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呢,一定要自立自强且不息。
命火一息,什么都没了。
人一没,那个好女人就被别人给惦记上。
夜深人静,陪众女熟睡之后,罗南来到三楼的修练室进空间陪一下王美琴两人,然后抽空用神识查探一下凤凰村那边的情况。
结果就是跟杨思妤师姐同住一个民宿的人在做媒介绍对象。
“我不考虑那些了!先赚钱吧!这些年我也没往家里送过来钱。
挺对不起家里的。
趁这局势好,我多忙一下。”
“唉!眼看村里就迎来大变化,没想到遭这种事。
那我也不多说了,都睡觉吧。还是赚钱要紧。”
“是啊!赚钱要紧!钱解千愁万绪。”
探查了一会,发现没别的情况就去其它地方看看,整个凤凰村都在神识的笼罩范围着。
农历二十九,年味越来越重了,来村里游玩的周边村镇的人还越来越多。
搞窑鸡搞聚餐的占大部分。
这倒是让那些养鸡的赚到了钱,种番薯芋头的也卖了差不多。
南山这里的竹林和兔子也卖出去不少,都是卖给那些游客做竹筒饭和竹筒焖兔子的。
每天都有点小贵钱赚。
度假村和凤凰村都紧忙着种桃树,想着在年初一的时候赶上开花,都忙的不行。
好在工价都高的让人心甘情愿。
这年二十五开始,这普通杂工在这里干一天就有500块钱的工资,那些技术工和承包活的,那工资更高。
钱给到位才能让人留下来干活不回家。
年三十一早,罗南就起来准备杀鸡做团圆饭,另外对联中国结等喜庆挂饰也安排上,再简单的祭拜一下天神。
上午十点半就做好了团圆饭,一众人围坐起来举杯庆贺。
“年三十好,万事顺意。
干杯。”
“干杯!”
“干杯!”
……
无需多言,嘎嘎吃饭就完事,吃完之后罗南开车带上爱玲和沐子赶回老家过年。
老板娘和黎采菱就出山到度假村里再吃一顿团圆饭,徐锦禾则是开车回广州那边,剩下的几人留着山里过夜。
开车赶回老家已经是下午四点半,刚刚好去挑箩筐去拜神。
不是老罗和罗妈不想早点拜神吃饭,而是儿子回来才有意思。
下午四五点这个时间早在十多二十年前,那拜神的时候还是相当拥挤的。
但随着时代发展,这人基本不用下地干活了,一早就杀鸡准备拜神,最早的上午十点就拜完神,中午就吃起团圆饭。
四五点的,那都是最晚的那一批。
但罗南身边跟着爱玲和沐子,最晚的也没事,别人也只能羡慕的看着。
爱玲都熟的很,还会跟认识的老人打声招呼,一边的沐子可没这个脸皮。
论谁最合适跟罗南结婚回农村的,那非爱玲莫属,这主动喊人还能说上两句的,整个南山也就爱玲有这个脸皮。
年三十晚,这顿饭吃的还很不错,今年是最安静的一年。
往常过年的时候,罗南都是要被上政治课的,专门讲一些别人家的孩子都做了什么,赚多少钱,又生了孩子。
往年这父母还会吵架闹腾一下。
但今年特别的安顺。
倒是吃完饭的时候,老屋的族兄到家里说起老屋烧鞭炮的事情。
“细佬混的不错哈!今年要不要捐点贺贺。”一个年纪三十多岁的老哥接过罗南递上中华看了看烟招呼一声。
“这个没啥!
捐一个大烟花加一个万响大地红,收现金还是绿泡泡。”
“绿泡泡吧!等会要不要一起去镇上买?”
“也行!我家里的烟花没买,以前都是看别人放的烟花,今年我放点给别人看看。”罗南想起自己小时候看别人放烟花的场景。
“哈哈哈!也是!”
族兄去其他家里收钱,罗南跟家里说一声也就招呼爱玲和沐子上车往镇上开去买烟花。
烟花这个东西要远了看才好看,自己放烟花还得往边上跑远一点抬头看,并且预防烟火的掉落物掉进眼睛里。
所以这个烟花是放给别人看的也没有错。
反正罗南就是看别人的烟花长大,心念念的想着,等自己有钱之后,肯定要买大烟花回来放。
现实是,这话也真没错。
烟花绽放散落的种子,飘到了远处迎望的小孩心处。
不过现在的年轻人不懂这些,就知道村子里谁家放炮放的高,放的响,放的时间长,说明今年过得牛逼。
镇上的烟花档价格卖的还挺贵,但罗南不在乎那点价格,看到大的烟花直接搬,把车后备箱还有车后座都放满了,沐子都被挤的缩在一边。
“没想到有一天也能这么豪横。好大的烟花啊。”沐子被挤到一边也是兴奋的抱着烟花蹭蹭。
“我也是。
我的预估是结婚的置办几个烟花放放,没想到过年的时间就能实现了。
还有这么多小孩子玩的,嘻嘻。”爱玲也很兴奋。
“多年压抑,一朝鸣啊。走走走!回家去。”
天色早已黑了,镇上的年三十晚还是比较热闹的,特别是奶茶店、烧烤场和KtV。
不过罗南对这些活动没啥兴趣,过年期间什么人都回来了,这里面不乏一些流氓混子。
这些家伙脑子缺根弦,容易犯浑翻轴,电影里面看见美女就敢上去调戏的,还真有。
爱玲和沐子的身材和样貌都太突出了,一路上都被人观瞧。
看别人老婆罗南是很乐意的,并且看的津津有味。
但是别人津津有味看自己老婆,那心里老不得劲。
回到家里,家族群说起烟花秀的问题,让人到老屋那看烟花。
原因是罗南捐了三个大烟花,另外一些族兄弟也不甘示弱,也掏钱出来。
这凑合凑合就有了十个大烟花。
就是这种事情被群里的婶娘一顿说,原因就是老屋的屋顶都漏水了也不去维修,有那个钱放鞭炮烟花,那都够请人维修了。
赞成这些话的人很多,但真要按人头收钱的时候,也又是这些婶娘话多。
简单的翻修屋顶是另外几家收益,因为老屋的主体就是属于他们家的,而属于罗南太祖的那一份屋子是偏屋,就两间房子加一个厨房,早就塌了。
类似罗南家这种情况还有另外几家。
所以凑钱翻修屋顶这个件事从来就没有齐心过。
要是重修老屋,把原来那个大家庭建起来,就按照原来那个模样,用青砖青瓦,这个造价也是很多家庭承担不起来的。
因为重建祠堂不是按家庭出钱,而是按人头收钱。
以前有人大概的算过翻修老屋需要的资金,那落到每个族人的头上就是3000-5000块钱。
这还是简单的翻修,没有太过华丽的装饰。
这种情况,罗南家一人出五千,一家三口就是一万五。
但有的家庭,那人丁比较旺的,十几二十多人,一人五千,那就是十几万。
这人兴旺,家里养孩子都养不过来,哪里还能掏十多万出来建没有住的老屋。
所以这个事情一直在嘴上唠叨没落实过。
主要还是族里有钱的人不想出钱,而且他们有钱还没有话语权,很多时候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再一个,这些人基本都在外面买了房子。
群里讨论的热闹,罗南就看着没参与。
因为辈分和话语权轮不到罗南这种小年轻开口。
这不是你有钱就能大声说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