的声响像是录音棚里后期处理时被压低的背景音,清寂中藏着股沉潜的力量,倒比夏日的蝉鸣更能让人心绪安定。
答辩ppt的动画效果改到第五版时,夏知晴抱着奶茶推门进来,见她对着屏幕蹙眉,顺势凑过去瞥了眼:“前阵子你为了磨角色的台词,在录音棚耗到凌晨三点,现在又跟这论文较起劲儿来,这股子执拗倒是跟以前分毫不差。”
陈漾闻言笑了笑,指尖在触控板上轻轻点了点,无论是用声音赋予角色生命,还是用文字构建学术观点,本质里都是一样的——得较真,得投入,得让每一个细节都站得住脚。
答辩前一天晚上,她最后过了一遍发言稿。窗外的月光淌进来,落在桌角那本卷边的剧本上。她忽然想起配音杀青那天,配音导演说的话:“好的作品,无论是声音还是文字,都得经得住推敲。”
合上电脑时,天已经快亮了。陈漾揉了揉发酸的肩膀,心里却踏实得很。就像完成配音的那一刻一样,她知道,这场属于文字的“收官之战”,自己已经准备好迎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