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宿舍的路上,姜尘把外套搭在肩上,手机震动了一下。
他低头,是林婉宁的消息。
qq窗口跳出一条安安静静的文字,没有表情包,也没有标点乱飞,只是规规矩矩地打了一段话:
【你刚刚心情是不是不太好?其实我一开始想问的,可是后来……你知道的,我被你弄得忘词了。】
下一条紧接着跳出来:
“我不知道你在烦什么,但我想说……你已经很厉害了,真的,是我认识的人里最厉害的一个。
不管你在做什么,你都远远地甩开了绝大多数人。”
“……我只是想说,无论你在经历什么,我都相信你处理得了。”
“你已经走在前面很远了。”
姜尘脚步顿了顿,站在校园主路的路灯下,盯着那几条消息看了好几秒。
最后一条:
“我不是安慰你哦,我是说实话。晚安。”
没多余的话,没刻意的关心。
她说“不是安慰”,但姜尘看完后,胸口某种绷着的情绪,悄悄松动了一点。
他忽然想起刚刚她闭着眼站在他面前、紧张得小手都攥紧的样子。
姜尘低笑了一下,拇指动了动,回了一句:
“你也很厉害。尤其是,能忍住没揍我。”
对面隔了几秒才回:“晚安,不理你了。”
姜尘收起手机,嘴角还带着笑,继续往宿舍方向走去。
他没回“你让我心情好很多”,也没回“谢谢”。
但他知道,林婉宁会懂。
……
10月27日,好莱坞上映了经典恐怖系列电影——《电锯惊魂3》。
10月31日,燕京市,姜东来生活广场。
这座商场开业才一个多月,此刻却是全城最热的地方之一。
夜幕降临,一整条中庭灯光变暗,代之以橘红、紫蓝交错的灯带,从天花板垂落下“骷髅”、“幽灵”、“黑猫”、“巫师帽”的吊饰。
电梯口装上了南瓜贴纸,导购员化了妆,门口立着大号标语:
【不给糖,就捣蛋】
中庭边,堆着一堆巨型南瓜灯,还有一个用货架临时搭成的“鬼屋入口”。
那是姜尘临时拍板做出来的项目,只开一个晚上,限量300人。
本地没哪个商场真做过鬼屋。
当第一批中学生尖叫着从里面冲出来时,就有人在门口哭了。
一个穿校服的女孩蹲在地上,抱着同伴的手臂,脸都吓白了,哽咽着说:
“刚刚那个女的……她就在我背后!她笑了,她真的笑了!我一回头她还在动啊!”
另一个男生也脸色惨白,不断往后看,“我刚才在教室那一关真的看到黑板上写了我们学校的名字……谁设计的啊这是!”
哭的人不止一个,有人吓得手机掉地上也没捡,有人跑出来第一句话就是:“我不玩了,我要报警!”
旁边有家长看着笑出声来:“现在的小孩真脆弱,小时候我们看《倩女幽魂》都没事。”
也有胆子大的年轻人蠢蠢欲动,“卧槽这么狠?走,咱也试试去。”
其实被吓哭也不算稀奇。
因为姜尘这个鬼屋本来就是对学生有针对性,并且也不是那种糊弄人的低成本玩具堆砌。
整个路线他亲自审核,特地参考了后世爆火的“密室逃脱”玩法。
主线设定是“被封锁的校园”,场景从黑板报残影、课桌间的脚步声,一路深入“校墓处”与“档案室”。
墙纸做了旧化处理,气味用了潮湿味精油模拟,一整套音效和灯光都是从北京舞美厂外聘的专业团队调试。
而最大的杀招,就是那些不动声色的“Npc”。
他们不是机器人,也不是固定站桩的工作人员,而是真人扮演的“伪装者”。
有的装成其他游客,在你耳边突然低语。
有的在教室角落里一动不动,等你凑近才慢慢抬头。
而每一个进入的人都必须独立通过,不允许组队,大大增加了心理压迫感。
姜尘站在三楼扶栏边,看着这一切,眼神沉静,心里却是松了一口气。
人流比他预期多了一倍,糖果台的库存不到两个小时就快见底,物业紧急去超市调货,主管们乐得不行,说比开业第一天还热闹。
2006年,国人对“万圣节”的概念还停留在“西方鬼节”四个字上。
很少有商场会专门为它办活动,很多地区甚至连一盏正经的南瓜灯都难得一见。
哪怕在燕京这样的大城市,也只是个在外企白领、国际学校、少数海归中间小范围流行的“洋节”。
没人真正把它当回事。
只有姜尘清楚,节日营销这块未来会越来越卷。
他要在没人当回事之前,先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用“儿童糖果游行+年轻人鬼屋+中年人夜市”的方式打通三类人群情绪的商业体。
在2006年,哪怕只是最普通的一次“装扮+游行+打卡”,只要你是第一个做的,就能抢下传播的锚点。
……
商场三楼,试饮台旁。
沈知遥站在一排南瓜灯前,低头弯腰,把一杯冒着泡泡的橘子苏打递到一个四五岁小女孩手里。
她的动作很轻,像怕吓到孩子,递杯子时还顺手扶了一下小姑娘的手腕,怕她端不稳。
“慢点喝哦,嘴巴会跳跳的。”
她笑着说,声音温柔得像糖。
女孩仰着头,看了她几秒,然后咧嘴笑了:“姐姐你是仙女吗?”
沈知遥一愣,忍不住弯下腰,捏了捏她的脸:“才不是,我是坏女巫,专门骗小孩的。”
她话刚说完,身后的黑披风被另一个孩子扯了扯。
“姐姐!我也要!我要最大杯!”
她蹲下身,帮他系好歪掉的南瓜帽,语气还是轻的:“最大杯不行,你个子太小,回去吓到爸爸妈妈怎么办?”
“不会!”小男孩皱眉:“我都六岁了!”
“六岁啊?”沈知遥装作吃惊:“那行,我给你半大杯。”
她利索地起身,动作娴熟地装饮料,贴贴纸,还拿了颗跳跳糖放进杯盖上面:“回去前记得把糖含嘴里,不许掉地上哦。”
几个孩子围着她转,像是围着灯一样。
姜尘站在三楼扶栏边,看着楼下这一幕,没有出声。
沈知遥穿的是一身纯黑的工作服,头上顶着简单的尖帽,没有浓妆,没有精心的打扮,但整个人看上去却……不一样了。
她蹲在糖果箱旁,一颗一颗分着包装,身边几个小朋友兴奋得团团转。
她低着头,嘴角带着笑,时不时还抬眼提醒一句:“别抢,谁先排队谁先拿。”
说话的语气不像平时那样不近人情,甚至带了点调皮的味道。
小朋友问她:“姐姐你是不是变魔术的?”
她笑着摇头,又很认真地说:“我今天只是来送糖果的,魔术太难了,得等你们长大了才教。”
她说完,边上有个小女孩拽了拽她的手指:“我长大以后可以跟你一起卖饮料吗?”
沈知遥像没想到会被这么问,怔了一下,眼神却柔下来。
她伸手在小女孩头发上轻轻揉了一下:“当然可以啊。”
她动作不快,却不慌,时不时低头、弯腰,说话声音压得轻轻的,不吓人也不敷衍。
她一边忙着招呼孩子,一边还会抽空和隔壁摊的兼职生说两句话。
有人说糖果不够了,她立刻起身去后台搬,回来时衣服背后已经被汗沾了颜色。
姜尘靠在栏杆边看了半晌,没出声。
这不是他认识的沈知遥。
那个沈知遥,曾经就算只是站在人群里,也能让旁人本能地往后退半步。
现在却有人朝她扑过去抱住,说她是“仙女姐姐”,还有人趁她不注意往她背后贴了个南瓜贴纸。
她没躲,也没皱眉,只是低头看了眼,然后笑着说:“给我贴好看点。”
这一瞬间,姜尘忽然有些说不出话。
她什么都没说。
可她的动作、语气、神情……每一个细节,都在告诉别人。
她真的变了。
沈知遥抱着一袋糖果从后台走出来时,额角已经冒了一层细汗。
她随手把额前头发撩到耳后,正要重新回到试饮台,忽然抬头,就看见三楼的那道人影正站在扶栏边,朝她走下来。
她愣了一下,像是不确定。
直到姜尘一步步靠近,穿过人群、彩灯、喧闹与笑声,眼神没有回避,直直地落在她身上。
沈知遥心跳忽然漏了一拍。
她手里还抱着糖果,站在原地没动,却悄悄把背后被贴上的南瓜贴纸抹了一把,动作有些慌乱,又不太自然。
眼前的画面,她在脑海里预演过太多次。
她其实早就想过,会有这么一天。
姜尘会愿意走近她,不再避开,不再假装看不见。
只是没想到,会是在这样的场合,这样的灯光下。
他真的来了,走到了她面前。
等姜尘站定在她面前时,沈知遥深吸了一口气,眼角染着点被汗水打湿的发丝,鼻尖微红,声音却轻柔得像一缕晚风:
“……好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