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最终在一阵喧嚣中驶入了芷江县城。
眼前的景象让车厢内原本就兴奋的官兵们更是发出了阵阵惊叹。这座湘西小城仿佛一夜间被注入了沸腾的活力,与沿途所见的残破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街道两旁挤满了欢呼的人群,男女老少挥舞着简陋的旗帜,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拼命将瓜果、鸡蛋等物塞给走过的士兵。锣鼓喧天,鞭炮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喜庆混杂的特殊气味。
除了百姓和军车,街上随处可见穿着不同制服的盟军军官——深绿色美军制服、英军卡其色军服尤为显眼,他们拿着相机,好奇地打量着一切。更多的是来自国内外各大报社的记者,挎着相机,拿着笔记本,四处寻找着采访目标。
各种口音的中国话、英语、俄语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胜利的交响乐。
“好家伙!这比过年还热闹!”
“快看!那边是美国佬的吉普!”
“还有记者!会不会给咱们拍照?”
同车的军官们难掩激动,纷纷整理着自己的军容,挺直了腰板。
林锋随着人群下车,办理报到手续,然后被引往指定的营地。他的目光冷静地扫视着周围。作为一名来自现代的特种兵,他见识过更繁华的都市,但眼前这种纯粹因胜利而迸发出的、几乎要冲破一切的喜悦和能量,却带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历史厚重感。
他能感受到同胞们扬眉吐气的自豪,也能感受到盟军人员作为胜利者的轻松与好奇。然而,在这片热烈的海洋之下,他敏锐的直觉却捕捉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和复杂。
负责警戒的士兵数量远超想象,眼神警惕,暗处似乎总有便衣人员的目光扫过人群。那些笑容满面的官员和高级军官之间,交换的眼神往往意味深长。记者们追逐新闻的热情背后,似乎也隐藏着不同的立场和意图。
这里不仅是庆祝胜利的舞台,更是一个巨大的名利场和各方势力博弈的角力场。荣光与暗流,同时在这座小城里涌动。
他被安排进一间临时征用的民舍,条件简陋,但比起风餐露宿的战壕已是天壤之别。同屋的军官仍在兴奋地议论着,猜测着能否见到何应钦总长,甚至蒋委员长会不会亲临。
林锋默默整理着自己简单的行囊,将那把永不磨损的合金军刺仔细地贴身藏好。外面的欢呼声浪一阵阵传来,敲打着窗棂。
他深吸一口气,知道自已已经踏入了这个历史性的漩涡中心。接下来的几天,他不仅要扮演好一个“国军英雄”的角色,更要在这纷繁复杂的局面中,保持清醒,看清方向。
山城芷江,盛会已启。而他,代号“狼牙”的林锋,注定无法像旁人一样单纯地沉浸在这份荣光之中。
翌日,芷江的喧嚣更甚。
林锋和其余功勋军官代表被召集到一处临时布置的会场,进行受降仪式前的预备会议和流程预演。会场气氛庄重而严肃,负责组织的司令部高级参谋们一丝不苟,反复强调着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