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开了一条缝,顾砚辞的手搭在门框上,正要喊她名字,却见苏雨宁忽然转身,脚步没停,径直穿过马路。
他愣住,手慢慢收了回来。
路灯刚亮,照着她背影笔直地走进对面那条窄巷。巷口挂着一盏白底红字的灯箱——“茶语时刻”,玻璃门内人影晃动,是家连锁饮品店。她推门进去,和柜台后的人点头说了句什么,随即脱下通勤外套,从包里掏出一件浅灰围裙,利落地系上。
顾砚辞松开安全带,往后靠进座椅里。
他原本只是顺路过来接她。白天培训主管私下提了一句:“那个新来的女生挺拼,系统出问题第一个反应过来。”他当时没在意,可晚上翻文件时脑子里突然跳出她站在讲台前的样子——声音平得没有起伏,眼神却稳得像钉在地上。他这才发现,她每天走得比谁都晚,可从不加班。
现在他明白了。
她不是回家。
七点整,店里来了波学生模样的客人,七八个人挤在点单区,声音一下子高起来。苏雨宁站到前台,接过扫码枪,脸上没什么表情,但动作快得几乎看不清手指怎么敲的。
“四杯冰美式,去糖加奶?”
“对。”
“两杯芋泥波波,热的,少甜。”
“要珍珠吗?”
“加!”
她一边记一边在平板上划拉几下,转头对后厨说:“美式先出,两个热饮分开做,芋泥打底多留五秒。”
店长松了口气:“行,交给你了。”
话音刚落,另一个员工跑出来:“姐,我娃发烧了,能不能提前走?”
“走吧。”苏雨宁头都没抬,“订单我来盯。”
人一走,压力全压她肩上。客流还在涨,新来的三拨人堵在门口,有人已经开始抱怨等太久。
她把扫码枪交给店长,自己拿过记号笔,在墙上小黑板上写了几组套餐组合:买大杯送小杯、双人分享装立减十元。然后走到门口,微笑开口:“现在下单满六十,额外送限定款杯垫,今晚只有前二十名有。”
人群立刻安静下来,开始低头算账。
顾砚辞坐在车里,看得清楚她每一个动作。她没慌,也没催,反而趁着顾客犹豫的时候,快速扫了一圈排队的人,目光停在一个拎着菜篮的老太太身上。
老人盯着菜单看了五分钟,手指颤巍巍指着一款果茶,又缩回去。
苏雨宁走过去,蹲下来跟她说话。听不清内容,但能看到她掏出便签纸,一笔一画写了几个字,又画了个小箭头,递过去。老太太点点头,笑了。
一杯温热的百香果茶很快递到她手里,苏雨宁还附了张纸条:**“喝前摇三下,别放太久。”**
顾砚辞的手指不知什么时候攥紧了方向盘。
这不像兼职,倒像是她在主持一场小型危机管理。节奏、分工、情绪安抚,全都卡在最合适的节点上。他忽然想起下午培训会上那个E503故障——她当时也是这样,一句话就切中要害。
原来不只是脑子快。
是她一直在用同一种方式活着:把每一分时间掰开用,把每种混乱理成顺序。
九点差十分,最后一桌客人离开。苏雨宁摘下围裙,擦干净操作台,把备用物料归位,才拿起自己的包。
她站在店门口深呼吸了一下,肩膀微微塌了半秒,又立刻绷直。
然后她抬头,目光扫过街道。
那辆黑色轿车还停在原地,车头对着巷口,灯光熄着,像一头守夜的兽。
她瞳孔猛地一缩。
下一秒,她迈步走了过去,在驾驶座旁停下。
车窗缓缓降下。
“你怎么在这里?”她问,声音很平。
顾砚辞看着她的眼睛。眼尾有点发红,嘴唇干得起皮,可整个人站得笔直,像一根不肯弯的铁丝。
“顺路。”他说,“想接你。”
她没动,也没笑。“不用了,我有公交卡。”
说完转身就走,步伐稳定,一步没乱。
顾砚辞没叫她,也没发动车子。他看着她走过巷子,拐进公交站台,背影一点点缩进昏黄的光圈里。
直到末班车驶来,车门开合,她上车,坐下,靠向窗边闭上眼,他才拧动钥匙。
车灯亮起,轮胎碾过湿漉漉的路面,缓缓驶离。
回到家,他没换鞋,直接进了书房。窗帘没拉,城市灯火照进来,映在他脸上一半明一半暗。
他打开手机,新建备忘录,输入一行字:“查一下江城师范大学心理系近三年发表论文作者名单。”
敲完最后一个字,他盯着屏幕看了很久。
窗外一辆救护车鸣笛划过,红光一闪而过他的眼角。
他没动。
手指在发送键上方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