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承安被一个面白无须的太监引着,来到议政殿。此刻正在召开大周王朝的大朝会。
今日是初十,大周王朝的早朝与后世的网文里说的并不一样。大周皇帝每个月初十、二十、三十召开大朝会,没有三十改到初一召开。
大朝会上,文武百官悉数到场。而平日里则是皇帝陛下与几个机要大臣议事,若是有紧急事宜,皇帝也会临时召唤大臣们到皇宫参朝。
大周原本主城三十座,如今新添寒冥城,变成了三十一座。这些主城大多数都被之前的那些皇帝分封出去了,皇家掌控的的主城只有四座半,之所以这样说,还是因为有一座城在如今的中山王手中,中山王名叫子启,乃是当今陛下的一母同胞的兄弟,其实还是自治,不过名义上属于皇家而已。
每年,各大主城的城主按照份额,将该上缴的赋税送到户部,就算尽到了义务,但是每年这些城主也会假借各种名义从皇家薅羊毛,以各种理由反过来问朝廷要钱要粮。如燕北归这种对于大周朝廷还保持敬畏和忠诚的城主几乎已经没有了。燕北归被封为镇北王,还是第一代白云城的城主,若是往下传个一代以后,新任的城主对朝堂的归属感几乎就会淡漠至极点,都关起门来当土皇帝。
大周王朝的运转目前就是靠着这些缴纳上来的赋税勉强维持,国库并不充盈,皇帝的内库更是空空如也。这一切的根源还是朝廷的权柄被各个主城分走了太多,下边的赋税是缴纳上来了,然后再以各种借口往回索要,有的更过分,交四分,要走五分,朝廷以大义征收赋税,那些下边的主城以大义往回索要。
边军朝廷要养,皇家学院朝廷要供给,朝堂上的那些臣子们的俸禄朝廷要发,维持皇宫和皇家控制的那介个主城的各项开销也是朝廷在负担。
这大周王朝现在就是面面强强维持着,若不是帝辛登基一来,动用了一些手段将原本皇家掌握的主城拿回来两座,才让王朝稍微能够得以喘息。
今日这朝会,帝辛先是狠狠表扬了一番征北军的功绩,让顾太师再次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内。其目的就是震慑宵小。
然后就是不遗余力地给陈家爷孙镀金,重点强调陈老爷子修为高深,其目的还是震慑。最后则是对陈承安的肯定。
如此少年,二十多岁便领军出征,取得重大胜利,少年天才,而且陈承安肯入朝为官,为朝廷出力,实乃国之栋梁。
因此,朝廷决定重用陈承安。
这样一来,陈承安就被放在了台前,需要应对各方势力,虽然大周王朝的王权如今大不如前,但是获得王朝分封的官职还是正统,一样会引起觊觎和眼红,因此陈承安就要巧妙地斡旋在各方势力之中,在朝堂之上立于不败之地,这样才能算真正的青年才俊。而皇帝则是会真正地委以重任。
那个太监前去喊陈承安的时候,帝辛正在跟朝臣们商议该正式册封个什么样的官职给陈承安。
之前帝辛宣布陈破山封寒冥王,镇守寒冥关,大臣们没人敢反对,毕竟那是天灵境之上的强者,谁也不敢面对这样一位存在的怒火。
册封陈承安为侯爷已经让一部分人不满了,如今还要再给陈承安实权,那些人彻底绷不住,跳出来各种反对。于是整个朝堂吵成一团,帝辛坐在龙椅上板着一张面瘫脸,冷冷地看着下方如同菜市场讨价还价一般的衮衮诸公。
这时候,帝辛身边的大太监严嵩清了清嗓子,冲着底下的诸位王公大臣喝到:“朝堂之上,吵吵嚷嚷,成何体统?注意殿仪!”
严嵩的嗓音很是尖锐,穿透力极强,这一嗓子,底下吵闹的众人纷纷住口。
帝辛见状,随即开口,拟旨,白云城陈氏少主陈承安为,才德出众,平叛北疆,功勋卓着,特册封为一品侯,封号武安,赐居封地京西莽山郡,食邑万户。另任命陈承安为工部左侍郎,入朝辅政。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是面面相觑,这封赏,有些,有些出乎意料。
若说给陈承安封侯,这是之前帝辛提出的,朝臣虽然反对,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反正封侯了,都是需要朝廷出钱供养的。
但是入朝为官,一众大臣是十分反对的,但是陛下给陈承安封了个工部左侍郎,这下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大周立国年代久远,如今王朝手里掌握的主城很少,皇家园林与各个衙门的建筑物当年都是大师手笔亲自监造,又有阵法刻画其上,基本没有需要修缮的地方。
如今朝廷的工部基本上就是个摆设,很少有用得到的地方。目前工部最大的任务就是跑腿,一旦听闻某某某地方受灾了,户部带着钱去赈灾,工部跟着去看看,有没有需要维修的官家设施,基本上是没啥活计的。
真正关系到各个主城切身利益的维修工作,基本上城主早就上手维修了,根本用不到朝廷,其他的也就是报个费用,让朝廷批银子而已,若是朝廷真得派工部人员前来维修,那些城主也不敢用,怕被做了手脚。
所以目前大周王朝的工部左侍郎,正四品的官职,实际上就是个闲职。
帝辛的这一手操作让群臣很是无语,一些官员琢磨不明白,内心却是悄然打消了反对的念头。
朝堂之上的官员几乎都是来自各大主城的那些世家门阀,代表的肯定都是各自家族的利益,如今聚在朝堂之上,肯定是尽最大可能为自己的家族或者主城谋夺利益。若不是关系到自身利益,这些人也懒得去过问那些种种。
不过还是很多官员反对皇帝的决定。此刻有几个官员正准备跳出来反对。
这时候,外面传唤陈承安的小太监迈着小碎步跑进殿里,“启禀陛下,陈承安带到,正在殿外候旨。”
帝辛听闻陈承安来了,便开口下令,宣召陈承安觐见。
帝辛对陈承安的印象都是来自太师顾霄汉的描述以及军报中陈承安的各种战绩和练兵的法子,还有皇城司的密探去白云城调查来的结果。这位陈家大少不能说是起于微末,但之前乃是痴傻之人,忽然开窍之后,便开始一飞冲天。
帝辛这个皇帝是顺风顺水地继位登基的,他有一个胞兄,那家伙迷恋绘画一道,死活不肯当皇帝,所以帝辛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皇帝,不过这位皇帝有些中二,他喜欢看那些志怪小说,喜欢看那些文人编写出来的话本,总认为自己有一天也能获得奇遇。
他看了陈承安一飞冲天,实际上内心便对陈承安大感兴趣,再加上这位陈家少爷能征善战,听说还会搞钱,这让帝辛皇帝迫切地想见一见这位陈家少爷。
朝堂之上,无论陛下帝辛还是文武百官,此刻都望向议政殿的大门。那里,一位身形颀长的俊朗的年轻人,穿着一身月白色的儒衫,缓缓走来。
很多没见过陈承安的武将都是一脸失望。这小胳膊小腿的,哪里有虎将的样子。而那些文臣也是大感失望,就这样一个年轻人,怎么看怎么不像是上过战阵的将军,倒是像一个书生一般,满脸书卷气。
陈承安弯腰向着帝辛陛下施礼,然后朗声说道:“征北军副帅、龙骧军主帅陈承安拜见陛下!”
这个世界的平民百姓见到皇帝自然是要跪拜的,但是有着甲的将军和地阶以上的修士则不用行跪礼。
陈承安简单地躬身行礼,立即有人跳出来指责陈承安,“大胆竖子,见了陛下还不跪拜,你藐视皇权,大大地不敬!”
陈承安第一次来到这里,自忖从来未的罪过任何人,但这蹦出来的家伙上来就给自己扣帽子,自己可是跟太师通过气的,这家伙啥意思?
陈承安转身看着这位跳出来的家伙,他不认得。所有人都在看陈承安如何应付的时候,陈大少走到对方身边。
这跳出来之人是礼部右侍郎,名唤周明理,四十多岁的样子,陈承安略微感应一下,这人也有修为,洞玄境,修为不高。
陈大少目光清冷地盯着对方,缓缓开口:“你妈贵姓?”
这人是礼部的右侍郎,此刻见陈承安一副文弱书生的打扮,而且听说这小子十八年痴傻,这才恢复没几年的时间,料想若是修士也修为不高的样子,虽说是征北军的将军,但他下意识认为这陈家少爷就是仗着自家老爷子撑腰而已,自己根本就啥也不是。
顾太师奏折之上对其的夸赞,在朝堂上这些文官看来完全就是为了拉拢陈破山。
所以这周明理便跳出来试水了。
陈承安问他妈贵姓,实际上是后世的梗,在这个场合听起来很是对人不尊敬,他的目的就是挑事儿的,所以冷着脸等着周明理回答。
周明理被问得有些发懵,这啥情况?你问我母族姓什么有啥目的?不过此时他却一切都要跟陈承安反着来,所以冷笑一声,说道:“黄口小儿,你不遵礼法,还不快快请罪。”
陈承安此刻笑吟吟地站在这位周侍郎面前,迅速出腿,闪电一般踢在周世郎胸口。这是后世格斗术里的正蹬腿,势大力沉的一脚踢得周世郎飞出去数米,又在地上滑行了挺长一段距离,才撞在殿柱上停了下来,人已然昏死过去。