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达”镖局内部,改革的浪潮开始触及最核心、也最顽固的领域——业务流程本身。当林可拿着厚厚一沓连夜用木炭条画出来的表格,兴致勃勃地开始推行他的“标准化流程”时,他遭遇了自穿越以来最坚硬的一堵墙。
“《镖物接收查验单》?”头发花白、脸上带疤的老镖师张猛捏着那张粗糙的草纸,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仿佛手里拿的不是表格,而是一张催命符,“这劳什子玩意儿是干啥用的?老子走了三十年镖,靠的就是这双招子!东西好坏,有没有猫腻,一眼便知!还用得着填这鬼画符?”
他旁边几个同样资历深厚的老镖师纷纷附和,脸上写满了不屑与抵触。
林可深吸一口气,努力维持着耐心:“张师傅,这不是不信任您的眼力。这是规矩,是凭证!白纸黑字记录下来,客户按手印确认,说明我们接收时货物就是如此。以后若出了纰漏,责任清晰,能避免无数扯皮!”
“扯皮?”张猛嗓门洪亮,“江湖儿女,一口唾沫一个钉!讲的就是信义!搞这些笔墨官司,分明是信不过我们,也信不过客户!”
“就是!走镖的搞成衙门师爷了,像什么话!”另一人嘟囔道。
陈远试图打圆场:“张叔,林兄也是为了镖局好……”
“少镖头!”张猛打断他,语气带着失望,“咱们镖局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不大气了?”
练武场上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年轻镖师们看着老前辈们激动的情绪,不敢多言,只是默默地看着林可,眼神复杂。
眼看冲突一触即发,杨华端着一壶刚沏好的热茶走了过来。她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仿佛没有感受到现场的剑拔弩张。
“张师傅,各位老师傅,说了半天话,先喝口茶润润嗓子。”她亲自为几位老镖师斟上茶,动作从容优雅。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面对杨华的客气,张猛等人也不好再板着脸,纷纷接过茶杯,气氛稍稍缓和。
“张师傅,”杨华在张猛旁边的石凳上坐下,语气如同拉家常,“您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见识过的稀奇事肯定不少。您有没有遇到过……那种当时验看没问题,送达后客户却反口说东西损坏或者调了包的情况?”
张猛愣了一下,下意识地摸了摸脸上的疤,似乎勾起了某些不愉快的回忆,瓮声瓮气道:“……遇到过。娘的,有次送一批瓷器,到了地方那龟孙子非说我们路上摔碎了他家传的宝贝,讹了我们一大笔钱!老子这疤就是当时理论不清,动了手留下的。”
“您看,”杨华适时接话,声音轻柔却极具穿透力,“如果我们当时有这样一张单子,接货时就和客户一起,把每一件物品的状况,哪里有磕碰,哪里有旧痕,都写得明明白白,画得清清楚楚,双方签字画押。到时候,他还敢这样讹我们吗?”
张猛端着茶杯的手顿住了。他盯着那张之前被他视为“鬼画符”的表格,眼神不再是纯粹的排斥,而是多了一丝思索。其他几位老镖师也沉默下来,显然杨华的话戳中了他们某些共同的痛点。
“这不是信不过谁,”杨华环视众人,诚恳地说,“这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也是为了让我们‘安全达’的‘信’字,更有分量,更不容置疑!让那些想钻空子、想讹诈的人,无从下手!”
她的话,像一把钥匙,轻轻撬开了老镖师们固守的心防。他们抵触的不是流程本身,而是觉得这套东西挑战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经验和江湖规矩。但当杨华将流程与他们切身的利益和曾经的教训联系起来时,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尽管杨华成功化解了最激烈的对抗,但推行过程依然充满了磕绊。
《镖物接收查验单》还好说,《运镖路线规划与日志》则让镖师们叫苦不迭。要求他们每日记录行程、天气、路况、异常事件,甚至绘制简单的地形草图。
“白天赶路累得像条狗,晚上还要趴着写这玩意儿?”一个年轻镖师私下抱怨,“这比练功还累!”
《交镖确认回执》更是让他们觉得多此一举。“东西送到,对方收了不就完了?还要按手印?这不显得生分吗?”
老镖师们虽然不再公开反对,但执行起来也是阳奉阴违。填写表格龙飞凤舞,能省则省;日志记录敷衍了事,常常只有“无事”、“平安”几个字。
林可深知,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他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一方面,他和杨华反复讲解每张表格的重要性,亲自示范如何填写;另一方面,他通过陈远宣布,将流程执行的规范程度,与镖师的酬劳和评优挂钩。
同时,他们也做出了妥协。简化了一些过于繁琐的条目,允许在确保核心信息记录准确的前提下,文字表述可以口语化一些。这种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镖师们的抵触情绪。
几天下来,镖局里弥漫着一种奇怪的氛围。一方面是崭新的旗帜、统一的服饰和响亮的口号带来的新气象;另一方面则是被各种表格和流程折磨得唉声叹气的镖师。改革进入了最磨人、也最关键的深水区。
就在这内部磨合的关键时刻,一次小小的“实战”检验不期而至。
一位本地的绸缎商庄老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送来一小箱昂贵的苏绣样本,要求送往邻县,点名要尝试“安全达”新推出的“速达件”服务。
这是“安全达”品牌升级后的第一单正式业务!所有人都打起了精神。
负责接待的是已经过杨华“特训”的赵铁柱。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回忆着培训内容,面带(略微僵硬的)微笑,口称“阁下”,然后……掏出了那张《镖物接收查验单》。
庄老板显然没见过这阵仗,愣了一下。赵铁柱按照流程,一件件展开苏绣,在表格上仔细标注颜色、尺寸、以及一处极其微小的、几乎是天生的织造瑕疵,并请庄老板现场确认签字。
庄老板看着赵铁柱笨拙却异常认真的样子,以及表格上详尽的记录,脸上的惊讶逐渐变成了赞赏:“好!仔细!就冲你们这份认真劲儿,这镖交给你们,我放心!”
站在一旁的张猛,目睹了全过程,嘴角动了动,没说什么。但当负责走这趟镖的年轻镖师出发前,张猛却破天荒地走过去,粗声粗气地叮嘱了一句:“路上警醒点!日志……记得写详细些!”
那年轻镖师受宠若惊,连忙点头。
然而,就在这单“速达件”出发后不到两个时辰,一个趟子手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报信:“不好了!送苏绣的李小哥,在黑风林口被……被一伙来历不明的人拦住了!对方人多,看样子来者不善!”
消息传来,镖局众人脸色骤变!黑风林是通往邻县的必经之路,地形复杂,易于设伏!
“妈的!肯定是威扬那群王八蛋!”陈远猛地一拍桌子,眼中喷火。
林可和杨华的心也瞬间提到了嗓子眼。这不仅是第一单生意的成败,更是对“安全达”品牌的致命打击!
“他们有多少人?装备如何?在哪个具体位置?”林可强自镇定,连声追问。
报信的趟子手却被问住了,他当时惊慌,只看个大概就跑回来了。
就在这时,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了那张刚刚被推行、备受抵触的《运镖路线规划与日志》上。按照要求,走镖的镖师需要在上面标注每日的预定路线和关键节点。
陈远一个箭步冲过去,翻找出李小哥出发前提交的路线图。虽然画得粗糙,但黑风林几个可能的歇脚点和险要处,都做了标记。
张猛盯着那张图,浑浊的老眼中精光一闪,沉声道:“总镖头,少镖头!我知道他大概会在哪儿遇阻!给我几个人,我抄近路过去!”
一直沉默的陈啸天,目光扫过那张救命的路线图,又扫过林可和杨华,最终重重一点头:“老张,你带人速去!务必把人镖都安全带回来!”
张猛抱拳领命,迅速点齐几个好手,如同出鞘的利剑,疾奔而出。
练武场上,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意识到,那套他们曾经嫌弃、抵触的“繁琐流程”,在关键时刻,竟然成了指路的明灯和救命的稻草!
林可和杨华紧紧握住了彼此的手,手心全是冷汗。流程的阵痛尚未结束,但它的价值,已在这突如其来的危机中,初现曙光。然而,李小哥和张猛他们,能否安然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